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力度。音樂的強弱變化細致,除了各種節拍在歌曲中具有自然的強弱變化外,由於歌曲的內容和音樂發展的需要還有各種臨時強弱變化,從而使歌曲內容表達更為深刻,音樂更加豐富。
在歌曲中力度的變化是不可缺少的,各種不同的作品都常用力度變化來獲得鮮明的強弱對比,在演唱中,我們要注意力度的合理分配,什麼地方開始漸強或者漸弱,強弱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強與弱隻有在它們的相互對比中,方能得到體現。
四、歌曲的演唱風格
要正確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風格,我們就應對音樂作品的各個時代、各個作曲家進行全麵地了解研究。演唱者必須通過這樣的案頭工作,方可運用我們所掌握的歌唱技術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作品的風格特點。為此,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1.不同時代的音樂作品的風格各不相同。我們研究音樂的時代特征,不能用相同的聲音和手法以及情感,表現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風格。總的來說,古典主義時期作品的力度不能過大,強弱的幅度也不能過分,這都是由於這一時期的創作手法技術條件(如樂器的、人聲的)和審美要求決定的,它們不可能像浪漫主義時期和現代主義時期那樣激烈,情感幅度大起大落。我國各曆史時期的音樂作品也呈現出了不同的風格,如延安時期的作品,則是和當時的國難當頭,民族存亡息息相關,歌詞內容,音樂特點大多是悲憤激昂,或者是痛苦、反抗的。新中國建立時期,音樂大多反映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民當家做主的喜悅心情,與前時期比較,音樂作品則表現出的是一種激昂豪邁。我們應運用已掌握的聲音技術技巧恰當地表現不同的時代特征。
2.我們要深入研究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風格特征。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格,這是由於其生活方式、地理環境、人文習俗的差異,特別是民族語言的音調特質以及表達情感的不同方式而形成的。在演唱中,聲音應表達出這個特質。怎樣準確地表現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風格在歌唱中是很重要的。如意大利的熱烈激情,德國的嚴謹理智,法國的浪漫典雅,俄羅斯的宏偉壯麗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地分析作品。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都盛開著燦爛的民歌之花,這些民歌在長期的流傳中,由於受地域、經濟、政治、文化、宗教、語言等方麵的影響,形成了各民族、各地區的鮮明特征。如江南水鄉輕聲細語,黃土高原蕩氣回腸。一般來講,平原水鄉的民歌風格大多流暢婉轉,山區民歌比較高亢嘹亮,草原地區則悠揚寬廣,從語言上來說,由於各民族人文地理環境、語言、生活習俗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演唱方式、吐字習慣。比如青海花兒的地方語言色彩,四川民歌的語言韻律都給我們的演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局限在演唱各種民歌的音調上,同時要結合民歌風格,運用科學的演唱方法。我們提倡藝術地再現各民族的風格,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簡單模仿。這方麵要做的工作很多,涉及的問題也是非常廣泛的。
3.我們要研究不同時代作曲家的風格。這些風格都是由於作曲家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活境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等,而構成他們不同的風格特征。舒伯特、舒曼同為藝術歌曲大師,但是由於其生活的獨特經曆而形成不同的創作特色。舒曼多表現內心情緒,很少有表現大自然的歌曲;舒伯特的歌曲盡管鋼琴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但仍以歌唱為主。而舒曼則將歌曲的詮釋分別放在了歌聲與琴聲之中,有時甚至將琴聲替代歌聲,伴奏和演唱都成為作曲家的創作手段,其作用不能說誰重誰輕,而是整個音樂成為不可分割的有機體。諸如此類都給我們的演唱和伴奏提出了更高、更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