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也應得理也饒人,千作上同樣要寬容別人的過錯。
“小姐!你過來!你過來廣顧客高聲喊,指著麵前的杯子,滿臉寒霜地說,”看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一杯紅茶都糟蹋了!
“真對不起!”服務小姐賠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給您換一杯。”
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跟前一杯一樣,放著新鮮的檸檬和牛乳。小姐輕輕放在顧客麵前,又輕聲地說:“我是不是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
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匆匆喝完茶,走了出去。
有人笑問服務小姐:“明明是他土,你為什麼不直說呢?他那麼粗魯地叫你,你為什麼不還以一點顏色?”
“正因為他粗魯,所以要用婉轉的方式對待;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著大聲!”小姐說,“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壯來壓人;理直的人,要用氣和來交朋友!”
溫柔與和善比憤怒與暴力更強而有力。
一位社交界的名人—一戴爾夫人,來自長島的花園城。戴爾夫人說:“最近,我請了少數幾個朋友吃午飯,這種場合對我來說很重要。當然,我希望賓主盡歡。我的總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這一次卻讓我失望。午宴很失敗,到處看不到艾米,他隻派個侍者來招待我們。這位侍者對第一流的服務一點概念也沒有。每次上菜,他都是最後才端給我的主客。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盤子裏上了一道極小的芹菜,肉沒有燉爛,馬鈴薯油膩膩的,糟透了。我簡直氣死了,我盡力從頭到尾強顏歡笑,但不斷對自己說:等我見到艾米再說吧。我一定要好好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這頓午餐是在星期三。第二天晚上,聽了為人處世的一課,我才發覺:即使我教訓了艾米一頓也無濟於事,他會變得不高興,跟我作對,反而會使我失去他的幫助。我試著他的立場來看這件事:菜不是他買的,也不是他燒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他也沒有法子。同時也許我的要求太嚴厲了,火氣太大了。所以我不但不準備苛責他,反而決定以一種友善的方式作開場白,以誇獎來開導他。這個方法很有效。第三天,我見到了艾米。他帶著防衛的神色,嚴陣以待準備爭吵。我說:‘聽我說,艾米,我要你知道,當我宴客的時候,你若能在場,那對我有多重要!你是紐約最好的招待。當然,我很諒解:菜不是你買的,也不是你燒的。星期三發生的事你也沒有辦法控製。’我說完這些,艾米的神情開始鬆弛了。”
“艾米微笑地說:的確,夫人,問題出在廚房,不是我的錯。”
“我繼續說道:艾米,我又安排了其他的宴會,我需要你的建議。你是否認為我們再給廚房一次機會呢,”
“嗬,當然,夫人,當然,上次的情形不會再發生了!艾米說。”
“下一個星期,我再度邀人午宴。艾米和我一起計劃菜單,他主動提出把服務費減收一半。當我和賓客到達的時候,餐桌上被兩打美國玫瑰裝扮得多彩多姿,艾米親自在場照應。即使我款待皇後,服務也不能比那次更周到。食物精美滾熱,服務完美無缺,飯菜由四位侍者端上來,而不是一位,最後,艾米親自端上可口的甜美點心作為結束。”
“散席的時候,我的主客問我:你對招待施了什麼法術?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周到的服務。”
“她說對了。我對艾米施行了友善和誠意的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