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專屠貪官的“屠官”岑春煊(2 / 2)

楊翠喜在載振府上得到專房之寵,因此不見容於載振之妻妾,而段芝貴獻妾求官醜聞漸漸泄露,弄得京城沸沸揚揚,被禦史趙啟霖參了一本。各大報刊如《申報》、《時報》等也不惜版麵作追蹤報道。

慈禧迫於清議,派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查辦此事。載灃、孫家鼐與奕劻父子本來就是沆瀣一氣,奕劻父子得到事先通報的消息,早就作好了偽證,隻說楊翠喜是慶王府所買的使女。

載灃、孫家鼐草草調查一下,便以偽證複奏清廷。慈禧也不複查,即下詔將禦史趙啟霖以革職處分,引起輿論的極大不滿。

接著,素以剛直敢言而著稱、時任大清郵傳部尚書的岑春煊上奏折繼續參劾:“段芝貴為皂班之子,李氏家奴,獻妓取幸,眾所不齒!命為封疆大吏,實屬有違官箴。”並麵見慈禧詳細申訴。岑春煊是慈禧的寵臣,他的上奏自然引起慈禧的重視。獲悉真相的慈禧龍顏大怒,旋即再頒上諭將段芝貴革職。時段芝貴已在赴任途中,接上諭如晴天霹靂,十分懊喪,隻好中途折返。載振也因此事也不得不具疏辭職。

岑春煊出身官宦世家,岑家的祖先是浙江餘姚人,北宋時隨狄青平蠻有功,分封為廣西的土司,其父岑毓英曾任雲貴總督。少年時放蕩不羈,與瑞澄(大學士琦善之孫、奉天府府尹恭鏜之子、後官至湖廣總督)、勞子喬(大學士勞乃宣的公子)並稱“京城三惡少”。光緒五年,捐官主事,十一年中舉人,任候任郎中。十五年(1889年)岑毓英去死,岑春煊蔭以五品京堂候補,十八年補授光祿寺少卿,旋遷太仆寺少卿,署大理寺正卿。戊戌變法期間岑春煊趕赴京都,與維新派人士諸多往還。百日維新進入高潮之後,岑春煊在康有為的影響之下,屢屢上書條陳變法事宜。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初七(8月23日),岑向光緒帝呈遞奏折,主張對內外冗濫官員進行比較徹底的裁汰,“務使人曆一官,皆有職守之事,不至虛設一位,徒糜厚祿”。此疏深為光緒帝賞識。1898年岑以此書擢升廣東布政使。但岑曆官不及三月,便與兩廣總督譚鍾麟發生矛盾,改任甘肅按察使。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與光緒出逃,岑春煊首先率部勤王,因此獲得慈禧的好感,因功授陝西巡撫,後調任山西巡撫。此後又曆任四川總督、雲貴總督、兩廣總督等職,他所到之處舉新政,辦教育,肅貪懲腐,人稱“屠官”,英國人稱其為“滿洲虎”。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岑春煊順應曆史潮流,於1912年通電清廷放棄帝製,讚成民主共和。1913年宋教仁案發,首倡討袁的孫中山、黃興等多次與岑春煊密晤,岑春煊被黃興等人推舉為全國討袁軍大元帥。二次革命失敗之後,岑春煊被通緝,逃往南洋,流落天涯。

1915年袁世凱複辟帝製,孫中山發動兵艦起義。陸榮廷電請岑春煊歸國主持討袁戰爭。1916年岑春煊與孫中山在日本多次會晤,約定聯合討袁。岑春煊並以個人名義向日本政府借得日幣100萬元及兩師槍械。5月1日,在肇慶成立護國軍都司令部,眾推岑春煊為都司令,梁啟超為都參謀,岑春煊在就職宣言中說:“天下之督責,不負兩廣之委托者,惟有兩言:袁世凱生,我必死;袁世凱死,我則生耳!”他號召大家“解除舊怨,與子同仇”,集中精力,共同殺賊。兩廣都司令部的成立壯大了反袁聲勢,激勵了全國各省人民的反袁鬥誌,岑春煊在這場鬥爭中旗幟鮮明,態度堅決,發揮了重要作用。

岑春煊是廣西桂係開山祖師爺,曾極積迎救過共產黨黨魁陳獨秀,對蔣介石的獨裁專政,明確反對“如不改弦更張,足以斷送國家而有餘。”岑認為“教育者,政治之首務也”,他任官一地,必興教一方,兩廣尤其突出,他為廣東、廣西的近代教育作了重要奠基。九一八事變後,岑春煊積極主張抗日,1932年,他還為淞滬抗戰中的十九路軍捐助了3萬銀元,體現了拳拳之愛國心。

岑春煊從政之餘,喜好舞文弄墨,著有《樂齋漫筆》,還曾與嶗山太清宮道長韓太初合編了著名的琴曲《山海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