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所奉之壽神形象多為左手持杖,右手捧桃,銀發長須,慈眉善目,頭高額隆,大耳短軀,麵目和藹的老者。當然,最讓人過目不忘的是他凸出的大腦門兒。
人們也常常把壽星與福、祿二星湊在一起,合稱福祿壽。他們是代表著福運、官祿、長壽,成為民間很受歡迎的三位神仙。民間長者做壽時,常在屋內正中牆上掛有畫著福祿壽的中堂,兩側是一副壽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那些老者也是高壽者,被稱做“壽星”、“老壽星”、“壽星老”,又親切又含有敬意。
(二十三)喜 神
喜神就是吉祥神。人們總是希望趨吉避凶,追求喜慶,厭棄煩惱,所以要造出一個喜神來。最初的喜神很抽象,幾乎沒有具體形象,後綜合賜神天官,以及福祿神仙等形象,“加工”成喜神模。
結婚乃是普通人一輩子的大事。舊時辦喜事,諸多講究。古人不但是把婚嫁作為“大喜”,還把洞房花燭夜稱做“小登科”,可見其重要性。當然辦喜事就離不開喜神。舊俗,新娘必須坐在正對喜神的方位,這樣以後才會有更多的喜樂之事。
一般民間使用的黃曆中,均有“喜神方位”、“今日喜神”等內容。
喜神的模樣沒有什麼固定,是人們心中的神,幾乎是福神天官的翻版。和合二仙也是喜神,舊時民間舉行婚禮時,常常掛“和合像”,取“和諧合好”之意,以圖吉祥喜慶。
(二十四)財 神
財神又稱趙公元帥,趙玄壇。中國古代民間信奉的司財之神。
趙公明秦時避世山中,虔誠修道。漢代的張道陵天師入鶴鳴山收之為徒,令其守護丹室,後又命他守玄壇(即道教之祭壇)。趙公明因而被天帝封為“正一玄壇趙元帥”,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稱“黑虎玄壇”。有關他的傳說早有記載,晉代幹寶的《搜神記》卷五說他曾擔任“督鬼取人”的差事。如此看來,這時的趙公明還隻是一位冥神。
隋唐時期,趙公明成了瘟神之一,專在秋天向人間降災。至明代,他又成為八部鬼帥之一,“個領鬼兵,動億萬數,周行人間”,作惡多端。其中,趙公明專門向人間傳播痢疾,使老百姓深受其害。最後,幸得太上老君派張天師帶領龍虎神兵前去殲滅,八部鬼神才被降伏。可見,趙公明原來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惡魔。
趙公明搖身一變成為財神而受到人們的供奉應歸功於《封神演義》的巨大影響。可是,就在《封神演義》中他還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曆史。小說寫他曾一度當過峨眉山的道仙,武藝高強,並有黑虎、鐵鞭、百發百中的定海珠和縛龍索等法寶,被聞太師請去攻打薑子牙的正義之師,因其助紂為虐,終於被薑子牙用咒語
處死。後來,薑子牙按照元始天尊的旨意封神,趙公明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才有幸改變了自己的身份,扮演起光明磊落的財神角色。從此,他率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專司“應祥納福,追逃捕亡”,同時,穩操財權,做起了萬人尊崇的財神爺。據說,陰曆正月初五是趙公明的生日,民間多有在此日燃放鞭炮、開市迎接財神的風俗。
趙公明成了專職的財神爺後,形象和裝束卻還是老樣子:頭戴鐵冠,黑麵濃須,一手握著鐵鞭,一手拿著元寶,身騎黑虎,微帶笑容。民間所祀財神的畫像基本都是這個樣子。
明人陸燦《庚己編》卷四說,蘇州長洲人張廷芳很喜歡鬥蟋蟀遊戲,但他在參與以此賭博的活動時卻很倒運,直到輸得家產蕩盡。他平時敬重玄壇神趙公明,百般無奈之下隻好對他禱告。夜裏,他夢見趙公明說要用其黑虎化作蟋蟀幫助他。第二天,張廷芳根據趙公明的指點,找來黑虎變成的蟋蟀,拿它入賭場來與別人爭鬥,結果是戰無不勝。張靠它贏來了曆年所輸錢的兩倍。可惜好景不長,這隻給他帶來財富的蟋蟀在冬至那天死了。張痛苦異常,用銀作棺厚葬了它。清初褚人獲《堅瓠廣集》卷五引《耳談》也說了這樣一樁事:嘉靖末年,宜興有一個姓陳的染坊寡婦遭到一個木材商的暗算,以偷盜罪被官府抓去。陳氏無計可施,求告於趙公明。當天夜裏,陳氏就得到回應,趙公明答應以黑虎為她報仇。不到10天,當木材商與同行六七人到山區販運木材時,叢林中忽然竄出一隻黑虎,單揀這位商人銜去。這隻黑虎,當然就是趙公明的坐騎了。可見,在人們的傳說中,做了財神的趙公明還的的確確是辦了一些善事的。
由於中國曆史悠久,地域遼闊,除許多地區奉趙公明為財神外,又有一些地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範蠡”或五路神“何五路”為財神的。此外,還有文財神、武財神之稱,說者以殷代忠臣比幹為文財神,關帝為武財神。
也有說文財神是比幹和範蠡。比幹是商紂王的叔父,為人耿直,比幹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便直言相諫,最後紂王惱羞成怒道:“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竅,今天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幾個竅!”說畢,叫人把比幹開了膛,挖出了心髒。
後人將比幹敬為財神,是因他率直純真,公正無私。民間傳說紂王要挖比幹的心,比幹將自己的心摘下,走出宮闕。他雖然沒了心,但因吃了仙人送的仙丹,並未死去,正因為無心,也就無偏無向,辦事公道。自古道:“無商不奸。”把比幹這位頭號童叟無欺的正派君子敬作財神,當然人人信服無異議。
另一位文財神,是曾經從商發了大財的範蠡。範蠡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手下的大臣,足智多謀,幫助越王成就了霸業。在勾踐大賞功臣的時候,範蠡卻埋名隱姓急流勇退。他料到君王“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同富貴”。後來越王殺戮功臣,證明了範蠡的遠見卓識。範蠡能聚財又能散財,在人們心目中是難能可貴的,故其成為文財神也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