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利堅:旅美十年見聞劄記12(1 / 3)

第十篇 旅遊觀光 印象美國

今年暑期見到了兩位從國內來的親戚。一個是來從國內大學來美參與校際交流的老師,她們一行在芝加哥一所美國大學停留三周之後,經由紐約回國;另一個高中女孩,“美國夏令營”在洛杉磯“家庭周末”結束之後來到紐約。聽她們所談,都是遊覽美國的興奮感受。

美國是個開放的國家。合法入境之後,參觀遊覽,全方位觀察都行。前提條件當然得有時間、肯花費、消除語言隔閡(不懂英語者有隨身翻譯)。

團組入境,沿既定路線“走馬觀花”是一類;定點“對口交流”是一類;學生“夏令營”可事先約定“家庭周末”住幾天美國人家;“公務考察”、會議、展覽、專題論壇等等來美國的,都有機會在美國觀光。

旅遊能加深對美國的直觀印象。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雖然各處看到的具體景象不同,與東方古老國度相比,外表的美國顯得“年輕”、現代、“綠色”、大氣。

說它“年輕”,因為美國獨立建國才235年。北美土地的原住民本來就沒有多少古文明積澱,所見的一切,包括建築設施、曆史標記,充其量也就兩百多年曆程。古老國度都有的“文物古籍”,美國基本找不著(除了自然風光、如大峽穀之類的水土山崖千萬年的風化剝蝕等)。古老國度處處介紹著久遠的過去,美國旅遊往往盡可能展示世界的近代與未來,特別是科技發展。

紐約作為世界級大都市、全球金融中心,展示曆史的隻有大都會博物館的外來品和二戰留在紐約西46街碼頭的“無畏號航空母艦”。

作為新興的世界大國,從美國看到的是現代文明與豪放氣質。航天城、科技館很多,古城廟宇找不著。城市中高樓林立,令人眼花繚亂。與世界聞名的迪拜高樓不同,美國的高樓既豪華更務實,不單純追求闊氣新奇。

到馬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Boston)遊覽,見那裏海濱的樓群就是為海港需要建造的,沒有與海港無關的花樣建築。著名的哈佛大學,校區內有各類先進的教育、科研、體育設施,卻找不著豪華校門。按東方人的觀念,這樣的知名學府建一座校門豈隻該花上幾百萬。不但名校見不著豪華校門,美國各級政府、議會一般也見不著“雄偉豪華”的政府大廈。

美國農村見不到傳統的農家村落,從飛機上才能看清一個農場有多大。除了成片的莊稼,沒有農業社會的原始痕跡。

美國各地建設的大氣派令遊人感受很深。紐約的城市主體建築大都在上世紀早期完成,後來改動的不太多。可見他們不搞一任市長一次“政績工程”,把城市改來改去。百年前規劃建成的,依現在人們眼光欣賞,似乎仍不落後。

美國是一個旅遊大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許多優美奇特的自然風光和引人入勝的人文景觀。然而,美國的旅遊門票價格卻比較低廉。自然風景區分為國家公園和州公園兩大類。州屬公園一般可免費遊覽。國家公園為著名風景旅遊區,需購票入內,但門票不貴。62歲以上的美國公民,可享受尊老的優惠。購票進入國家公園的,出園後可憑票再次入內,7天內有效。美國的風景旅遊區都是一票到底,沒有“園中園”再收費的現象。有些大的國家公園,即使在園內能盡興馳騁玩上三五天,也是一票到底。

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許多名勝古跡都免費向國內外遊客開放,如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大廈、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羅斯福紀念園,以及曆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航空航天博物館等。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曆史名城費城,有關美國獨立戰爭的曆史紀念名勝建築,如國家獨立公園、獨立宮、舊國會大廈等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場所,也是向公眾免費開放的。

一般州政府所屬的名勝和參觀場館,則需購買門票,如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自然博物館、藝術博物館等。到聯合國總部、帝國大廈頂層參觀,亦需購票。參觀這些收費的館廈,門票在10至12美元之間,老人和學生還可享受八折優惠。那些博物館藏品非常豐富,展廳麵積都在10萬平方米以上,即使走馬觀花也需要三四個小時,讓人感到物有所值。

城市中的公園都是免費開放的,即使麵積達3.5平方公裏的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也全天候免費入內。還有一些中、小型博物館也不收費,如紐約的聯邦紀念館、費城的交通博物館等。

綠色環境也許是第一次到美國的最深印象。蔚藍的天空和無處不在的森林綠草,清潔整齊的城鎮街道和方便殘障專有的設施等等,人們對美國的環境狀況會有新的感受!

