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練習時要嚴格按照指導教師的要求去練,不要急於追求高音,也不要急於唱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不考慮自己的程度,這樣欲速則不達,反而會產生許多技術上的毛病,也會帶來不必要的聲帶上的損害。聲樂練習也不能憑一時的情緒和興趣,情緒好的時候不要過分多唱,情緒不好的時候盡量少唱,因為心理壓抑時,身體各個部分的肌肉大多都處於一種被動的消極狀態,不能夠調動肌體運動,練習效果適得其反。心情正常但不好的時候要耐心地練習,狀態比較好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不能過分,要避免過度疲勞。有經驗道:“感覺不好的時候不能不練,感覺太好的時候不能多練。”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四、聲樂練習的一個重點
在聲樂練習中,常被學生忽視的一個問題是,正確讀譜。在聲樂訓練中,我們讓一些學生做到正確的讀譜也十分困難。原因是聲樂學生一般學習音樂起步較晚,他們的音樂素養相對於從小學習器樂的學生來說普遍偏低,在讀譜方麵表現出一定的困難。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不願花費時間在讀譜的問題上下工夫,例如有些學生學習作品尤其是外國作品時,自己不動腦筋,找來原唱直接模仿,根本不讀譜,雖然表麵上是學會了,但對於歌曲的節奏、速度、音符時值的長短、風格等一概不知,這樣的學習太膚淺,不利於腳踏實地的學習。
聲樂學生最常見的讀譜問題有:
1.讀錯時值。例如不能均衡地演唱三連音,混淆前十六和後十六音符;跨小節連續切分更是困難重重。
2.亂加裝飾音。總是有意無意地在音符上加上滑音或下滑音,不直接唱原譜上的音高。
3.不注意音樂術語和標記。不看樂譜上的各種術語和記號,對於表情標記、速度標記、力度標記等一概不管。
4.語音不正。把前鼻音讀成後鼻音,卷舌音讀成平舌音,該噴口的不噴口,該延長的不延長,該收音的不收音。
5.無意識分句。不進行嚴格的、合理的、恰當的分句工作,而是唱到哪兒是哪兒,顯得既無準備又雜亂無章。
基於這些問題,在學習新作品時,一定要研讀樂譜,分析作品,做到正確讀譜,絕不能馬虎,一定要在忠實原作的基礎上再進行創造性地表演。那麼,在聲樂訓練中一定要多注意音樂素養的提高,增強一些關於音準、音律、音韻等方麵的知識,努力做到正確讀譜。
五、聲樂訓練的兩個方麵
“聲”和“情”的關係,是聲樂訓練中的兩個主要方麵的一對矛盾,如何在練習中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是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聲”是歌唱的基礎,不論聲音好與壞,聲音總是歌唱存在的先決條件;而“情”隻有建立在物質的聲音的基礎之上,才可能表達出內容。所以有一種觀點這樣認為,先使發聲機能健全之後,再附加音樂的表情和藝術處理,對於這種想法我們不能指責它全錯,但至少可以認為它有偏頗之處。原因是人體的發聲機能會隨著年齡、身體的變化而變化,如果說等發聲機能健全之後再附加樂感的話,那麼你將永遠無法用練習而獲得技術表現音樂。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長時間的、片麵的、孤立的隻注重發聲機能的訓練,把追求聲音的質量當作唯一的標準,不考慮“情”是發展技術的動力,在練習中僅有技術上的要求,會給學生造成嚴重的思想負擔,有時使教師和學生,都鑽入牛角尖,反而出現技術不長進的現象。這種隻注重發聲機能訓練的練習是不成功的,如果隻注重解決技術問題,聲音就會變得機械,缺乏生命力,沒有藝術感染力,違背了聲樂藝術的本意。為了增強練習的效果,我們應當注意在聲樂練習中,要以情帶聲,既要有技術上的要求,又要有藝術上的要求,因為技術上的能力最終服務於藝術表現的要求。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在不同的側重點上,按照技術和藝術的要求,給予學生以合適的練習。學生也一定要正確認識和理解技術和藝術的關係,在全麵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個人氣質、內涵的培養,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使歌唱真正達到情真意切的藝術效果。
“聲”和“情”就是這樣一種辯證關係。如果隻有好的聲音,而沒有真實的情感,那歌唱就沒有生命;如果隻有豐富的情感,而沒有好的聲音,那情感用什麼來表達,根本就談不上歌唱,更不會打動人心。所以任何隻注重“聲”或“情”的單方麵的訓練都是不完整的。
綜上所述,我們如果能在練習中把握以上五個要點和規則,那麼就會有一個高質量的聲樂練習,學習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