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浩瀚的綠色寶庫(2 / 3)

(二)經濟林木豐富多彩

在中國的綠色寶庫中,第二大類寶藏為豐富多彩的經濟林木。在為數眾多的經濟林木中,麵積大、分布廣、產量高、栽培曆史悠久和在國計民生中以及出口方麵占有重要地位的,不下一二百種。下麵擇其要者列舉若幹種。

1.油茶

油茶是中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林。全國有油茶林366萬多公頃,70多個品種,年產茶油1.5億公斤左右。中國勞動人民食用茶油和栽培油茶,已有幾千年的曆史,有豐富的經驗。

中國的油茶林分布範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四川、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油茶生長快,結實早,壽命長。在土壤、氣候適宜的條件下,栽後三四年即開花結果,15年進入盛果期,可連續結果70~80年,在條件優越的地方,樹齡150年以上的油茶樹仍結果累累。油茶樹是“抱子懷胎”,即老果尚未摘下,新花又綻開。南方群眾稱讚說:“油茶常年不空丫,老果未收開新花。”這是別的油料樹所不及的。

油茶樹多數為常綠小喬木,高4~6米,胸徑20~30厘米。但也有高大的油茶樹,如廣東廣寧縣有一種紅花油茶,樹高達15米,胸徑50厘米,堪稱“油茶巨人”,單果平均重1斤左右。

油茶經濟價值很高,渾身是寶。種仁含油率為37%~52%。茶油是一種不幹性油,耐貯藏,色清味香,是很好的食用油,深受產區群眾歡迎。茶油可做潤滑油、防鏽油、人造奶油、生發油、凡士林、肥皂、蠟燭等,亦可入藥,在國際市場上頗為暢銷。茶枯可煉汽油,漚製沼氣;富含氮、磷、鉀,是良好的有機肥料。茶枯殺蟲效果較好,是製造土農藥的重要原料。果殼、種殼可製活性炭、醵醛、栲膠和堿等。木材可做小農具、家具等。

2.核桃

中國有核桃林近100萬公頃,年產幹果約1億公斤,主要優良品種有:光皮綿核桃、隔年核桃(擋年核桃)、露仁核桃、雞爪綿核桃、紙皮核桃、穗狀核桃和早熟豐產核桃七大品種。

中國的核桃樹原產新疆。自漢朝以來,內地各省大量引種,已有2000多年栽培曆史。核桃是落葉大喬木,壽命長,二三百年生的大樹仍然生長旺盛,結果累累。一般8~10年開始結果,20~30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一棵樹產果量為50公斤左右,多的產100~500公斤。

中國核桃同扁桃、腰果、榛子並稱“四大幹果”。特別是河北省盧龍縣石門村的“石門核桃”,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是重要的傳統出口商品。

核桃樹經濟價值很高。核桃仁既可生食,又可製作各種糕點、果脯。用來榨油,出油率高達60%~70%。營養價值高,100克幹核桃仁含蛋白質15.4克,脂肪63克,碳水化合物10克,粗纖維5.8克,還有鈣、磷、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營養物質。核桃仁也是重要的中藥,核桃仁油是高級食用油和工業用油。核桃果殼可製活性炭;樹皮、果皮可提煉栲膠。

核桃樹木材堅韌,紋理美觀,是良好的軍工和家具用材,用核桃木做槍托是最理想的用材。

3.文冠果

文冠果是中國北方地區特有的油料樹種,有1000多年栽培曆史。主要分布在陝西、山西、內蒙古等省區。

文冠果經濟價值很高,種子含油率為30%~36%,種仁含油率為55%~66%,油質好,色澤清,味道香,有“北方茶油”之稱。種仁還含有26.7%~29.6%的蛋白質,比核桃仁還高1倍。古書中稱其果為“子本嘉果,瓤如栗子”,還是名副其實的好幹果。果油含油酸57.16%,亞油酸36.9%,飽和酸5.94%,它是製取油酸和亞油酸的好原料。亞油酸是益壽寧(治高血壓病)的主要成分之一。所以,經常食用文冠果油,能增進身體健康。文冠果葉含有水楊甙和黃酮醇等甾醇,對風濕病和遺尿病有一定療效。

文冠果幹型婆娑,花香多姿,初開白花,後由白變黃,由黃變紅,由紅變紫,絢麗多彩,是珍貴的觀賞樹種。世界許多國家慕名向中國索取種子,用於美化庭院、公園。

4.油橄欖

油橄欖是一種產量高、適應性強的木本油料樹種。常綠喬木,結果年限長達200年左右。成年樹每畝產鮮果200~400公斤,畝產油40~60公斤。原產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新中國成立前在台灣、雲南、四川三省曾有少量引種。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1964年以來發展很快,現已有15個省市區引種,其中以雲南、廣西、四川、貴州、湖北、陝西較多。

