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浩瀚的綠色寶庫(1 / 3)

人們稱森林是“綠色金子”、“綠色寶庫”,這並不言過其實。中國的森林,就是一個浩瀚的綠色寶庫。這個綠色寶庫,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從多方麵為中國人民提供著難以數計的物質財富,極大地促進了文明社會的發展。而最為可貴的是,這個綠色寶庫不同於地下油田或煤田,它是一個“活寶庫”,隻要經營管理得好,取之有度,它就能永遠為人們提供種類繁多的財富,永遠有益於人類。

(一)美木良材應有盡有

中國的森林,其珍貴樹種和稀有樹種之多,居世界首位。這裏僅以紅鬆、杉木、楠木、水杉、銀杏、珙桐、柏木、泡桐、楸梓、檀香等若幹樹種為例,側重介紹它們的分布、特性和用途。

1.木材之王——紅鬆

紅鬆(東北地區叫果鬆)是中國重要的珍貴用材樹種之一。分布在中國東北小興安嶺,長白山天然林區,為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圓滿,高達40米左右,胸徑可達1.5米,樹齡達500年以上,根據花粉分析,中國東北地區的紅鬆約有1000萬年以上的生長曆史,它在中國所有鬆類樹種中一直占居首要位置。

中國的紅鬆林,主要是天然林。人工栽植紅鬆林隻有八九十年的曆史,遼寧省新賓縣有80年生的人工紅鬆林。新中國成立後,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林區和半山區,營造了大麵積的紅鬆林,並積累了一些造林經驗,對擴大中國紅鬆林資源有重大意義。

紅鬆木材,材質軟硬適中,紋理通直,色澤美觀,不翹不彎,是優良的建築、造船、航空等用材。從古到今,中國北方地區的重大建築中,紅鬆木材一直占有很大比重。紅鬆木材在國際市場上也很受歡迎,被譽為“木材王座”。

紅鬆除作為優良經濟用材外,它還含有豐富的鬆脂,可采脂提煉鬆香,鬆節油;樹皮含單寧,可浸提栲膠;鬆針(葉子)也可提取鬆針油;種子含油率很高,種仁含油率高達70%以上。油可食用,也是上等的工業用油,鬆子還是著名的幹果,除國內大量食用外,每年都有出口,換取外彙。鬆子除含脂肪外,還含有17%的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對防治高血壓、肺結核等病,是一種良好的滋補品。

2.“萬能之木”——巨杉

杉木是中國特有的主要用材樹種,中國勞動人民栽培杉木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杉木生長快,產量高,材質好,用途廣,是中國南方群眾最喜愛的樹種之一。中國素有“北鬆”(紅鬆)、“南杉”(杉木)之說。

杉木是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30米以上,胸徑可達3米,樹冠尖塔形,樹幹端直挺拔。杉木是速生樹種,中心產區20年生以上的林分,每年可增高1米,平均胸徑增加1厘米,福建南平一片39年生的杉木林,每畝蓄積量高達78立方米。

杉木在中國分布較廣,栽培區域達16個省、區。東自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灣山區,西至雲南東部、四川盆地西緣及安寧河流域,南自廣東中部和廣西中南部,北至秦嶺南麓、桐柏山、大別山。南嶺山地如黔東南、湘西南、桂北、粵北、贛南、閩北、浙南等地區是杉木的中心產區,中國杉木產量最大,約占全國商品材的1/4至1/5。

杉木是中國最普遍的重要商品用材,材質輕韌,強度適中,質量係數高,木材氣味芳香,材中含有“杉腦”,能抗蟲耐腐。它廣泛用於建築、橋梁、造船、電杆、家具、器具等方麵。中國曆代帝王建造宮殿、王府、園囿、廟宇等,多采用巨杉作棟梁。早在漢代就被用作上等棺木。1972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一號漢墓裏,那具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屍體未腐的女屍,所用的棺材槨板就是杉木。

杉木樹皮含單寧達10%,可提取栲膠;根、皮、果、時均可藥用,有祛風燥濕、收斂止血之效。

杉木是長壽樹種。幾百年、上千年的古杉樹並不少見。如湖南湘鄉縣大杉鄉有株相傳1000多年的古杉樹,高50米,遠望如塔,被測量部門定為天然測標,福建寧德縣虎見鄉彭家村有株千年古杉,胸徑2.4米,樹冠前後25米,左右21米,樹幹圓滿通直,上下一般粗,被列為全國十大巨杉之一。貴州省習水縣羊九鄉正壩村,有株全國罕見的特大巨杉,被群眾稱為“神杉”,樹高44.81米,胸徑2.33米,全株僅主幹材積就達84立方米,被譽為全國“巨杉之冠”。

