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書記代表大家把所受的窩囊氣,都傾訴了出來。
鄧發聽完,說:“你們不要生氣嘛!那個中隊長,你們不要理他。我們主要是去學技術的,將來要建立自己的空軍。沒有空軍,打起仗來要吃虧。你們自己認真學習,內部組織學習小組。每天晚上自習時,你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幫助,相信一定能學好。你們是為了黨,為了革命,去學習航空技術的,要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他們按文化高低相互搭配,分成了幾個學習小組,由黨支委和黨小組組長分別擔任小組長,每天早晚自習時間,都在一起學習。
飛行和機械兩個專業,都要學不少科目。飛行班除必須學習飛行課程外,還學習領航員和射擊員的課程。機械班除重點學習飛機、發動機原理、結構和操作技術外,還要學習通訊、領航、轟炸、照相等課程,還學了木工、焊工以及其他基本知識。
高飛的雄心使紅軍學員的激情與活力倍增。他們上下求索,每一點收獲都付出了艱苦和心血。聽不懂的內容,大家在課堂上毫不客氣地提問,或在課後請聽懂了的同學給大夥兒上“小課”;理解不了的原理,就先念它20遍,背它30遍,直到“刻”在腦子裏。教員上課不發講義,光憑嘴說,或寫在黑板上,這使學習更加困難。大家要學技術,還得邊學文化,一天到晚拚命地記,記不下來就畫圈或作記號,本子上都是自己發明的速記符號,晚上按小組對筆記。互相借筆記整理四五次,才能整理出來。為了抓緊點滴時間用於學習,他們除了早操、吃飯和睡覺外,其餘時間幾乎不離教室一步。學習發動機潤滑油路的課程時,由於油路的循環複雜,大夥想出一個方法,用硬紙卷個紙筒,對著教具發動機把紙煙的煙霧往裏吹。煙順油路走,從窟窿散出,就可看清油路的來龍去脈,立即記在本子上,也牢記在腦海裏。
不久,航空隊的軍官們開始議論了:“前兩期學員,自習時間總是遲到早退,溜出去玩,還要我們從外麵往教室裏攆。這一期反過來了,一天到晚泡在教室裏,得把他們從教室裏往外趕,才會休息一會兒。”
他們硬憑著這股韌勁和毅力,初步掌握,確切地說是背熟了基礎理論知識。一個月後的考試,個個及格。教官對他們刮目相看了,私下裏評論說:“從新兵營和外地來的那些學員,文化基礎比前兩期哪個人都差,可是學習的鑽勁、刻苦勁,又比前兩期哪個人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