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L
前麵介紹了老家的挑糞工,沒講完。其實挑糞工還是盡量避免味道散出來,所以,桶上往往都蓋上一張寬大的芭蕉葉,也可以避免糞水蕩出來。挑糞工路過熱鬧的菜市場的時候,就會叫:“糞來了,糞來了!”行人就會讓出一條敞的路來。有些調皮的小孩,擠在人群中,突然大叫一聲:“糞來了!”大家都會條件反射地讓出一條道。在北京堵車一長串,我就在心中默念:“糞來了!”
事M
小的時候,路邊上,到處都是擺小人書的。用門板支一個架子,上麵一本壓一本,擺滿了小人書。門板四周放很多二十公分高的小木凳子,兩分錢看一本。付了錢,就能拿著書在凳子上坐著看。經常都黑壓壓的一片,大家都在埋著頭看書。小朋友都沒什麼錢,就一本書兩個人同時看,老板不樂意,就不同意其中一個人坐凳子,兩個小朋友很講義氣,就都站起來看,老板就沒有了辦法。
事N
小時候我們沒什麼零花錢,最大的誘惑就是路邊的小人書攤和稀米粑攤。稀米粑是用糯米和稻米稀釋後,加點糖精,烘成直徑三十厘米左右粉紅的泡沫餅,薄薄的,脆脆的,用嘴一咬,立刻就化了。雖然咬過後口裏和胃裏都留不下什麼,但總比站在一邊隻能咽口水的小朋友強一些。一張稀米粑隻要一分錢。一次石頭在上小學的路上,撿到5角錢,算是一筆巨款。石頭興奮、惶恐、不知所措,東藏西躲,最後他竟然去買了五十張稀米粑。一個手裏抬著五十張稀米粑的小孩在路上走非常招搖。所以石頭隻有拚命往嘴裏塞。大概塞了四五張後覺得情況實在太危險,就把剩下的幾十張稀米粑統統扔進了西湖塘裏。
事O
我們老家盛產甘蔗,收割的時候,就用大卡車一車一車運到糖廠去。裝載得滿滿的卡車,爬坡的時候就會速度慢些,大一點的孩子,就等在路邊,看著卡車爬坡的當口,就跟在車屁股後頭,跳起來,把那些露頭的甘蔗扒拉下來,我們就叫抽甘蔗。這個運動也很危險,一連串有目的的動作,要眼尖,動作協調,身手敏捷。受點傷是很平常的事,被大人瞧見必定一頓毒打。放學的時候老師必定要重複這句話:“千萬不準去抽甘蔗啊!!”但不幸的是,每年都有因為這個遊戲導致車禍死人致殘的事情發生。經曆了生生死死,存活下來的,要麼比較聰明,要麼這一輩子運氣都比較好。
事P
現在學校的運動會已經取締了的一個運動項目,叫“滾鐵環”。用一根鐵棍,焊接成一個圈,再用一根鐵絲的一頭,繞一個凹口,手握鐵絲的另一頭,用凹口趕著鐵圈滾動,這就叫滾鐵環。十分鍾就能學會,但要在崎嶇不平,上上下下,窄窄的田坎路上滾動自如,也要費一番工夫。每個男生幾乎都人手一鐵環,上課就放在自己的課桌下,就像地下停車位。上學和放學路上,一路滾著走,一點都不枯燥,一會兒就到家了。大人也不反對,危急的時候,還可以用鐵絲來打狗。
事Q
我們老家有個名吃——豆花飯。怎麼做的我不知道,我隻能在這裏介紹它的形狀和味道。豆花飯有個代名詞叫劉錫祿,劉錫祿是最有名的豆花飯飯館的老板,早晨遇著熟人,問,你幹啥子去?我吃劉錫祿。豆花飯由缺一不可的三部分組成:豆花、蘸水、米飯。豆花雪白,看起來柔軟,筷子卻能夾起來。豆花端上桌時,浸泡在米黃色的窖水裏,飛燙。蘸水放在小碟裏,大部分是辣椒,但據傳裏麵蘊涵了四十多種調料,由老板密製。你隻能看見小二在店堂中央用巨大的石臼研磨著嗆人的紅得有點舊的幹辣椒。米飯很講究,一定是甑子蒸的,蒸出來後一顆是一顆。好,你開始吃了,豆花夾起一塊,放在蘸水裏裹一下,口水下來了,就著一大口白米飯,吞進嘴裏,你的汗水下來了。一份套餐二角五,吃一次必勝客可以吃一年劉錫祿。可惜劉錫祿都死了十幾年了。
