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風格的不同,要求讀字的方法也不同。演唱中國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時,口腔的前麵部位用得較多,字音在口咽腔安放較靠前,字的頭腹尾交代得比較誇張,讀字的整個線條棱角較大,並且大多數字在演唱時帶有精巧的裝飾音,以使字音純正,富有韻律美。
唱一般的創作歌曲、藝術歌曲、外國古典歌曲和外國歌劇選曲時,讀字的感覺以“豎”為主,聲音的著力點靠後,讀字發音的動作圓滑,口形變化盡量小,“前變後不變”,以保持口咽腔開度的相對穩定,使字音的銜接平滑無痕。
為了使歌曲表現更有韻味,讀字還可用一些特殊手法。
1.為強調、突出某個字時,可用“緊讀緩出”的方法,如《教我如何不想他》:
為突出“他”字,在出聲前,心裏先“想著”此字,然後慢慢輕柔地發音:“t-a-”,字的頭、腹、尾轉換過程慢,字頭稍延長,使聽眾覺得不能不想他。
2.為渲染某種氣氛,達到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時,字讀得要清晰,快慢適度,然後推向高潮。如《蘭花花》:
為加強表現蘭花花悲痛、憤恨、反抗的情節,在第一個字出聲前,心裏先想著這個字,舌尖緊抵下牙,不急於出聲,憋住一刹那,然後一下子迸出,字頭清晰,使聽者恨不能和歌者一起哭訴和痛斥。
3.為突出某些歌曲的地方風格,有的字需延長尾音。如《搖籃曲》:
一般情況下字尾所占時值短,收音較輕,但為了表現東北地方語言的特色,將“明”、“靜”、“欞”的韻尾“ng”提早穿鼻歸韻並加以延長,這種手法一般用於字尾為鼻韻母的字,使演唱具有特殊風格。
4.一些歌曲的拖腔部分,為表現特定的意境、風格或情感高潮時,可將字“緩讀”和“晚收音”,並可在字開頭處帶裝飾音,這樣能更好地表現民族性或地域性風格的作品。如《南泥灣》:
“香”字和“唱”字的拖腔,在這兒唱成“xi-ā-ng”“ch-à-ng”,樂曲中“花”、“香”、“聽”、“唱”字音開頭處加了裝飾音,這樣充分表現了語言的韻律,做到了聲情並茂。
我國語言結構十分複雜,歌唱的讀字更是豐富多樣。掌握歌唱中的讀字的方法和規律,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正是把握演唱風格精華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