3.材優味香的樟楠

樟樹和楠木都是中國的珍貴用材樹種,素以材質優良聞名中外,這兩種樹都是常綠喬木,高可達40~50米,胸徑可達2~3米。主要生長在中國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樟木主要產地是中國台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湖北、雲南、浙江等省、區,尤以台灣為多。楠木主要產區為四川、貴州、湖南、福建省。

樟、楠自古以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中國勞動人民栽培和利用樟、楠有2000多年的曆史,但大量栽培始於唐代。現在,中國南方各省還保存有不少千年古樟、古楠。如湖南衡陽黃茶嶺有兩株胸徑3米的古樟樹,相傳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轉戰江南時,曾在這兩棵樹上拴過戰馬。廣西全州大西江鄉有棵巨樟,樹高30米,胸徑6.6米,巨大樹冠遮天蔽日,蔭地10餘畝,樹齡在2000年以上。

樟、楠二木,材質細膩,紋理美觀,清香四溢,耐濕、耐朽,防腐、防蟲,為上等建築和高級家具用材。楠木清代稱為“大木”,明、清兩代大規模用於宮殿、陵墓、王府等建築。北京明十三陵棱恩殿內的60根渾圓通直楠木大立柱,就是用南方林區出產的楠木製作的。

樟樹全身都是寶,用樟樹根、莖、枝、葉提煉的樟腦和樟油,是一種特殊工業原料。如製造膠卷、膠片、乒乓球用的“賽璐璐”,都離不開樟腦。樟腦和樟油,在醫藥、火藥,香料,防蟲、防腐等方麵都有廣泛的用途。

4.植物“活化石”——水杉

水杉是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0~40米以上,胸徑可達2米以上。

水杉是個古老稀有的樹種,早在中生代上白堊紀(距今約1億年)即誕生在北極圈的森林裏。到晚白堊紀以後至第三紀,水杉的足跡遍布歐亞大陸和北美。但在第四紀時,北半球北部冰期降臨,水杉類植物遭受凍害而滅絕。好多世紀以來,世界植物學家堅信水杉在地球上已不複存在,成為“化石”。所以,當20世紀40年代中國植物學家在湖北利川市深山中發現水杉樹種並公諸於世後,震驚世界,人們就把中國的水杉譽為植物“活化石”。以後,又在湘西等地相繼發現了古水杉。如湖南省龍山縣洛塔鄉發現的3棵大水杉,高過10層大樓,胸圍4人合抱不住。其中在泡木大隊的一棵,高41米,胸圍5.8米,樹幹兩側有兩根水桶粗的古藤,盤繞而上,當地群眾稱之為“雙龍抱玉柱”。這幾棵古水杉,樹齡均在300年左右,與湖北利川市的水杉不相上下。

水杉樹幹紋理通直,材質輕軟,幹縮差異小,易加工,油漆及膠黏性能良好,適於建築、造船、家具等用材。水杉材管胞長,纖維素含量高,又是良好的造紙用材。

新中國成立後,水杉開始在國內各地引種。現在北至北京、延安、遼寧南部,湖南及兩廣、雲貴高原,東臨東海、黃海之濱及台灣,西至四川盆地都有栽植,特別是江蘇省揚州市成片造林達數萬畝;太倉縣百裏海堤栽植的水杉護堤林已蔚然成林。

水杉在國外引種遍及亞、非、歐、美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長良好。一個樹種引種地區如此之廣,適應能力如此之強,實屬罕見。這一古老樹種,將在全世界茁壯成長。

5.長壽樹——銀杏

銀杏樹(俗稱白果樹)同水杉樹一樣,也是中國現存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被稱為“活化石”。是落葉大喬木,高可達40米以上,胸徑可達4米以上,樹齡可達幾千年,銀杏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曆史,早在漢末三國時,江南一帶就有人工栽植,宋朝以後,向北擴展到黃河流域。現在,中國北至遼南,南至粵北,東起台灣,西北至甘肅。20多個省區都有種植,主產區在四川、廣西。廣西靈川縣有一個鄉方圓百裏有2萬多株銀杏,好年景可產白果100多萬公斤,是中國有名的“白果之鄉”。

銀杏樹一身全是寶。銀杏果在宋代以後被列為貢品。歐陽修有詩雲:“絳囊初入貢,銀杏貴中州。”銀杏果富含澱粉、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既可食用,又可入藥。據《本草綱目》記載:“熟食可溫肺益氣,定咳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炎、消毒、殺蟲。”

