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鄧小平為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中國麵臨著向何處去的曆史關頭,當時黨的領導人提出並堅持“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為了衝破禁錮,打開局麵,鄧小平首先從思想路線開始撥亂反正。1977年,鄧小平就明確提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他強調要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1978年上半年開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鄧小平予以充分的肯定,他堅定的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1978年12月,在黨的中央會議上,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他尖銳的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國亡黨。”這篇重要講話,為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礎。在重新確立的黨的思想路線中,解放思想是前提,實事求是是目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為新時代的宣言書,成為改革開放的衝鋒號。改革開放給中國大地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短短的幾年時間,神州大地煥發了生機,社會主義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鄧小平對於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在於他敢於打破禁錮,“不要再說那個姓資姓社”的問題了。他把一個封閉的,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經濟建設的黨,引向了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但是,改革開放也並非坦途,盲目追求高速度、盲目發放貸款、通貨膨脹,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如果不能及時扭轉這些現象,改革的前途目標很難達到。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社會實踐在發展,黨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工作也必須向前發展。與時俱進的核心在於“進”。“進”就是開拓、創新,隻有始終做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的黨才能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創造性,帶領全國人民繼續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新局麵。
曆史的車輪駛入了2004年春天。新春伊始,胡錦濤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把握住重要的戰略機遇,必須求真務實。”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當具備的政治品格,求真務實,關鍵在於一個真字和一個實字。它要求我們求真理、講真話、用真心,做實事。求真務實,這個真,核心在於事物的規律性,這個實,就是要對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付諸實踐,見諸行動,取得成效。
胡錦濤同誌對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強調,反映了在貫徹執行黨的思想路線上的突出問題――不思進取,作風浮誇,弄虛作假,以權謀私,脫離群眾,等等。這些問題,嚴重的危害著黨和人民的血肉聯係,危害著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今天的問題,不僅和毛澤東時代不一樣,和鄧小平時代也大相徑庭,它已經不可能靠一人之力,一時之力出現奇跡,而是必須上下一心,全方位努力。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大轉變時期,好壞兩種前途都存在。我們當然希望好的前途,但它隻能取決於我們今天的認識和現在的努力――求真務實則前途光明,虛假浮誇則希望渺茫。
讓我們用自己的雙肩,腳踏實地的準備承擔曆史留下的重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