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藝垂千秋(1 / 3)

題記:我知道,我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保羅·高更

當一個人功成名就的時候,世人往往喜歡把他的名氣與命還緊緊聯係起來,似乎包含著一種天才必然成功的宿命思想。

回顧曆史,今天在我們看來這個被稱做高更的人所度過的富有傳奇浪漫色彩的一生似乎都很好解釋,並非無常。難道他的生活與生俱來命中注定嗎?他的名字必然與藝術密不可分嗎?其實,在他所創作的任何一幅傑作中,都包含著一種長期以來生活中所遭受的苦難與煎熬。

今天,一個帶有高更簽名的藝術品會給博物館帶來無比的殊榮,會給百科全書增添光輝,會給投機商帶來大筆財富,它也將滿足那些生活富有的業餘藝術收藏家們的虛榮心。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激起欣賞者們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人們的精神會在他作品“寧靜、純潔、原始”的情境中,走入一個自由自在、晶瑩剔透的境界中去。

這就是保羅·高更先生的藝術。他是當之無愧的新時代開創者,他開創了繪畫的新紀元。

現在讓我們共同瀏覽他偉大一生的藝術成就吧。

首先談談高更與象征主義的問題。

高更曾經說過一句很精彩的話,清楚地概括了他繪畫的本質:“印象派和自然主義的繪畫是眼睛看到的東西,而不是心靈深處神秘的東西。”

阿爾貝·奧裏埃把高更視做一個創立在作品中表達思想觀點的畫家。現在我們分析一下高更藝術的精神內容,他的象征主義的特征和意義。

眾所周知,藝術作品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高更同印象派畫家的差別就在於與現實相關的抽象在他的創作中所起到的那種巨大作用。正如我們所見到的,這不僅是高更一人所具有的特點,在塞尚的作品中我們也可看見,但高更有所不同的是他的抽象特點,即他的純色,他的綜合方法。他在阿旺橋的創作,使他被馬拉美等人尊為“象征主義的創始人”。

象征主義藝術是一種借助抽象符號來表現自我的藝術,它不需保持古典主義藝術所固有的傳統規則。高更的作用是使這種藝術在萌芽狀態中由他而培育出了幼苗。

高更的裝飾性線條和純色中象征著什麼樣的內容呢?

“聚集的情感”是可以用象征表現的。高更在塔希提時,曾多次為自己提出“在一些以大地的巨響為主角的構圖上,讓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生活共鳴”的主題,可見,高更在象征主義後來走向神秘主義時,依舊高舉著自己獨創個性風格藝術的旗幟。他異常果斷地越過危險的邊緣,並給這一藝術注入了生命。

高更的偉大在於,隻有他能夠這樣在危險的藝術邊緣,將自己的獨特藝術不斷繁榮。並成為當時“象征主義畫家”們之間的中堅分子。

其次我們談談高更與現代藝術的問題。

高更一生的藝術創作過程猶如一幕喜劇,既表演給別人看,又留給自己欣賞,他的藝術創作深受別人影響,同時反過來也強烈地影響著生活在他周圍的當代畫家,尤其是對後來晚輩們的深遠影響,完全是當時的評論家們始料不及的,甚至難以置信。沒有誰能更明確地說出高更對現代藝術的影響究竟有多深!

高更的作品表現了一種人類生活中存在的艱難、曲折及樸素寧靜的大自然景色。在他藝術創作中,他卓越的天賦得以施展,橫溢的才華始終如一地貫穿在他整個一生的創作中。那種非凡超常的持之以恒的毅力,耳目一新的表現技巧,不向命運屈服的個性,都足以證明他是位罕見的天才。

高更的作品首先是對德尼,維亞爾、博亞爾等(19世紀末新法蘭西思想運動中成員)的影響,他們似乎將高更推向比塞尚更高的位置上。高更1890年至1895年間的小幅繪畫非常吸引他們,他們將作品心甘情願地擺在這位新藝術倡導者、無可爭議的大師作品周圍,他們從高更的創作中看到了一種生動的富有表現力的新藝術語言;畫麵構圖的某些地方具有一種抒情詩式的表達方式。

高更的藝術在年輕人的思想中釋放著迷人的光輝,他使他們從傳統中解脫出來,激勵他們按自己的意願去創造一種大膽明快的新風格來。

斯特蘭貝格說:“高更在藝術上創造了另外一種天空,另外一片大地。”

夏爾·莫裏斯是始終不渝擁護高更藝術的評論家之一。他明確指出:“高更屬於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列……而在所有的畫家中,最立誓發願狂熱擁護高更那些創作理論的是馬蒂斯。”馬蒂斯是“野獸派畫家”的先驅者,是位天才的善於大膽運用色彩的畫家。他認為意誌堅定的高更比悲愴哀婉的梵高更令人欽佩。馬蒂斯繼承了高更的某些遺願,被阿拉伯式裝飾圖案所深深吸引,並為此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許多畫家如同馬蒂斯一樣,重新理解新的繪畫技巧,從高更的藝術創作中吸取營養。可以說,沒有高更的首創,如今那些使人感到驚奇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早就終止了!

