另外,公共關係與宣傳工作也有區別。我們傳統的宣傳工作,無論是企業的還是事業的,都屬於政治思想工作的範疇,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公共關係活動,則居於經營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範疇,它直接參與管理過程,是經營管理和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性質不同,這是區別之一。
宣傳隻是公共關係活動的內容之一,遠不是它的全部,更不是它的主要內容。公共關係活動的基本準則之一就是重在行動,開展公共關係活動應該是先做,然後告訴別人。光宣傳不行動是達不到開展公共關係活動的目標的,這是區別之二。
宣傳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單向灌輸”,這種單向灌輸可用一個公式表示:即宣傳者→宣傳對象;而開展公共關係活動則強調雙向溝通,即既向公眾及時、準確、真實、有效地傳遞有關的信息,又隨時將公眾的意見反饋給組織領導,使之不斷調整政策,改善組織與公眾的關係。這種雙向溝通也可用一個公式表示:組織吃公眾,這是區別之三。
僅從以上的簡單分析對比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宣傳與公共關係性質不同、內容不同、傳播重點不同、傳播方式也不同。因此,兩者不能互相取代,隻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三、公共關係與庸俗關係的區別
公共關係與庸俗關係的區別具體表現在:
首先,兩者的本質各不相同。公共關係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以協調組織與公眾的關係為根本目標,在不損害公眾利益的前提下謀求組織的發展。無論從樹立形象、提高知名度到信譽第一、質量第一等等,公共關係追求的是組織經濟效益和社會整體效益的一致。而庸俗關係學的本質則是編織關係網,以權謀私,把人民賦予的職權作為攫取私利的資本;或是找“靠山”、“後門”,不惜損公肥私。
其次,兩者產生的社會曆史背景不同。公共關係產生於商品經濟高度發展、大眾傳播媒介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它強調融洽、合作的社會環境;公共關係是組織和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社會條件;有效的信息傳播、文化與溝通又是複雜的經濟、政治活動所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而庸俗關係學則是封閉、落後的封建經濟的產物。人們受到封建等級關係和等級觀念的影響,又在社會關係中注重封建血緣關係、地緣關係等“熟人圈子”,為滿足私利和權力的需要,這些影響和觀念就會膨脹起來,成為一種可供利用的勢力範圍和特權。加上改革開放以來,少數人經不起考驗,以庸俗關係學作為營私舞弊、貪汙受賄的手段,幹擾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這種新舊條件的結合,使“庸俗關係學”至今未能完全絕跡。
最後,兩者采取的活動方式和手段各不相同。公共關係有它自身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公開、合法地為組織和企業的發展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如果違背了它所規定的道德準則,公共關係也就不複存在,更談不上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庸俗關係學則是拉攏私人關係,偷偷摸摸,拉拉扯扯,搞見不得人的違紀乃至違法行為。
總之,公共關係和庸俗關係學有著原則上的區別。開展利國、利民而又利於組織和企業的公共關係,能在一定程度上堵住“庸俗關係學”的歪風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