參加幾次團組旅遊的經曆告訴我,美國旅遊沒有國內那樣“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方式。看風景就是看風景,例如尼亞加拉大瀑布、大峽穀等;觀摩設施就觀摩設施。例如美國亞利桑納州的高空玻璃橋、西雅圖的史蜜斯塔(Smith Tower);觀光城市就是看城市如華盛頓D.C、紐約、芝加哥等等。

中國人來美旅遊最好參加華人導遊的團組。你會發現當一名華人導遊不容易,僅語言就要會英語、國語普通話、上海話、廣東話甚至還有香港話。美國的導遊總會盡可能讓遊客多看景點,不花太多時間逛商店。坐在旅遊巴士車上,華人導遊經常講的一句“行話”是:抓緊時間、減輕疲勞,請各位“上車睡覺、停車拉尿、到景點趕緊拍照”!我三次旅遊,三名導遊都這樣說,所以印象很深。也許因為這些,按國內模式美國旅遊不好玩。唯有新奇感是美國旅遊真正的“特色”。

(一)首都華盛頓D.C之旅

來美國探親已是第二次了,太太還沒去過首都華盛頓。這次辦了團組“二日遊”,兩人總共140美元外加小費20塊,坐六十來人的大旅遊“巴士車”,作一次美國首都之旅。團名叫《縱橫旅遊》!

按導遊的說法,從新澤西去華盛頓,要曆經美國四個州。先看巴爾第摩港口、到費城,再從馬裏蘭州進入華盛頓D.C.(Washington D.C)。

“華盛頓D.C”全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首都。在美國,各州都可以立法,在聯邦憲法框架之下,各州立法多如牛毛。華盛頓D.C.橫跨兩州,不作特區,就要受所屬州法管轄;在美國西北部另有個華盛頓州。首都稱特區(D.C)是加以區別。

兩天遊首都,看的景點不少。包括航空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國會大廈、白宮、林肯和傑弗遜紀念堂、羅斯福紀念館、華盛頓紀念碑及美國韓戰、越戰紀念牆等。旅途除去坐車吃飯,真正在那裏停留的時間當然很有限。所謂參觀,隻能是“走馬觀花”。到一處停下來抓緊照相攝影然後連忙趕往下個景點。

美國的旅遊公司挺認真敬業。他們準備有很好的背景介紹,不安排遊客去商場購物(這次應大家要求,在一個紀念品商店停了僅15分鍾),時間利用率很高。

隨團旅遊的好處不但相對節省,因為有專業導遊介紹,可以方便地了解許多背景常識。例如,談及美國第三任總統捷弗遜,他當年27歲就任,曆史上說,是他起草了美國憲法。近年據說有人提出質疑。懷疑一個自家擁有黑奴,對自由與人權沒有切身感受的他,能不能親手寫出那樣的自由社會啟蒙大作。當然這是社會議論,沒有官方結論,這裏的導遊卻可以公開講。

這次看到了白宮前門馬路對麵坐著一位美國老人,公然在那搭起住棚,張貼字畫,反對政府對外的戰爭。麵對這位老者,導遊介紹說,他二十多年日複一日,天天靜坐在這兒,與一條黃狗相伴。警察沒管他,他也不鬧事,就這樣坐著,表達著他“反戰”的看法,這屬於他個人的自由。當然,這種行動代表了社會一部分人的觀點。

“9·11”以後的美國首都表麵上看似一如從前。實際上“內緊外鬆”,戒備森嚴。所有來到此地人的一舉一動,都有攝像記錄。警察便衣遊蕩各處,監控視線無所不在。當然,人們正常活動不受幹擾,遊客照相攝影聽其自便。

華盛頓特區共有七個大型博物館供自由參觀,因為全是由個人捐款所建,所以不收門票。導遊還詳細介紹了華盛頓D.C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例如,高高的華盛頓紀念碑下麵約三分之一為何顏色較白,上麵的為何顏色較深?美國國防部大樓為什麼是五角?越戰紀念牆是誰提出的設計方案?韓戰紀念牆前的士兵塑像為何用19個?等等這些,導遊都給出了簡單答案。

令人感到特別的是,華盛頓沒有高樓大廈。按說,以美國的富有,特區各屆政府如果都想在任上搞所謂“標誌性建築”、“形象工程”,這裏高樓必將不少。但建國兩百多年的美國首都,卻沒有很高的建築物。導遊介紹說,原來這裏建了一座華盛頓紀念碑,高555英尺。建成之後首都議會通過了立法,今後華盛頓D.C.內所有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它的三分之二。

在美國一旦立法,任何人都不得違反。所以至今這裏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工業區。所謂首都的“大工廠”,僅僅隻有美國財政部所管的印鈔廠。

2005年12月19日寫於新州寓所

(二)走進曼哈頓感知美國

中國人到了美國,很少不到紐約參觀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國內上演曾轟動一時,把萬裏之外的紐約推到億萬中國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