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抽煙,必然和女人連在一起,大多數女人討厭男人身上的煙味,即使她們自己吸煙,同樣也不喜歡男人吸煙,很大程度不是因為莫合煙的味道,她們早已習慣了自己男人身上那種體味和莫合煙的混合味道。莫合煙是顆粒物,抽吸時,帶著火星的顆粒不斷掉落,稍不注意就會在衣服或褲子上燙出一個個小洞,好好的一件衣服或褲子變得細孔無數,而且無法縫補,女人心疼,所以就會埋怨丈夫,嘴裏說著,心裏自然不是當真,埋怨歸埋怨,抽歸抽,兩回事。
我見過的最為壯觀的莫合煙市場是在漢人街,這裏的莫合煙往往用麻袋或編織袋盛裝,當然也有為了攜帶方便而包裝好的袋裝莫合煙,無論哪種,都散發著一種自然純樸的色彩,人們會在充分品嚐幾個成色的莫合煙後,選擇自己心儀的購買。這裏吸引了南來北往的人們,他們爭相帶回內地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品吸,置身這樣的環境,我當時就想,如果將這種莫合煙作為當地的一種土特產進行精加工,那一定會和葡萄幹等土特產相媲美。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約從90年代初期開始,人們認識到了莫合煙抽多了會引起嗓子的不舒服,特別是那些長期抽吸莫合煙的癮君,它們咳嗽吐出的濃痰讓人生厭。於是,有條件的人們開始改吸有著新疆品牌標誌的紅山、天池、雪蓮牌香煙。曾幾何時,香煙、莫合煙各自擁有了自己的人群,各占半壁江山也罷,各分秋色也罷,總之,莫合煙正在逐漸淡出新疆土特產市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後來,莫合煙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人們都改吸了香煙。
如今再次在街頭看見莫合煙,歡喜耶?憂鬱耶?
記得在讀張承誌的散文《莫合煙與我》中獲得這樣的信息:作為中國文壇一位響當當的回族作家,他將新疆伊犁的莫合煙帶到了包括日本和美國在內的他去過的所有地方,對於莫合煙的那份摯愛深情令人扼腕歎息。他也曾委托當時任文化部部長的王蒙給他從伊犁帶回莫合煙,雖然“嗆嗓子”,但畢竟還是帶回去了,如果在當今,我無法說清是不是還能找到這種“嗆嗓子”的莫合煙。
作為曾經風靡新疆的一種土特產,是徹底放棄,還是把它作為一種品牌土特產進行打造,其實和香煙盒上寫著的警示語“吸煙有害健康”一樣,不僅僅是一種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