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食貨誌下》說“錢圜函方”,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外圓而內孔方也。”魯褒《錢神論》於是說:“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孔方”或者“孔方兄”、“孔兄”、“方兄”,成了“錢”的代稱。
宋人吳則禮有《買菊》詩:“偶煩孔方兄,聘此高妙姿。粲然顧我笑,佳哉今何時。”又如張擴《題枕流軒詩四首》之三:“坐有談玄墨客卿,家無銅臭孔方兄。夢餘更聽滄浪水,洗盡微塵見太清。”歐陽澈《建中索子賢酒債戲作一絕》也寫道:“阿堵物無崔烈臭,孔方兄有少陵羞。一鬥酒金償未得,速來相就典貂裘。”
元人無名氏《滿庭芳》曲又有這樣的文句:“做嘴臉是追魂的變態,冷鼻凹是板障的招牌,不揀誰難教猜。若是孔方兄到來,便禁住俺娘乖。”“孔方兄”在民俗生活中的神通,由此可見。
“錢”又有“圜兄”的別名,和“方兄”一樣,也是由形狀得名。所取即其“外圓”,“外則其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