銀杏樹材質細致,花紋美觀,不易變形,是一種較好的建築、家具、雕刻用材。

銀杏樹具有與眾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它有公母之分,有很強的“生兒育女”能力,即使公母兩樹身處兩地,那異常細小的雄花粉,也可憑借風力飛出十裏之遙,去與雌株交配,繁育後代。銀杏在科學上有一種特殊價值,它的精子具有鞭毛,會遊動,保存了2億年前祖先的特性,是科學家研究原始裸子植物的“活化石”。

銀杏樹是一種長壽樹,上千年的古銀杏樹,全國各地都有。如山東省莒縣定林寺前的一棵古銀杏樹,高24米,胸圍15.7米,樹齡3000多歲,尚能開花結實。

6.鴿子樹——珙桐

珙桐樹(俗名鴿子樹)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它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樹種之一。在第四紀冰期以前,世界其他地區均有分布,第四紀冰期之後,因受凍害,其他地區的珙桐樹均已滅絕,唯有我國得天獨厚,在川、鄂、湘、黔、滇等省均有珙桐樹保存下來。世界植物學家也把我國的珙桐樹叫做植物“活化石”。

珙桐樹形端正,樹幹通直,有奇特的花可供觀賞。它那茂密的樹枝向上斜生,好似一個巨大的鴿籠。每年四五月間,開白花,中間由多數雄花和一朵兩性花組成的紅色球型頭狀花序,像鴿頭,兩片初為淡綠色,後呈乳白色的大型苞片生在基部,像伸展著的鴿翅。當山風吹來,“鴿籠”搖蕩,“群鴿”在籠裏點頭扇翅,躍躍欲飛,栩栩如生。到湖南大庸縣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參觀遊覽的人,當看見這種景觀時,個個讚歎不已。

7.“百木之長”——柏樹

柏樹是柏科樹木的總稱。全世界約有150種,中國有40多種。其中柏木、側柏、福建柏、劍閣柏、圓柏等為我國特有。

柏樹是常綠大喬木,四季蒼翠,枝繁葉茂,樹姿優美,壽命長,材質好,是上好的用材樹種,人皆愛之,被譽為“百木之長”。

柏樹在中國分布很廣,幾乎遍布全國各省區。中國勞動人民栽種柏樹曆史最久,公元前3世紀的《禹貢》中就有經營管理柏樹的記載。

柏樹更是有名的長壽樹,山西太原晉祠有棵“周年齊柏”,相傳為周代所植,樹齡有3000多歲。陝西黃龍縣黃帝陵前的“軒轅古柏”,相傳為軒轅黃帝當年所植,山西芮城縣大禹渡山坡上有一棵古柏,柏樹下有一石碑記載,傳說大禹當年治水時,曾在柏樹下休息,觀察黃河的流向。台灣阿裏山有一棵3000多歲的紅檜(柏樹的一種),高54米,胸徑10米,需12人拉起手才能合抱過來,堪稱柏中“巨人”。

柏樹材質堅實平滑,紋理美觀(特別是心材),含有樹脂,有香味,有很強的耐腐性,是建築、橋梁,家具、造船、雕刻等的上等用材。中國浙江寧波市建築年代長久的保國寺,1013年建造時,大殿內使用的是黃柏木材,現已有960多年曆史。據當地群眾傳說,因黃柏木材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麻雀和昆蟲都不敢問津。

中國的柏樹,自古以來被人們看做最佳的綠化樹種,在宮殿、廟宇、公園之地廣為種植,為這些勝地大增光輝。如東嶽泰山岱廟內,有古柏數百株,參天蔽日,蔭秀重城,蒼皮溜雨,香通古殿。有詩讚曰:“東封玉輦不聞音,柏樹猶能尉訪尋。一代精神看翠藹,千年物色在蒼林。”

8.速生優質用材樹——泡桐

泡桐雖不是一種珍貴用材樹種,但泡桐材也算得上優良材。泡桐是落葉大喬木,樹幹通直,樹冠寬闊,樹花美觀,它是中國特產的速生優質用材樹種之一。

泡桐在中國分布很廣,北界遼南、北京、延安一線,南至廣東、廣西,東起台灣,西至雲貴川,尤以豫東、魯西南為中心產區。全國泡桐有5個主要樹種:蘭考泡桐、楸葉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和四川泡桐。

