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疲憊不堪地回到列賓的屋子,剛才的遭遇使他們精神恍惚,個個沮喪地倒在床上,一聲不響。良久之後,穆拉什克從衣袋裏掏出一打違禁照片:波蘭起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和其他被處死或被流放的革命者。如果警察發現這衣袋裏裝著這些東西,美院的學生就休想這麼快地獲釋了。
這一事件對列賓的成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卡拉阿佐夫之死促使他畫出了氣勢磅礴的繪畫。警察局的審訊和臭氣撲鼻的監所使列賓積累了真情實感,這些體驗幫助他創造了不朽的作品。所以說,列賓在美術學院之外也在完成著自己的事業。
1867年,列賓在離鄉4年後重返故裏,他又回到了楚古耶夫郊外的奧西諾夫卡村,那裏有他熟悉的小木屋、倉房和裝在雙輪車上的水桶。
媽媽蒼老了一些,可還是那麼善良,那麼疼愛自己的長子,看到歸來的兒子,她流出了高興的熱淚。
那年夏天,全家到楚古耶夫拍了照片。塔吉亞娜·斯傑潘諾芙娜幸福地坐在兒子們中間,大兒子投身於美術,小兒子醉心於音樂。
伊利亞·列賓已不再是4年前乘坐四輪馬車從哈爾科夫去莫斯科的小男孩了,他蓄了一頭長發,戴著禮帽,衣著雅致,幾年後他的繪畫有了長足進步,令鄉親們驚歎不已。
楚古耶夫附近有一個叫基什齊的村子,那裏的教堂去年冬天往首都發出過一份聖像訂單。當地的神父們想用彩色聖像裝飾他們的教堂,於是就找上了他們熟悉而且在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習的畫家。列賓在首都完成了整批訂貨,這次把聖像帶了回來。
列賓在基什齊整整住了一個月,又一次愛上了自幼熟悉的大自然。北方的風景沉悶,南國的色彩使他感到格外輕快。他欣賞那明朗的藍天,沉醉於烏克蘭夜晚那雄偉壯觀,但又靜謐宜人的美景之中。
看著給基什齊教堂帶來的晦暗聖像,列賓吃驚不已:在南方畫的東西應該色調鮮豔悅目,使在北方畫的一切平庸之作黯然失色。
在新的感受中,他認為自己應該研究大自然。整個自然都是妙筆生花之作,過去沒有留神天上的美麗雲朵,注意的隻是靈巧自如的勾勒,神奇嫻熟的筆觸,這裏的天空色調明得令人吃驚,而且不僅天空是這樣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這樣明快。
在基什齊,他懷著極大的興趣,多次到草場麥地裏去,仔細觀察色調明快的風景,體察家鄉的生活。
列賓把南方大自然的色彩給他帶來的狂喜心情,傾注到他為家人畫的肖像上。
列賓讓弟弟坐在椅子上,給他畫了幅油畫肖像,小夥子穿著鮮紅的襯衫,頭發蓬鬆濃密,濕潤的嘴唇微微張開,麵部畫得生動活潑,灑脫自如。
母親的肖像,鮮明概括。列賓長於在模特身上捕捉主要特征,舍棄多餘的細節。這種概括的語言和俄羅斯聖像畫的優秀傳統是一脈相承的,給人以豐滿充實之感。肖像的麵部表情和藹可親,雙眼炯炯有神,列賓在描繪母親的畫麵上,表現了他作為兒子的全部情感和尊敬。
回到學院後,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了創作。
1868年他參加了金質獎章競賽。這也是學院的命題創作。
院長布魯尼看過畫稿《第奧根》之後提出的意見,使列賓哭笑不得:
“您的畫太俗氣,盡是些實在的、普普通通的樹叢,簡直跟彼得羅夫大街上的一樣。石頭也是那裏的,這些東西太多餘,有損人物形象的高雅。這樣畫風俗畫還可以對付,可是在曆史畫上就是特大的敗筆。您最好去一趟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那有一幅法國古典主義畫家普桑(1594—1665)的風景畫,把您這幅用得上的部分臨摹下來。曆史畫上的風景也應該是有曆史意義的……”列賓勉強聽完院長的說教。他的作品完全是現實地反映個人靈感的結晶,他怎麼肯去照抄別人的東西呢?抄襲是對藝術的褻瀆!
學生沒聽從院長布魯尼可笑的忠告,這樣,《第奧根》擱淺了。這幅沒有獲得獎章。
這是他第一次重大失敗,畫布太大,屋子裏擺不下,列賓把畫布剪成碎片,付之一炬,浸滿油彩的畫布燒得很旺,很旺。
和學院頑固守舊勢力的鬥爭不可能一帆風順。畫家內心中孕育著學院的畫框容納不下的形象,這些形象問世時機尚未到來。
堅持把美院讀完並非易事,在忍受精神壓力的同時,還要每天為糊口而焦慮,有段時間,他放鬆了學習,一向勤奮好學的列賓理論課落後了,於是,訓誡、警告接踵而來,還多次威脅要把他開除。列賓生來脾氣暴躁,一怒之下險些棄學,好心的教務秘書伊謝耶夫開導他:“正是你列賓才應該好好學完這裏的課程,不為你這樣的年輕人,開辦美術學院還有什麼價值。”聽從了這一勸告,列賓更加奮發圖強,通宵達旦地學習起來。
1868年春,最後一次作品競賽臨近了。還是命題作畫,題材選自窒息靈感的聖經故事《約伯及其三友》。這次競賽十分重要,因為隻有通過它,才有資格去爭取全體同學夢寐以求的大金質獎章,進而公費出國6年,進一步深造。
列賓克製著內心強烈的反感去作畫,全力以赴地幹了一年,每天廢寢忘食,不分晝夜。他不停地畫實物、畫草圖,既要再現真實,又要造成虛幻的意境。
在美術學院的畫展上,列賓的作品獲得了獎章。通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這位美院學生已顯露頭角,構思、用色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