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終日乾乾。(《乾卦·九三》)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履卦·九二》)
履虎尾,愬愬。終吉。(《履卦·九四》)
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泰卦·六四》)
謙謙,君子。(《謙卦·初六》)
虎視眈眈,其欲逐逐。(《頤卦·六四》)
憧憧往來,朋從爾思。(《鹹卦·九四》)
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家人卦·九三》)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蹇卦·六二》)
君子獨行,遇雨若濡。(《卦·九三》)
來徐徐。困於金車。(《困卦·九四》)
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井卦》)
震來,笑言啞啞。(《震卦》)
震蘇蘇。(《震卦·六三》)
震索索,視矍矍。(《震卦·上六》)
鴻漸於磐。飲食。(《漸卦·六二》)
旅瑣瑣,斯其所,取災。(《旅卦·初六》)
這些疊字用例大部分是《詩經》中所未見的,但其語法功用卻與《詩經》中大致相同。如“乾乾”,聞一多認為當讀作“悁悁”。與《詩經·澤陂》“中心悁悁”用法相通。毛傳:“悁悁,猶悒悒也。”悒悒與悁悁、乾乾都是形容憂愁的樣子。《周易正義》訓“乾乾”為“健健”,非也。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聞一多全集》第2卷,三聯書店,1982年,第58頁。又如“坦坦”,《正義》雲:“平易之貌。”、“愬愬”,《正義》雲“危懼也”。《釋文》引《子夏傳》曰:“恐懼貌。”又“憧憧”即童童,《廣雅·釋言》:“童童,盛也。”王肅謂“往來不絕貌”。近人有另外一種解釋說:所謂“憧憧往來”是形容思慮不定之憂,如同《詩·關雎》“求之不得,輾轉反側”。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62頁。可見《易經》爻辭中的疊字同《詩經》中的類似,在做形容詞使用時往往引起後人的多種解說。這說明疊字作為較原始的漢語中本有的詩歌功能,在詩的時代逝去以後已經很難為後人所把握了。各種不同解說隻不過是各種可能的猜測,其準確性都是較難求證的。不過在一點之上大家都保持一致,即認為疊字是描摹事物性態狀貌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疊字在最初的詩人和作者那裏也許並沒有固定的特別意義,其形式上的價值和音韻效果也許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