泡桐論材質,雖不比其他珍貴樹種堅硬,但它有許多獨特的優良性能。木材紋理直,結構均勻,不翹不裂,易加工。木材變形小,氣幹容重輕,每立方厘米隻有0.25~0.36克;隔潮性能好,對保護衣物非常有利。耐腐性強,是良好的家具用材。音質好,共振性強,又是良好的樂器用材。木材不易燃燒,油漆染色良好,耐酸性強。泡桐木材用途很廣,用以製作家具,可做箱櫃、床板、桌子、水桶等;用以製作樂器,可做琵琶、古箏、月琴、大小提琴板麵等;用在建築上,多用作椽、檁、門,窗等;用在工藝方麵,可做木碗、木碟、茶盤、花瓶、屏風和半導體、電視機外殼等;還可做航空模型,各種填料,飛機、輪船內部的襯板等。泡桐材是出口商品材之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泡桐葉、花、果、樹皮均可入藥,治療慢性氣管炎有顯著療效。河南省1974年用泡桐花、果治療慢性氣管炎1840例,80%有療效,其中30%基本痊愈。

9.形態相似的楸與梓

楸與梓是落葉大喬木,高可達30多米,胸徑可達1米以上,是兩種受人喜愛的優良用材樹種。分布於長江和黃河流域,以江蘇、河南、山東、陝西中部和南部為最普遍。

楸與梓是兩種形態極為相似的樹。古時常楸、梓不分,有時稱楸為梓,有時說梓也兼指楸。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以木材顏色來區分楸、梓。他說:“楸即梓之赤者也”,“木理白者為梓”。《陸璣詩疏》一書中則以是否結實來區分楸、梓,認為“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現在,群眾也稱楸為梓桐;稱梓為河楸、泡楸、花楸。

中國栽種楸、梓的曆史悠久,早在兩三千年以前已在庭院、村旁、宅旁廣為栽植。楸、梓是上好的木材,有“木莫良於梓”之譽。古時印刷刻板,非梓、楸木不可,故把書籍出版叫做付梓。

楸、梓木材,紋理通直,花紋美觀,材性好,不裂不翹,耐腐朽和水濕,不易蟲蛀,軟硬適中,易加工,切麵光滑,釘著力好,油漆及膠黏力強,最宜作為建築、家具、車輛、船舶及室內裝飾用材。做箱、匣、衣櫃、書櫥等,隔潮不遭蟲蛀。木材質地細致,可做細木雕刻。傳音和共振性能好,亦宜做樂器。

楸樹高大,幹直圓滿,葉濃花美。楸樹抗二氧化硫和氯氣性能好,在南京地區二氧化硫汙染嚴重的工廠,楊樹、楓楊都不能生活,而楸樹生長良好,其抗毒性與臭椿相近。枝葉又能吸滯灰塵、粉塵,每平方米葉片可滯塵2克多,是城鄉工廠區綠化的良好樹種。楸樹皮入藥,可治癰腫,排濃拔毒,利尿。

10.奇異樹種——檀香

檀香樹又名旃檀、白旃檀,屬香料常綠大喬木,中國台灣、西藏、雲南、海南都有分布。檀香樹生長高大,北京雍和宮萬福閣的大佛,從頭到腳高18米,地下還埋有8米,共26米,直徑8米,就是用獨棵白檀雕刻而成,成為舉世無雙的文物珍品。

檀香木雖然高大無比,但它卻是一種“半寄生植物”。它幼時因自身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滿足不了需要,便從根係上長出一個個珠子樣的圓形吸盤,吸取比它矮小得多的常春花、長葉紫珠、南洋楹等植物根上的營養來養活自己。

檀香木用途廣,既可做高級家具、器具,又可作為中外聞名的特種工藝品檀香扇骨和雕刻等用材。刨成片可入藥作芳香、健胃劑;樹幹和根,經蒸餾還可得“白檀油”,含有90%的檀香醇,是一種十分名貴的天然香料。

除上述檀香樹外,中國還有紫檀和降香黃檀等。

紫檀又稱青龍木、紫旃木,赤檀,也是一種常綠珍貴喬木。原產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南方有栽培。木材棕紅色,堅重細致,通稱紅木,是高級家具和高級雕刻用材,湖南嶽陽市嶽陽樓上有塊舉世矚目的《嶽陽樓記》木刻,就是用15塊紫檀木雕刻而成。