橄欖油是一種優質食用油,容易消化吸收,消化吸收率高達94.5%以上,營養價值很高。主要成分是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油酸85%,棕櫚酸3.9%,亞油酸4%。每克橄欖油可產9.328卡熱量。還含有許多維生素;隻有少量硬脂酸,幾乎不含膽固醇,最適宜高血壓患者食用。

在魚肉罐頭中,可用橄欖油提高質量;在乳品工業中,可用橄欖油作脫脂奶的補充油脂;在醫藥工業上,可用作各種維生素和抗菌素注射劑的溶劑。還可用來配製各種軟膏,醫治輕度燒傷、燙傷,療效很好。

5.巴旦杏

巴旦杏又名扁桃(新疆),是一種優良的木本油料樹。原產中亞細亞、小亞細亞等地,在中國集中分布在新疆南部地區,青海、甘肅和陝西、山東等地均有栽培。核仁含油率一般為55%~61%,是一種質量高、味香、容易消化的非幹性油。是高級的食用油,也是化妝品工業的重要原料。

巴旦杏的核果是有名的幹果,核仁肥大,營養豐富。核仁中含有大量脂肪,還含蛋白質15%~35%,糖2%~10%,無機鹽類2.9%~5%。每克核仁內含有維生素14.6~18.6毫克,並含有鈣、鎂、鐵、鈉、銅等常量和微量元素。新疆南部維吾爾族群眾,把巴旦杏仁作為滋養品。在醫藥上用途很廣。巴旦杏核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是有名的幹果之一。

巴旦杏開花較早,花色美麗,是很好的城鄉園林綠化樹種,同時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6.油棕

油棕,別名油椰子,原產熱帶西非,為世界主要產油樹種之一,有“世界油王”之稱。每畝產油50~100公斤,最高達200公斤,中國在1926年就已引種到海南島、雷州半島、廣西北流和雲南河口等地。

油棕主要產品是棕油,其次是棕仁油。棕油是一種棕紅色的非幹性油脂,含有多量胡蘿卜素和維生素,含膽固醇極少,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脂。在工業上棕油又是一種很好的鐵板防鏽劑。棕仁油是夏天為透明液體、冬天為白色固體的非幹性油脂,富含月桂酸,主要用於煎餅和烹飪。棕油餅富含蛋白質,是家畜的精飼料。

7.椰子

椰子樹是多年生的常綠喬木,在中國海南省稱它為“搖錢樹”,印度稱它為“寶樹”,斯裏蘭卡則叫它“生命之樹”。椰子樹在中國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

椰子樹終年掛果,盛果期為40年左右,陸續成熟,以6~8月最多,一株椰子樹一年可結果80~100個,外有粗皮,皮下有硬殼,殼內有漿,俗稱椰汁,味甜而清涼,炎熱暑天,飲用椰汁可解暑清肺,益氣生津,故被人稱為“樹上汽水”。

椰子全身無廢物,椰油富有營養,在人體內消化吸收率可達95%~98%,是熱帶地區的主要植物食用油。椰果肉含脂肪33%,蛋白質4%左右,可生食。製成椰蓉、椰奶後,可配製椰子糖,椰子餅、椰子醬罐頭。椰衣纖維彈性和韌性較強,防腐性良好,可製繩索、掃把、刷子和地毯等,椰子果殼能雕製各種工藝品或作樂器。也可提煉優質活性炭。

中國生產的椰子一部分製作椰蓉出口,副產品椰雕是我國獨特的工藝品,很受國外歡迎。

8.香榧

香榧既是中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著名的幹果。品種很多,主要有芝麻榧、寸金榧、米榧,圓榧等。主要分布在蘇、浙、閩、皖、湘等地。嫁接的香榧樹,早在8~9年,遲在12~15年方可開花結實,20年後進入盛果期,經濟壽命約在百年以上,也有長達500年的樹。

香榧果炒熟後鬆脆可口,有特殊香味,深受群眾歡迎,種子胚乳含油率為40%,含蛋白質10%,碳水化合物28%。種仁油是良好的食用油料。

香榧可供藥用,有止咳、潤肺、消痔、驅蛔蟲等功效。香榧樹皮含單寧3%~6%,可提製工業用栲膠。假種皮可提煉香榧油,含檸檬醛1.43%,芳樟脂1.7%。

香榧樹邊材白色,心材黃白色,紋理直,硬度適中,有彈性,不翹不裂,是造船、建築、家具等良好用材。

香榧樹姿優美,細葉婆娑,終年不萎,樹幹挺拔,是良好的庭園綠化樹種。

9.油渣果

油渣果,又名油瓜、豬油果(其種子榨出的油具有豬油的香味,故而得名)。常綠藤本植物,是一種高級食用油料植物。果實呈偏圓形,外層革質。果仁含油率高達74.32%,比被稱為世界“油王”的油棕含油率還高24.32%,含蛋白質21%,還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等。

