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暗示能夠左右一個人的意誌。人與人之間、弱者與強者之間、成功與失敗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意誌力量的差異。不斷加以積極的自我暗示,就能增強意誌的力量,就能戰勝自身的各種弱點。
自我發展,向成功的目標邁進,其實就是一個與自我意識中的消極成分抗爭的過程。
有一位非常年輕的歌唱家,得到了一次出演歌劇的機會。她非常看重這次機會,但是心中卻一直惴惴不安。她一直夢想著能夠出演一次歌劇,但不幸的是,此前嚐試過三次,都失敗了。所以,這位歌唱家變得恐懼起來。雖然在其他場合聽過她唱歌的人都說:“嗓音很棒!”但是她每次都對自己說:“輪到我試唱時,我總是唱得一塌糊塗。我始終不能入戲,導演一點兒也不喜歡我。他們一定在想,這種破嗓子也好意思來丟人現眼。”
她的潛意識接受了這種消極的自我暗示,並把它當作命令一樣地去執行。於是,她失去了這次機會。盡管她之後號啕大哭,無限懊悔,卻也無濟於事了。
此後,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這位年輕的歌唱家開始嚐試用積極的自我暗示來對抗消極的自我暗示的影響。
她每天把自己關在一間安靜的小屋裏,她躺在小屋中一張柔軟的躺椅上,全身放鬆,身體和心靈都在這一刻歸於平靜。因為生理上的低興奮水平可以讓心靈更容易接受自我暗示。她緩緩地對自己說:“我的歌聲很好聽,大家都承認。我的儀態優雅而自信,我很平靜。”
之後,歌唱家又一次得到了出演歌劇的機會。她變得不再緊張,不再擔心自己唱不好,她沉著而又自信地全身心投入進去,在導演麵前展現出婉轉動聽的歌喉,並最終贏得了歌劇中的這個角色。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敵人,但是不會有任何一個敵人比自己更難以戰勝。
你能夠做的或你夢想要做的,都要努力去實踐,但在這過程中總會有軟弱的時候、為欲望所誘惑的時候、讓你想要放棄目標的時候,甚至在自暴自棄中祈求安慰的時候。
戰勝自我,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將這比做人生中一項要不斷為之奮鬥的事業,也不為過。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發現一部分人失敗了,而另一部分人卻成功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前者被自己打敗,而後者卻能打敗自己。
善於運用心理暗示力量的人,為了能打敗消極的“我”,會有意地為自己營造一個“積極的錯覺”。某位拳擊手為了鼓勵有些自卑的弟子去戰勝實力不如自己的選手,就先與他進行了一場比賽,讓自己“假裝”被打倒,這樣,弟子就以為自己的實力已經非常強了,信心膨脹,麵對任何挑戰都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這就是“積極的錯覺”所帶來的奇妙力量!
駕馭“本我”,才能超越自我
按照弗洛伊德的學說,“本我”屬於潛意識,受到意識的支配,而意識也會受到社會道德的製約而無法展現其本來的麵目。因此,人們的行為更多地表現在“自我”這個層麵上。
對於“本我”和“自我”的關係,弗洛伊德曾經打過一個比方:“本我”是馬,“自我”是馬車夫。馬是驅動力,馬車夫給馬指引方向。“自我”要駕馭“本我”,但馬可能不聽話,二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對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過去在哪裏,‘自我’即應在哪裏。”“自我”又像一個受氣包,處在“三個暴君”(即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夾縫裏,努力調節三者之間相互衝突的要求。“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會準則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層領導,它按照至善原則行事,指導“自我”,限製“本我”,就像一位嚴厲正經的大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