降香黃檀是中國海南島的特有樹種,又稱花梨木、海南檀。材質堅韌,結構細密,色澤紅潤,花紋美麗,香氣持久。耐腐、抗濕,幹後不變形,不開裂,是製造名貴家具、樂器和雕刻、鑲嵌、美工裝飾等的上等用材。被列為海南特種商品用材之首。其心材稱降香木,可代檀香。木材經過蒸餾所得降香油,可作香料工業的定香劑。

11.林中仙女——檸檬桉

桉樹是世界著名的速生樹種。常綠大喬木,一般樹高35米左右,胸徑1米左右。中國昆明引進的藍桉,高達57米。

桉樹原產澳大利亞,中國引種已有80多年的曆史,引進的品種在百種以上,主要有桉樹、窿緣桉、檸檬桉,藍桉、大葉桉、葡萄桉、赤桉、直幹桉、多枝桉等,多種植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四川、江西、湖南等省、區。廣東雷州半島營造桉樹林七八十萬畝,使千年荒島變成綠洲。

檸檬桉引進我國已有70多年的曆史,它是桉樹大家族中的佼佼者。它那高大通直如柱,因年年脫皮而呈灰藍、灰白色的樹幹,剛勁挺拔,直指雲天;那柔軟輕盈的樹冠,似楊柳輕颺;每當百花盛開之時,那玲瓏的壇、壺形蒴果像熟透了的葡萄掛滿樹梢,煞是好看。特別是那沁人心脾的檸檬香氣,清香四溢,更令人陶醉。故人們把它叫做“林中仙女”。

檸檬桉一般10~15年即可長成棟梁之材。福建龍海縣林下林場18年生的檸檬桉單株材積達2.5立方米,這種桉樹遺傳性能穩定,不易變種,多代培育仍能表現出速生、高大、幹直、枝杈少等優良特性。出材率高達75%以上,非一般闊葉樹種所能比。材質硬重強韌,耐磨抗腐,廣泛應用於工礦、建築、交通、造紙等方麵,尤以造船為最優。閩東南沿海漁船常用檸檬桉材作龍骨、船舷等關鍵部位用材。入海不受牡蠣寄生侵蝕,甚耐海水浸泡,不翹不腐,經久耐用。

檸檬桉葉含油率為1.5%,可提煉香料和珍貴醫藥用原料。在醫藥方麵,具有消炎解毒,驅風活血的功效;對肺炎球菌、傷寒杆菌、綠濃杆菌有明顯抑製作用;對頑疥、癬疾、燙傷等有特殊療效。檸檬桉邊材富含澱粉,其木材,枝丫均可培養白木耳(銀耳),100斤濕木材可培養幹白木耳1斤,價值數十元甚至百元以上。檸檬桉一年兩次開花,花期甚長,又是重要的蜜源樹種。

12.“材貌雙全”的花櫚木

提起花櫚木,人們無不為其心材絢麗多彩的木紋而稱絕。用它做成家具、屏風,麵上的花紋雅致,紋理細密,圖案有山水、人物、牲畜等,好似出自名畫家之手的水墨畫,又像巧奪天工的錦繡圖。晚清收藏家錢匋齋,曾珍藏兩扇7尺左右長的花櫚木屏風,上麵人物山水栩栩如生,極為珍奇。

花櫚木為常綠喬木,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海南、雲南等省。福建柘榮縣情坪鄉有一片花櫚木天然林,其中最大的一株高26.7米,胸徑82厘米,材積5.9立方米。

花櫚木材質堅硬,心材暗赤略黃,邊材淡黃褐色,兼有雅致的“影紋”,為製作高級家具及雕刻、鑲嵌等不可多得的良材,可與世界著名的柚木、桃花心木相媲美。我國用花櫚木製作的工藝品及成套家具出口,深受外商歡迎。

13.世界珍貴樹種——柚木和輕木

柚木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用材樹種之一。材質呈黃褐色或暗褐色,木質細密,硬度大,紋理美觀。在日曬雨淋、幹濕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不翹不裂;耐水、耐火性強,能抗白蟻和不同海域的海蟲蛀食,極耐腐,列於世界船艦用材的首位,是軍需航海的重要用材,同時也是營建海港,橋梁及其他建築、車廂、家具、雕刻、貼麵板、裝飾板等優良用材。

輕木是世界上木質最輕的樹種之一,中國雲南即有生長。木材經幹燥後,1立方米木材100公斤,隻有1立方米普通栗木材重量的1/10。輕木突出的特點是輕,浮力大,從前,人們多用來作木筏。它還有隔熱、隔音的特點,是製造飛機、輪船和高級體育器械的特殊材料。它生長很快,種植後每年胸圍可生長3~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