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奇的酒(1 / 2)

酒的出現,使飲酒習俗得以形成。在釀酒術不斷發展提高和飲酒習俗不斷傳承變異的同時,獨具特色的中國酒文化也逐漸豐富起來。幾千年來,評價酒與飲酒的文字汗牛充棟,毀譽不一,歸納起來,大約有以下幾類:

一是“善助英雄壯膽”,如荊軻刺秦王,劉邦斬蛇和武鬆打虎等,皆是借酒壯膽的緣故;二是“能添錦繡詩腸”,是說飲酒與文學藝術的關係,例如李白鬥酒詩百篇,張旭醉後書狂草等。如果無酒,將大為遜色;三是“三杯能和萬事”,在諸侯會盟、議和以及曆代民間調解糾紛等事上看,酒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四是“區分尊卑長幼”,我國筵席之製,自古以來尊卑長幼區分得明顯而嚴格,被提到禮的高度上;五是“一醉能解千愁”,雖說借酒澆愁愁更愁,但確實也能起到一些作用,於是人們遇到難事往往求助於酒,“但願長醉不願醒”;六是“亡國喪身歸酒罪”,亡國者夏桀殷紂,喪身者,張飛醉後被殺等等;七是“敗德廢事在醉酒”,在我國曆史上,因醉酒不能自持而敗德毀譽之事頗多,酒醉後誤事的例子也不少,故有此說。

這些評價雖說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是卻往往隻是從酒的利弊功過上著眼的。而麵對絢麗多彩的中國酒文化,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評價酒的功過利弊上,是難以深究其豐富內涵的。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容著每個曆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心理等留下的深淺不一的痕跡。這些眾多的深淺不一的痕跡,使得中國酒文化具有區別於其他國家酒文化的內涵。而這些內涵的外在表現形式便是中國曆代的飲酒習俗。為此,讓我們從飲酒習俗的具體事項上入手,來探討中國酒文化的內涵。

庾穆之在《湘州記》裏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君山不死酒的神奇傳說:

洞庭湖的君山之上是神仙的棲息之處,那裏的鬆柏比翡翠還綠,山中的泉水比蜜還要甜,更為奇特的是,山裏藏有數鬥美酒,據說喝了這樣的美酒便會返老還童,長生不死。漢武帝聽說後,喜出望外,便派遣欒巴帶領童男童女數十人專程前往,去尋求君山不死酒。而漢武帝卻在宮中齋居七日,以表誠心。

欒巴等人一路上風塵仆仆,起早睡晚,遍訪君山不死酒。後來竟尋到了這種美酒,把它獻給了漢武帝。漢武帝連忙沐浴淨身,準備享用。這事被東方朔得知了,他就和漢武帝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把欒巴尋來的君山不死酒全喝了。漢武帝得知後,勃然大怒,叫人把東方朔斬首。這時,東方朔不慌不忙地對漢武帝說:“假如這酒真的像傳說的一樣,就是殺我也殺不死的,如果這酒本來就不是君山不死酒的話,即使殺我死我,要這樣的酒又有什麼意思呢?”漢武帝聽了東方朔這一席話後,覺得有道理,就笑著把東方朔釋放了。此事之後,君山的僧人還說,他們常常聞到一股股酒的異香,但是卻找不到這種美酒到底藏在何處。由此可見,欒巴等人根本就沒有尋到君山不死酒,他們不過是將人間的酒抬進宮裏交差罷了。

另外,幹寶在《搜神記》裏還講了這樣一個關於千日酒的傳說故事:

有一個叫狄希的中山國(在今河北一帶)人,能釀製出一種千日酒。人們飲用這種千日酒後,會酣醉千日而不醒。有一個叫玄石的酒徒聞訊後來到狄希家,央求千日酒喝,狄希麵有難色地說:“我所釀的酒還沒有熟透,怎麼能給你飲用呢?”玄石不肯罷休,百般相求:“即便還沒釀熟,給我一杯飲也行。”狄希無法,隻得盛一杯酒給他飲。這酒果然醇美,玄石一飲而盡,他拿著空酒杯繼續向狄希討酒喝。狄希勸他說:“你趕快回家吧,等醒了酒後再來吧。這酒隻要幹了一杯,便可醉眠千日呢!”玄石隻好作罷,臉上帶著不痛快的神色和狄希告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