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一時的成功並不能代表最終的成功,徜若因此而得意忘形,必然會導致失敗。可見,這種“內功”的修煉,確實關係到事業的成敗。
2.把失敗當成奮鬥的動力
沒有一個成功的人不是從艱難坎坷中走過來的。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能夠坦然地麵對失敗。這種能力,也無疑跟他們的內在修養有極大關係。
一位燙衣工人住在拖車房屋中,周薪隻60元。他的妻子上夜班,不過即使夫妻倆都工作,賺到的也隻能勉強糊口。他們的嬰兒耳朵發炎,他們隻好連電話也拆掉,省下錢去買抗生素治病。
這位工人希望成為作家,夜間和周末都不停地寫作,打字機的劈啪聲不絕於耳。他的餘錢全部用來付郵費,寄原稿給出版商和經紀人。
然而他的作品全給退回了。退稿信很簡短,非常公式化,他甚至不敢確定出版商和經紀人究竟有沒有真的看過他的作品。
一天,他讀到一部小說,令他記起了自己的某本作品,他把作品的原稿寄給那部小說的出版商,他們把原稿交給了皮爾·湯姆森。
幾個星期後,他收到湯姆森的一封熱誠親切的回信,說原稿的瑕疵太多。不過湯姆森的確相信他有成為作家的希望,並鼓勵他再試試看。
在此後18個月裏,他再給編輯寄去兩份原稿,但都退還了。他開始試寫第四部小說,不過由於生活逼人,經濟上左支右絀,他開始放棄希望。
一天夜裏,他把手稿扔進垃圾桶。第二天。他妻子把它撿回來。“你不應該中途而廢,”她告訴他,“特別在你快要成功的時候。”
他瞪著那些稿紙發愣。也許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卻相信他會成功。一位他從未見過麵的紐約編輯也相信他會成功,因此每天他都堅持寫1500字。
他寫完了以後。把小說寄給湯姆森,不過他以為這次又準會失敗。
可是他錯了。湯姆森的出版公司預付了2500美元給他,於是史蒂芬·金的經典恐怖小說《嘉莉》誕生了。這本小說後來銷了500萬冊,並攝製成電影,成為1976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勇氣再站起來,隻有內心的修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夠做到把失敗當成奮鬥的動力。才取得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