事R
我們那裏管火葬場叫高煙囪。高煙囪在城邊隔著幾道丘陵的小山上,顯得遙遠而神秘。死了的人被抬到高煙囪燒,燒完了在沱江邊挖一個坑埋起來。春節的時候,大家上墳,燒著紙錢,放著鞭炮,整個江麵煙霧繚繞。這是一個郊遊的季節,大人燒著錢紙,小孩滿山遍野狂奔。這是一個紀念日,也是一個狂歡節。
事S
推屎泡兒,是一種生猛有力的黑色小昆蟲。出生在牛糞裏,用棍子捅捅牛糞,它就掀開結成殼的牛糞,爬出來,然後被我們壓在書下麵,看他使勁爬出來。綠蚊兒不是蚊子,外表就像推屎泡兒,隻不過身上背著綠色的翼並且會飛,晚上繞著電杠飛,被我們抓住,用線係住一條腿,象放風箏一樣飛。豬兒蟲長在樹上,肥大,綠色,全身的肉長成環狀,女生走在樹林裏最怕豬兒蟲掉下來,被我們看見,一腳踏上去,地上一灘綠水。牛牛兒就不一樣,生命力極強,頭上長著兩根長辮,特別漂亮。桑樹長葉子的時候,就是我們抓牛牛兒的時候。抓住牛牛兒,和蝴蝶一起用釘子紮在牆上,一個星期後,牛牛兒都還活著。
事T
每到春天,油菜籽花花長出來的時候,瘋狗也就開始出來了。被瘋狗咬了要得恐水症而死,恐怖得很。大人們叫我們如何辨認瘋狗:腦袋僵起,尾巴夾起。不幸我哥就被瘋狗咬了一下,事後回憶不起狗的樣子,隻記得是自己先踢的瘋狗,然後就去打了狂犬疫苗。社會上有人警告說不能吃鵝,吃了鵝病要翻。所以我們家的餐桌上就再也沒出現過鵝了。
事U
用蠟筆,在屁股後麵雕一個小槽,然後把快用完的圓珠筆筆頭去掉,用嘴將筆芯油吹出來,滴在蠟筆小槽裏,然後小心放在下雨後的地上的積水裏麵,蠟筆就像裝了發動機一樣往前跑起來,這樣,你就擁有了一條船。吹完了筆芯油的圓珠筆管,不要扔,兩個頭分別在柑子皮上紮孔,孔裏麵不是就會留下戳下來的柑子皮嗎?然後用一根細木棍,以最快的速度捅筆管的一頭,隻見另一頭的柑子皮迅速飛出,打在別人臉上,這樣,你就擁有了一條槍。
事V
當時流行過乒乓短褲,是那種帆布做的短褲,非常結實。大多數是米黃色,前麵兩個兜開敞,後麵兩個兜有蓋,係紐扣。前麵不用拉鏈,下麵四顆隱蔽的紐扣,最上麵暴露的兩顆的功用就是讓褲子係緊。雙手叉在前麵褲兜裏,特神氣。忘了裏麵穿不穿內褲了,應該不穿吧,裏麵的蛋蛋就是乒乓,不然怎麼叫乒乓褲呢。
事W
放學的時候,大家一起走,不知道兩個小朋友怎麼就吵起來,兩個人的臉都通紅,最終有個人忍不住,罵:我知道,你爸爸和你媽媽睡一個床。其他小朋友就一起起哄:哦!哦!!哦!!!其實每個小朋友心裏麵都在打鼓。
事X
小時候說髒話,雖然不雅,但也是一種文化。比如:雞兒了。念的時候,雞和兒要完全連貫在一起。雞兒,男性生殖器。如果有一個人突然叫一聲“雞兒了”,那是表示糟糕的意思。再比如:你媽賣麻披。麻披,女性生殖器。如果有一個人說:“你媽賣麻披!”那他真是氣得凶。
事Y
晚上坐在床邊洗腳,洗完了剛剛擦幹淨,我哥在後麵一踹,我站起來光腳就往前衝幾步,又得重新洗一遍腳。
事Z
