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心病還須心藥醫,自己是最好的心理醫生(2)(2 / 3)

有熱情才能夠完成任何事情。對我們來說,輕視健康、無視良好的環境及良好的狀態等都是違背了健康的規則。

為了你的健康,要培養熱情和有益的思考,保持熱情和精力。

2.愉快的心情使人健康

愉快的心情可以使人興奮,並貫穿於日常生活中,從而影響和改變身體的各個部分。它可以使眼睛充滿神采,使麵色紅潤,使肌膚有彈性,並且能使人發揮內在潛能,能使血液循環更順暢,氧氣進入細胞組織更輕鬆,這樣健康自然有保證,疾病消失無蹤影。

3.相信自己一定健康

有些人總是愛挑毛病,他們能嗅出不純的香氣,能聞到臭水溝的味道或惡臭的氣味;他們埋怨住的地方不是太幹燥就是太潮濕,不是太熱就是太冷,不是太曬就是太陰;如果有頭疼腦熱,他們則確信是哮喘;任何一點兒小病都能成為他們激動的焦點。

要消除恐懼和疑惑,要最大限度地相信健康,讓自己在永恒的臂膀中放鬆,相信你自己將來會完美起來,然後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要擔心心情會起伏不定,你的精神最終會讓你嚐到成功的喜悅。

這些信念將有同樣的力量讓你恢複並保持健康。這些信念和外界力量、法律一樣能治愈你和保護你。

4.讓健康的思想主宰你

我們應該想著健康,而不是疾病;想著生存,而不是死亡;想著自由,而不是束縛;想著強壯,而不是虛弱;想著最長遠的成績,而不是什麼都沒有。這些思想我們應該在休息時、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想著,它能在恢複健康的過程中起到幫助作用。

讓自然健康的思想主宰你,思考健康,夢想健康,談論健康。相信你自己正一天天強壯健康起來,因為你有與生俱來的權利健康起來。

5.思考健康就健康

思考不是一件單獨的事情,而是有關精神和物質生活是好是壞。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保持有力量、健康、幸福、美好、快樂、自信和無恐懼的想法。

每天要期待明天的發展和前進。要思考健康,並談論與之有關的事情。經常想些愉快、有希望、自信和沒有恐懼的事,那樣你將會快樂和健康。要吃,要喝,要呼吸,還要快樂。

心生萬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內心產生的情緒和身體上的疾病有著一定的聯係。讓自己生活在正確的氣氛之中,給自己愉快的暗示,你就能得到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健康十標準

“祝您身體健康!”這是人們最常用的祝福語,可見健康之重要。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條件,也是人生第一財富。可人們是否知道究竟怎麼樣才算作健康呢?大多數人會說“無病無災、身體棒棒,就是健康”。其實,健康的科學含義遠遠超出了人們的一般理解。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憲章中是這樣為健康定義的:“健康是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了十條“對健康概念的規定”,而其中的前四條是關於心理健康的。

那麼,什麼叫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不僅是沒有心理疾病,而是指一種持續的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況,在這種狀況下主體能做出良好的適應,能充分發揮身心潛能。

可見,心理健康包括了兩層含義:首先是沒有心理疾病,這是心理健康最起碼的要求,就像沒有身體疾病是身體健康的最基本條件一樣;其次是保持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姿態,這是心理健康的本質含義,意味著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傾向,使一個人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憂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係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