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文學對聲樂教學的影響(3 / 3)

(7)忘我的演唱

歌唱要感動聽眾,首先要使自己處於興奮又激動的歌唱狀態。“真真假假”藝術表現的特定手法,“假”是為了表現“藝術的真”,“假”是表現“真”的藝術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為真,才能發揮藝術的真實性和表現的真實性的統一,才能發揮聲樂演唱的強大藝術感染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演唱時一定要把握好這兩者的關係,恰到好處地來表現作品。我們經常發現還有一些人在演唱前精神高度緊張,前怕狼後怕虎,滿腦子私心雜念。這樣的歌唱狀態是絕對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說感動觀眾了。因此我們講“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丟掉一切來自思想上的或者聲音技巧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緊張因素,以既充滿激情而又放鬆自如的狀態進入演唱,隻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情景和意境中去,才能得到自然而舒暢的聲音效果,才能有完美的感情表達,使歌唱藝術達到是“有聲又有樂”的境地。

(8)技術與藝術

技與藝,即聲與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讀字和情感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二者不可分割。歌唱是以人身的整體作為樂器的一種藝術,歌唱絕非隻靠嗓子、氣息和共鳴就能完成的。歌唱的過程,不僅全部身心都要參與,而且還包括你的靈魂。也就是說隻有聲情並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沁人肺腑的藝術成果。聲與情是辯證的統一,相輔相成。不論是專業歌唱者還是業餘愛好者,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加強整體歌唱的意識,使歌唱發聲與情感表達同時進行,使聲、字、情融為一體,養成用心靈歌唱的習慣。

(9)舞台、屏幕表演的實踐鍛煉

演唱者必須加強舞台表演實踐的鍛煉。因為聲樂表演,不但是聽覺藝術也是視覺藝術。對觀眾來說,視覺和聽覺要同時綜合成一種印象並產生藝術效果。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舞台實踐經驗的歌唱者,會在廣大觀眾麵前瀟灑自如地演唱。缺乏了舞台實踐,聲樂就沒有了生命力,隻有不斷地加強舞台實踐,爭取更多的舞台演出機會,演唱才能逐步臻於“心靈的歌聲”。有些歌手雖然已經邁出了歌唱的低級階段(技術性階段),演唱中也能盡量用情歌唱,但由於缺乏舞台實踐的鍛煉,缺乏歌唱心理上的充分自信,不能使自己在台下掌握的所有藝術積累在台上得到充分的體現。縱觀世界歌壇和我國已舉辦的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由個人獨立作曲填詞並演唱者有之,同他人合作完成並由自己詮釋的也不在少數。然而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精熟演唱技藝及表現方法,並且有豐富的舞台實踐經驗的歌唱者。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任何一種技能,沒有經過實踐的反複錘煉,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的。

唱一首歌不難,但唱好一首歌卻不容易,聲樂藝術本來就包羅萬象,所以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就更不容易了。所以要求我們除了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外,還應該學會如何進行“二度創作”的方法,達到表現聲樂藝術的理想境界。成功的“二度創作”是歌唱者通過正確的思想指導,協調身體各個器官,運用嫻熟技巧恰如其分地表達作品文化內涵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情與理、技與藝等問題的辯證關係。

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是音樂與文學的綜合載體,都是文學內涵和刻畫音樂形象的有機結合。歌唱者的文學修養決定著對刻畫音樂形象的把握,深厚的文學底蘊是聲樂作品“二度創作”的源泉,聲樂表演是表現文學內涵的一種藝術形式,文學則是聲樂作品、聲樂教學和聲樂表演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