因此,許多人都一致認為,高更同梵高一樣象征著一種思想觀念的解放,是現代藝術革命中毋庸置疑的先驅者。

“樸素”一詞,對於高更和他的朋友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這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詞。

我喜歡布列塔尼。當我的木鞋一踏上這塊布滿花崗岩的土地上,就聽到了我要在繪畫中所追求的那種沉濁有力的聲音……(高更)

是的,“真正的純樸”是隻有一些真正的藝術家才能夠最好地感覺到的,在他們的創作中是那種與生俱來的敏感在起作用。他們完全是在不自覺下創造了“純樸”,而並非人為刻意地安排。

縱觀曆史,必須回過頭去,從古埃及或古希臘的藝術中尋找典範。高更在1890年遵循的創作原則完全是正確的。“如果確實知道了某些東西,就認為自己可以經常停止思考,那將是更有害的,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一個人的藝術創作上”。由於高更的“不斷思考”其創作觀念對現代藝術發展起著一個決定性的影響。

19世紀中葉,經過拉斐爾前派以後,經過高更的斡旋,人們又建立了對“樸素”的崇拜,這種崇拜很快成了對偶像的狂熱崇拜。偶像也由此變成了簡單的名字。由高更那裏的“土著人”而延伸到“野獸派”那裏的黑人和“立體派”那裏的美洲印第安人。由此馬蒂斯和畢加索的藝術從各方麵來看,都可視做是高更的繼承者,由此高更創新的藝術觀念影響下延至20世紀有風行一時的“野獸派”和“立體派”。

1888年至1891年左右,環繞在高更周圍轉的所有畫家也從各自的角度影響和推動了高更對於創作的思索。此時對異國情調和原始文明的向往在阿旺橋派畫家們的創作中已形成風氣,這種題材對他們來說充滿了誘惑力。他們崇拜高更,讚美高更,隨著高更新觀念的傳播,使人們更加理解了反映在他創作中特殊的藝術魅力。

19世紀的最後15年是藝術創作的豐盛年代。高更不是唯一影響下一代藝術發展的人,還有塞尚、修拉莫奈等畫家,但在年青一代人的眼中,最受歡迎的還是高更。馬蒂斯最終離開高更的影響後,經過努力達到了自己事業的頂峰,而畢加索則從高更那裏得到啟示,從非洲和大洋洲的人物頭像中找到感受,完成了那幅《阿維尼翁的少女》,開創了“立體派”的先河。他們在表現語言上,重新發現了一些單純簡化的線條和一種優美雅致的變形。標誌著與自文藝複興以來的習慣準則的決裂。

此外,在19世紀的一些作品中,畫家和雕刻家紛紛受高更新思想的影響,極力反對那些職業版畫家過分用心修飾,精雕細刻的風格傾向,尤其是那些銅版畫或寶石上的雕飾,畢加索·德蘭在創作上以高更為榜樣,用刻刀在粗糙的木頭上自由而無拘束地雕琢,具有一種坦率、真誠、剛健有力的粗獷風格,他們是一批才華橫溢、給藝術帶來光明的創新者。

在1914年前後,安德烈·洛特和吉裏埃的作品曾風行一時,眾所周知,其原因在於他們的創作中構圖方法和色彩組織都反映出了高更風格。

在此我們提及一下高更那些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雕像和嚴峻痛苦風格的木刻,對20世紀雕刻的影響。

如果說這些作品的風格完全服從新時代迫切需要所產生的新的創作原則,那是無可爭議的。它們對多數藝術家從官方規定的藝術模式中或者從羅丹作品因襲者蒼白暗淡中解放出來作出了重大貢獻並散發著藝術誘惑力。

在馬薩斯群島高更的住地,矗立在那裏的近百件雕塑作品顯示了巨大的感召力。正是由於藝術家蓬勃旺盛的創造力,才產生出了這些形式古怪奇特的一幅銅版畫《馬拉美肖像》、石版畫《死者的靈魂注視著》和11幅鋅版畫等等作品。

高更的雕塑和木刻藝術同他偉大的繪畫一樣,給我們今天的藝術創作帶來了生機。無論是馬約爾還是布德爾(尤其是前者的掛毯藝術會使人想起高更式的具有單純勾勒的裝飾風格)都不應該忘記高更的雕刻《愛吧!你會得到幸福的》。

簡而言之,通過回顧這些近代法國藝術發展史中所選擇列舉出的一些深受高更風範影響的典範作品及人物——它們曾一度對20世紀的藝術發展史產生過巨大的推動作用。事實證明,其影響和作用要更加多於雷諾阿和德加的藝術——同樣令人振奮,具有革新風格的藝術。人們對塞尚的藝術也做出同樣的評價是名副其實的,但他卻是一位遠不能與高更相提並論的大師。(克洛德·羅歇一馬克斯)

高更是一位藝術創作中善於思考的一流畫家,他既有偉大之處,也有渺小之處,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在現代藝術創作中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出現,同那些大膽革新的創造者一樣,闡明了繪畫發展的曆史方向。他的弱點是,因為他在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時,如同手持著一把防禦的斧頭,許多時候在他身上所體現的是隨心所欲的清醒意識,並非都是屬於那種創造者應有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