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擁有300萬元,有一筆可以讓你賺300萬元的生意,你認為有利可圖嗎?絕大部分的人肯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有!”
其實,這筆買賣也不一定就保證你真的有利可圖,這要看這筆能賺到300萬元的生意需要多長的時間成本。一年能賺到300萬元,利潤率是150%;肯定誰都願意幹,兩年賺300萬元也不錯,第一年的利潤假設是150萬元,利潤率是50%;第二年的利潤仍然是150萬元,但是利潤率卻不是75%了,而是33.33%,因為資本金已經不是300萬元了,因為還有第一年賺到的150萬元。如果是20年能賺300萬元呢?那就值得商榷了,因為年平均利潤率才隻有5%,表麵上獲得的300萬元利潤其實都是虛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沒有考慮資本的機會成本。因為金錢存到銀行裏也會生利息。假設這20年之內銀行的月平均利潤率是0.625%,那麼年平均利潤應該是7.5%,就是說300萬元每年什麼都不做,一年就會有22.5萬元的利息收入;如果計算複利,將每年7.5%的增長一起再存入銀行,那麼300萬元經過20年能夠達到多少呢?是1274.36萬元,利潤是974.36萬元,年平均利潤率可以達到16.24%。比投資賺300萬元的那筆生意多賺674.36萬元,利潤率高出11.24%。
可見,資本的增值是需要時間的,時間的積累才可能實現利潤的增長。所以說資本具有時間價值。資本的時間價值還向我們表明,一定數額的金錢,在不同時間具有不同的價值。同樣一筆資金,作為費用,早付出比晚付出要付出得多;作為效益,早得到比晚得到要得到得多。因此,在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時,無論是財務分析還是經濟分析(費用效益分析),都不可以將不同時間內支付的費用和獲得的效益簡單相加,而必須消除因收支時間不同而導致的資金增值或者損失的差異,即按照一定的比率把費用和效益都折合到同一時點上的現值。
比如你手中有1萬元,你將它存入銀行,按7.5%的年利率計算,一年之後你的1萬元就變成了10750元。如果反過來說呢,一年之後的10750元,隻可以折合成現在的1萬元。在經濟活動中,這種將未來的價值、效益折合成現在價值的計算問題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我們建設的三峽水電站,假設它的壽命是200年,我們非常關注的是它現在每年可以為我們發多少電,創造多少效益,但是沒有人去計算它報廢的時候需要多少資金才能拆除它。為什麼呢,因為200年以後的資金折合到現在,時間已經將它變得微乎其微了,甚至達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假設三峽大壩的清除費用是10億元,那麼10億元折合到現在是多少呢?結果告訴你之後,你一定目瞪口呆,是1元!可見,時間的力量是多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