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八“黥”條寫道:

今婦人麵飾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製,以掩點跡。大曆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麵,故有“月點”、“錢點”。

方南生先生點校本指出,“‘點’,《說郛》引作‘黥’,似是。”而宋人孔平仲《孔氏談苑》中“麵花所起”條寫作“大曆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麵,故有‘月點’、‘錢點’。”而明人陳繼儒《珍珠船》卷一“錢點”則寫作“錢黥”。

所謂“錢點”或“錢黥”,即“印麵”像錢,也就是在顏麵刺黥錢形圖紋,是“妒悍”者的惡跡,但是作為一種非正常的極其特殊的“麵花”即麵部妝飾,也從側麵反映了“錢”的圖形在民俗生活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