最近聽說,讀初中時年輕的物理老師突然去世了。我記得,同他一起分來的,還有好幾個師範院校的漂亮女生,整個學校的花都在盛開。為什麼死了呢?腦溢血?學校要蓋房,打官司啊,升學率啊,教師的工資啊,這關他什麼事?原來他已經是學校校長了啊!四十二歲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1976(我的故鄉在台灣對岸)
我端著一支衝鋒槍,趴在土堆後,密切地注視著山坡下的岸邊:整個山坡覆蓋著茂盛的齊腰的豌豆苗,敵人很可能匍匐而上。但幾個小時過去了,岸邊並沒有令人生疑的船隻,安靜得隻聽得見自己的呼吸。水麵上霧氣蒙蒙,看不見對岸也就等於看不到邊。
我已經守候了至少一年,還沒有經曆過一次實戰,不過每晚我都在頭腦中不斷演習,一遍一遍複習從露天電影《雞毛信》、《地雷戰》、《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中獲取的靈感,如何絆倒了、誘捕了、射殺了特務和敵人,每天都在小英雄凱旋、大人們歡呼的畫麵中幸福地睡去。
我並不擔心手中握著的隻是一把玩具槍,那是兒童節爸爸送的禮物,哥哥一支我一支,哥哥的能彈射石子兒,我的隻能發出連串的掃射聲。我覺得這響聲,就足以把敵人嚇得屁滾尿流。
我的家就在這山坡上距縣城五公裏的一所中學裏,我的父母是這所學校的數學教師,家其實就是一個大院裏一間較大的學生宿舍,隔成了裏外兩個小房間,外間擺放我和哥哥的床。出門左轉走十幾米就是我站崗的山坡,山坡下就是寬闊的沱江,長江的一條主要支流,流經我的故鄉富順。在我幾年後知道對岸也是一所學校之前,我一直以為經常因霧氣蒙蒙而看不見的對麵,是台灣。
爸爸的收音機裏,經常會收到來自對岸的問候,然後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數字,哥哥說那是台灣給潛伏在我們這邊的特務發送的暗號,命令他們如何進行破壞活動。那聲音軟綿陰暗,簡直就是壞女人說話樣子的標誌。哥哥也說不清這些數字具體的意思,但聽到這個聲音,我就緊張,當這聲音降落在我家的收音機裏,我就覺得我們這個院子有個壞蛋正在接收情報。我回想當時的認識,中國也就是我們家所在的這個院子吧。
我決定抓住這個收聽情報的壞蛋。我和鄰居小朋友李四商量了我的計劃。李四的爸爸也是數學教師,他們家有五個男孩,李大、李二、李三、李四和李五。李四和我同齡。有天晚上家裏的收音機又收到了壞女人的聲音,我就偷偷出門,叫出李四。他負責望風,我挨家挨戶趴在門口聽裏麵的動靜。
收獲不大,有很多我沒聽過的聲音,但都不是收音機裏壞女人的聲音。除了我家和李四家,我都聽了。我計劃去聽李四家的,李四很不高興,說先聽你們家。我說我們家不可能有特務。李四說我們家也不可能有。我們吵了起來,非常憤怒,不歡而散。我心想你不準我聽正說明你內心有鬼。
再去聽李四家不可能聽到什麼了,他肯定已經告密。我決定跟蹤他爸爸。
這是一個暑假,學生們都回家了,老師們也沒有課。我起床後就坐在我家門檻上,目不轉睛盯著李四家門口。李大來找我哥玩了,李二李三李四陸續出門玩了,李三還叫我一塊兒出去玩。我才不上當,我有秘密任務執行。我看見李四的眼神,覺得怪怪的。
等了好久,李四的爸爸出門了。李四的爸爸有點胖,不高,禿頂,連環畫裏麵好多特務都長這個樣子。我跟在他後麵走。他走進了廁所,我也進了廁所。他大的,我就在他隔壁大。他大完擦屁股走人,我才發現我沒有紙。我心裏想,受過訓練的特務,真是太狡猾了。
