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騖八極心遊萬仞”(2 / 2)

最後三行“杜甫別哭!我來了,不是續寫你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為了/修補你那一破再破的夢”,又從現實的時空轉到那曆史的時空,且朦朦朧朧,似曆史的,又仿佛是現實的,並揭示了詩的主題,乃精彩之筆。它通過要修補那杜甫一破再破的夢含蓄地表達了詩人以自己的綿力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美好願望,真切感人。

顯然,此詩在現實的時空與曆史的時空之間轉換自如,並非隨心所欲,而是按照一定的軌跡進行的。這軌跡便是:由詩人采訪團引出住處,又由其住處引出杜甫草堂,再由杜甫草堂自然地引出其當年的主人杜甫,再由杜甫自然地引出其詩歌名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再由此名作引出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夢想成真,再由其夢想成真引出這已成真的夢被如今的大地震震破,再由夢破而發出疑問“那是他的夢呀,夢破了/誰來修補”,再由此表明詩人的心跡“我放棄詩人的身份/寧肯作為誌願者中的普通一兵”,進而勸慰杜甫“杜甫別哭!我來了,不是續寫你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為了/修補你那一破再破的夢”。如此著墨,便做到了“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具有詩情、詩藝、詩意,耐人回味,令人感動。

附原詩:

茅屋為地震所破歌

洪燭

中國詩人誌願采訪團的大本營

設在成都的天辰樓賓館

馬路對麵就是杜甫草堂

早出晚歸,不是去彭州

就是去德陽

老爺子,這次我來成都

有比寫詩更緊迫的活要幹

恐怕沒時間也沒心情拜訪你了

幸好賓館大堂供奉著杜甫塑像

比真人還高,我也就每天

與偉大的杜甫擦肩而過

顧不上行注目禮

愈加比照出自身的忙碌與渺小

某一個晚上,自綿竹歸來

風塵仆仆地從緊閉的草堂門前走過

忽然覺得:杜甫一定又哭了!

並非哭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是哭自己

在秋風中祈禱來的廣廈千萬間

一夜之間為地震所破

那是他的夢呀,夢破了

誰來修補?

四川,我放棄詩人的身份

寧肯作為誌願者中的普通一兵

就是因為:詩人不會造房子,隻會造夢

在災區,幫著扛幾袋水泥、板磚

或許比獻幾首詩要管用?

杜甫別哭!我來了,不是續寫你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為了

修補你那一破再破的夢

(2008年5月26日於成都)

right——選自洪燭《地震心靈史》(日記體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