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本定勢
書本知識是經過思維加工(選擇、抽象、概括等)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東西,它往往表示一種理想的狀態而不是實際的狀況,人們在應用知識時,往往看不到這種差別,而產生了思維障礙。成語“紙上談兵”講的就是書本與實踐的距離,三國馬謖失街亭就是唯信兵書中“憑高視下,勢如破竹”而最終失敗。孟子雲“盡信書不如無書”,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而我們麵臨的大千世界,碰到的林林總總,總是在運動變化的,如果隻是拘泥於書本,又何來創造。
三、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培養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個人個性的養成,加強非邏輯思維形式(想象、幻想、發散思維、直覺、靈感思維)的運用,綜合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辯證統一。
(一)培養質疑思維
亞裏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疑問使人產生認知衝突,使我們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才可能實現創新,所以質疑問難是一切探究和創造的基礎。為了要創新就必須對前人的想法加以懷疑,從前人的知識經驗中提出疑問,才能發現前人的不足,提出新觀點。對周遭司空見慣的事物現象也應勇於提出疑問。兒童是最愛問為什麼的了,但受教育長大後,卻很少有人能再堅持的去問“為什麼”了。“落下的蘋果”不隻砸在牛頓一個人頭上,而能由此產生疑問並追根究底的能有幾人。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們首先要懷疑,才能提出問題,才能在此基礎上解決問題,進而產生新的觀點,進行新的創造。
(二)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也稱求異、逆向、多向思維),是指遇到問題時,使思維迅速而靈活地朝多個角度,多個層次發散開來,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得多個新穎性的答案。由於人們往往受到傳統的、單一的聚合思維(集中、求同、正向思維)的影響和束縛,遇到問題時思路狹窄,拓展不開。要培養發散思維:一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一個事物,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錯誤;二是尋找某一結論成立的各種可能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三是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設想和方法;四是解決問題後要依據問題和各種知識,進行實踐、觀察、歸納、類比、聯想,對與原問題有關的未知命題作預測性的判斷,從一題到一類,從一類到多類,從多類到綜合,從綜合到擴大,從擴大到創新。
(三)重視直覺思維的培養
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它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後的突然領悟,我們也稱它為靈感,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既是如此。直覺思維的培養:一是要注重平時知識經驗的積累。從現象上看,直覺和靈感似乎靠的是偶然的機遇,實際上直覺和靈感的產生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正如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所說“機遇隻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成功不是偶然。二是平時要多思善想。沒有平時對問題勤奮思索,就無法接近解決問題的臨界點,同時,還要注意思維的技巧和靈活性,這樣才能在遇到問題時靈活、流暢、迅速地做出反應和判斷。
(四)重視邏輯思維的培養
邏輯思維也是創造性思維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是因為創造性目標的最終實現離不開邏輯思維的指引、調節與控製。任何創新都是邏輯的必然,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偉大的創新,它是黑格爾哲學、費爾巴哈哲學合乎邏輯的必然發展,鄧小平理論是偉大的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合乎邏輯的演變。任何創新都必須遵守客觀規律和邏輯法則,違反邏輯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
邏輯作為思維的工具,本身就具有創新的作用。恩格斯曾說“形式邏輯也首先是探尋新結果的方法,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邏輯學研究的推理具有從已知推出未知的作用,特別是歸納推理、類比推理等,探求新知識的作用就更加突出。科學史上一切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發現、發明,都離不開運用邏輯推理。比如,元素周期的發現、鐳的發現、叩診法的發明等都是運用邏輯思維的成果。
所以創造性活動的完成是離不開邏輯思維本身的,隻有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有效統一,綜合運用,我們的思維內容和思維成果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創造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