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許多同學一聽老師要求預習,就把課文看了一遍了事,他們認為這就是預習了。那麼這算不算預習呢?其實,這僅僅是預習的一個步驟,但還不夠。那麼到底怎樣才算是預習呢?怎樣預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總的來說,預習可以先從老師布置的預習內容做起。預習就要在看的過程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感到困難,哪些地方覺得有問題。至於具體的步驟應做到以下幾點:
1.閱讀。閱讀就是要閱讀單元內容說明、課文前麵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文本教材,課文的注釋,課後的“研討與練習”。當具體預習每篇課文,課前的提示及課後的練習是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很好資料,因此是決不能忽視它的作用的。這樣,我們就對整個單元和單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麵的了解。這就有利於我們日後對課文進行縱深的閱讀理解。
而不同文體的文章,它的閱讀要求是不相同的。記敘文的閱讀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或語段,能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特色。而議論文和說明文的閱讀要求不同,在閱讀這兩種文體時,就必須先理解掌握它們的文體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和表現特色。
2.要善於利用工具書。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一篇文章裏,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麼我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眼、腦、手並用,將預習時遇到的問題用筆劃出來。如果這些問題書上有注解,那麼閱讀時可以對照注釋,弄懂它的意思;書上沒有注釋的問題,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
3.在預習時進行獨立地思考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根據提示、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可以帶著課文後麵的問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並做必要的眉批。同時也可以將你認為作者寫得比較好的地方,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在書的邊角上做記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就容易心領神會。
要在前麵的三個環節中做好筆記。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做筆記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然,做預習筆記的形式有多種,可在書上做標記、眉批、尾批等。
【名人成功縮影】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的歐內斯特·海明威是美國小說家。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1926年發表成名作《太陽照樣升起》,作品表現戰後青年人的幻滅感,成為“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1954年度(第五十四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萬物由來 日本的三菱公司發明了電飯鍋。電飯鍋又稱作“電飯煲”,是將電能轉變為熱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潔衛生,還具有對食品進行蒸、煮、燉、煨等多種操作功能。而世界上第一台電飯煲,是由日本人井深大的東京通訊工程公司發明於1950年。
預習的時間安排和任務
現在講究素質教育,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地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教師所擔當的角色也在悄然變化,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預習始終是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有效方法,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並在課堂上進行有的放矢的學習。
第一,預習的時間安排
1.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理解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的作業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2.如果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是總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也沒取得什麼明顯的效果。這時,先不要著急,如果沒有時間每門功課都提前預習,就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比較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嚐到甜頭,取得經驗後,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麵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