我回家舀了一瓢水洗了屁股洗了手。第二天總結了教訓,準備好揉軟的報紙放兜裏,坐在家門口等著李四爸爸上廁所。
李四爸爸又出來了,我又跟著到了廁所,他又大,我也大,他大完擦,我也得意地擦,心裏麵吹著勝利的口哨。
2005(賴皮是好的人生觀)
榮幸得很,李宗吾不僅是我的富順老鄉,還是我就讀的中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老校長。《厚黑學》七八十年暢銷不衰,如果李宗吾活到現在,一定獨霸百家講壇,新浪博客專欄永遠置頂,在北大清華演講的就不是李敖。
在這本新版的《厚黑學》的序言中,柏楊說李宗吾是“被忽略的大師”,南懷瑾說李宗吾是“蜀中楚狂人”,林語堂說李宗吾是“赤誠相見之獨尊”,許倬雲說李宗吾是“狂狷嘲世一教主”。其實呢,大家都拔高了李宗吾“厚黑學”之立意,過獎了李宗吾揭瘡疤的勇氣。以我對老鄉的理解,寫出《厚黑學》,不過是富順地域文化習性的產物,這個習性,就是“賴皮”。這賴皮,表達出來,就是對生活的盲目樂觀,自我消遣。習性之深,年齡不分,流落異鄉也一樣;習性影響力之大,可以遠洋。
講幾個我身邊的故事。
在北京的富順人,密切有聯係的有兩批,一批呢,是以我爸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學生為主,年齡都比較大了,在各機關各企業算個領導。不管大小節日,中秋、元旦、國慶,總要在一家固定的餐館擺宴席。每次都三桌,每桌十幾個人。一桌男人,一桌女性,一桌差不多是子女一代。吃得多了,默契得一進那大包間,每個人就直奔自己常坐的那個位子。偶爾有一些不同的人,比如最近一次一家來了親戚,也帶來一起吃,一個四歲大點的小女孩,滿口富順話,拿起勺子當電話,尖著嗓子叫:“哎呀,耍不住,北京不好耍,過兩天就回及(去)了。”大家立刻笑翻過去。還有一個同樣大的小女孩,胖胖的臉,大大的眼睛撲閃撲閃的,劉海,學動畫片奧特曼,一個動作定格之後一動不動十幾秒,大家再翻一次,她卻不笑,特認真。
另一撥富順人,是以我的中學同學為主。這些人裏麵亂七八糟的職業,做老師的、自由職業的,有自己的家具品牌的,外企做財務總監的,在三裏屯四川特色菜館、意大利餐館當老板的,每次聚在一起,富順話滿天飛。其中開意大利餐館的那位女老鄉,嫁的是一個意大利人,長得像密斯特本。聽不懂富順話,就翻辣子雞丁吃,先吃裏麵的雞丁,再吃裏麵的蔥,再吃裏麵的蒜,再吃裏麵的什麼什麼,一點都不怕辣,一個人在那裏翻啊翻啊。他老婆偶爾照顧一下他:“朱總(那老外叫朱第什麼什麼),合適點兒!”除了長相,就是一富順人。
我還記錄過一段富順人的對話,不僅可以看到賴皮之理所應當,還有大家對賴皮的習以為常——
春節放假,坐車,眼看就進入了老家縣界,售票員開始驗票,售票員問農民老鄉:“你的票呢?”“沒買。”“那現在買嘛?”“沒得錢。”“沒得錢你坐車?”“喔噢!要回家都嘛!”“你有錢!買嘛!”“真的沒得呀,我不得豁(騙)你!”“出去打了一年工,沒掙錢?”“錢都寄回去了的。”“你郎個把車錢都寄回去了呢?”“老婆要錢要得凶。”“那你不買票,你說現在郎個辦?”“你吃不吃糖嘛,我有糖。”“我不吃糖。”“吃點嘛,春節了哦!”“啥子糖嘛?”“大白兔,上海的。”“給司機兩顆嘛!”“要得,都是老鄉!”
這是一方水土養出的一方性格。富順這個地方,丘陵地帶,山不高,但走一公裏也得爬一下。水不深,但最終也彙入了長江。說窮鄉僻壤,土地也還富饒,文化受到敬重。出的名人也怪裏怪氣的,成不了大事,但也頗有自己的識趣。比李宗吾遠的如被慈禧砍了頭的劉光第,比李宗吾近的如自戀到無以複加的郭敬明。整個縣城的人都沾染上這樣一種提不起來放不下去的思維模式。
《厚黑學》呢,不過是李宗吾賴皮的自我消遣。
2008(時間的宗教)
“昨天早上六點,我的嶽母去了。”
“離開得很安詳,八個居士在佛堂助念了八小時。”
“按照她的遺願,明天火化了我們就去西邊寺廟外把骨灰撒了。”
“擺脫了病痛。我們都這樣想。”
“盡量不去想悲哀的事,老婆的淚水也隻是一種親人離別的思念。”
“不過說起這件事,還是覺得生命很脆弱。”
“居士助念的時候,我的精神有一些恍惚,覺得這生與死的兩界究竟有多遠,老人現在是不是感受得到他們所說的愉悅。”
“助念八小時聲音不斷,那些居士非常辛苦。我們用世俗的方式包了信封。可是助念完畢,居士們都不要。隻是說有心願的話就去捐給寺廟。”
“我們在商業社會呆久了。”
“老人真的是微笑的,非常地安詳。”
“對宗教有了一些直接的體驗。我這種俗人,平時也就是想了想。對宗教一直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老婆前後操持,像個老大。我也就隻能在旁邊一直看著。”
“我的朋友胡穎說,女人在關鍵事情麵前,比男人管用一百倍。”
“《西藏生死之書》說,很多信佛的目標都是為了參悟,其實一輩子都是不可能的,智能隻是耐性。”
“那生而為何?”
“我們其實都是時間的奴隸。生命不過是證明時間的存在而已。”
“過去一直說積累,相信時間的價值。時間難道不就是我們的宗教麼?”
“上帝難道就是時間麼?看不見摸不著,但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有時候我們等人的時候不耐煩,覺得浪費生命,其實不是啊。上帝和我們始終相伴。”
“我在想,過去家裏掛一個鍾,或者擺一個大的座鍾,是不是跟供佛一樣呢,現在把時間帶在手上,是不是有點隨意呢?”
“如果說恐懼讓精神以物質的形態而存在,那時間就是上帝以你能感受到的方式而存在。”
“我們過去忽略了。”
“上帝無處不在。真是被他包裹,帶著走。”
“改變著我們的容貌和思想。我們渾然把它視作熟知的一部分,納入生命。”
“這正是上帝的巧妙之處。你說這力量多強大。怪不得時間不能倒流,這隻是科學的幻想。”
“如果這是一種信仰,我們如何去對待時間呢?”
“生命是時間賦予的一種狀態和方式。”
“今天上午去醫院,辦最後的手續。我們在院子裏等人。”
“太陽下,幾十位患老年癡呆的老人,圍成一個大圈圈,都坐在輪椅上,在傳一個綠色的球。”
“一個麵容清秀的老太太,跟護士說,我今天不曬太陽了,明天再曬,好不好?”
“護士說,她原來是礦業大學的團委書記。”
“護士把她推進圈圈,她就動手把自己推出圈圈。”
“她跟護士說,我想上洗手間。護士解釋說,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果真,之後就再沒提這個了。但似乎,她不喜歡集體活動。”
“護士說,那邊那個,是清華的教授,那邊那個呢,還跟周總理跳過舞。”
“另外一個老太太和她的輪椅獨自在圈外,她不斷地叫,小王,小王,操,你死哪裏去了。隻要她醒著,她就一直在叫。”
“還有一個腿腳不利落的,不斷地繞著院子走,盡量讓圈圈最大,我在想,這個院子有多大,他都能走到。”
“一個球傳到了一個老人手上,他把他傳給左邊,左邊的老人在望著左邊,沒注意到球;傳球的老人就一直這樣舉著,也不叫一聲,其他老人也不說話,護士也不說話,時間就像凝固了一樣。”
“南邊,就是京通高速,車流不斷,聲音轟隆。開車不過十五分鍾,就是CBD。”
“表達總是欠缺的,這樣的經曆,真是非常地特別。這段特別的時間。”
“周六的時候嶽母的精神還好,正好有大學生來醫院參觀。”
“他們像喧囂的老鼠,一個個的房間亂竄,留一堆合影,在大廳裏興奮地交流著,看著。我承認自己是有點偏激。”
“有老人很開心,我在想,也可能有老人很傷感。”
“我的這種情緒很怪異。可能我想多了。也或者我有自己的親人在那裏。”
“她需要安靜,和家人的陪伴。”
2005(愛的教育)
兒子的奶奶晚上有約會,兒子不高興奶奶出去,耍賴皮,洗完澡不穿衣服,奶奶苦口婆心,我有點抑製不住。把兒子一把抱進我的房間。哇哇大哭。我不搭理他。自個兒看書。
“你不是我爸爸!”
“你是外星人!”
“就想控製我的意識!”
“你不懂愛!”
“你還結婚!”
“我看你蠢!”
“你知道蠢怎麼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