油渣果原產印度、緬甸和馬來西亞等亞洲熱帶地區,中國雲南、廣東、海南、廣西亦有分布,人工栽培已取得成功。

10.腰果

腰果是熱帶地區一種主要油料樹種,原產熱帶美洲,以巴西、印度,莫桑比克等國種植麵積較大,中國台灣省早已引種,海南省引種也已有數十年曆史。1958~1960年間,又在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試種。現在海南省已有較大麵積的腰果樹正常結果。

腰果主產品為堅果,通稱腰果。果仁含脂肪47%,蛋白質21%,糖22%,以及少量多種維生素。腰果仁多用於製作巧克力和點心,並能作油炸,鹽漬等食品。營養豐富,風味超過花生,是著名的四大幹果之一。

腰果副產品主要有腰果殼油、果梨等。腰果殼含油率40%~50%。這種油經理化聚合所得的油脂,性能優異,是製造高級油漆、彩色膠卷著色劑、合成橡膠,海底電纜絕緣材料等的原料。在醫藥上,可用來治療麻風病、象皮病、鱗屑癬等病。果梨柔軟多汁,含糖11.6%,可生食,也可釀酒或製飲料。樹皮含單寧9.4%,可提取栲膠。

11.板栗

板栗樹全國種植總麵積為125萬多公頃,有300多個品種,分布於全國21個省、市、區,年產板栗6679萬公斤。主產區為河北、北京、山東,有不少年產板栗果50萬公斤以上的縣,產量最多的可達500萬公斤。

中國人民食用板栗曆史最久,在西安半坡村史前文化遺址發掘中,就發現有大量栗子、榛子等果實。人工栽培板栗樹也有2000多年曆史。板栗是一年種多年收的“鐵杆莊稼”。盛果期一般50~80年,少數200多年生的老板栗樹,仍然結果良好。

板栗味甜,營養價值高,自古以來被視為上等食品。《禮記》記載:“子事父母,婦事舅姑,棗栗飴蜜以甘之。”據分析,板栗仁含蛋白質10.7%,脂肪7.4%,糖及澱粉70.1%,可鮮食、炒食、煮食和製作各種點心。北京的糖炒栗子,聞名全國。河北遷西縣和北京的板栗,肉質細膩香甜,在國際市場上聲譽很高,每年都有大量出口。

板栗果房含有大量單寧鞣質,可提煉栲膠;樹皮、花、果實、果殼、葉、根均可入藥。木材堅硬,抗濕、耐腐,是建築和家具等優良用材。葉還可養蠶。板栗也是蜜源植物。

12.紅棗

中國是世界上產紅棗最多的國家。紅棗的品種、質量和產量都居世界首位。

全國有棗林麵積24萬多公頃,有四五百個品種,年產鮮棗3.5億公斤。主要品種有金絲小棗、大棗、灰棗、相棗、圓棗、無核棗、烏義大棗等。中國棗林分布範圍較廣,主產區為甘肅、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北京等地。中國勞動人民栽培紅棗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

棗樹也是旱澇保收,特別是早年結實更多,素有“旱棗澇柿子”之說,古時候,人們常貯棗備荒。

棗樹結果期早,俗話說:“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還錢”,一年栽樹,百年受益。一般結果期達一二百年,上千年的古棗樹仍有結果的。

紅棗味甜可口,營養豐富,鮮食、幹食、生食、熟食均可。鮮棗含糖量20%~36%,幹棗含糖量55%~80%,並富含蛋白質、脂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等。維生素C含量最高,每百克紅棗含380~600毫克,比蘋果多60~70倍。故民間有“每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的說法。

紅棗可加工成蜜棗、烏棗、牙棗、醉棗、脆幹棗等食品,可釀酒、提煉香精等。棗樹又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棗花蜜色清味香,糖分高,為優質蜜,也是傳統出口商品。

紅棗有重要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介紹,大棗味甘無毒,主治心腹邪氣,有益氣、補血、養胃、安神之功,可治療身體虛弱之症,久服輕身延年,堅誌強力。棗葉含醋醇、小蘖堿,可治小兒時氣發熱、瘡癤;棗枝熬膏,可消腫毒;棗核可治胎瘡、牙疳、遺精;樹皮可祛痰、鎮咳、消炎、止血;棗樹根主治關節痛、胃痛、月經不調等。中醫用藥多以紅棗數枚為引子,是有科學道理的。

棗樹木質堅硬,紋理細密,心材呈紅褐色,用途很廣。古時人們多用棗木作車軸。王安石在《棗賦》一文中寫道:“種桃昔所傳,種棗子所欲,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古代用棗木作刻字印刷的木板、文印、手章等。現在,多用來作硬木家具或雕刻各種工藝品、印章等。

13.柿子

柿樹是中國的重要經濟樹種,品種很多,主要栽培品種有:大磨盤柿、蓮花柿、綿柿、大麵柿、水柿、鏡麵柿和大火晶柿七大品種。全國集中成片的柿子林有近8萬公頃,年產鮮柿7000多萬公斤。分布很廣,長城以南的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廣大地區均有種植。中國栽培柿樹有悠久曆史。

柿子營養價值較高,每100克鮮柿含糖15%~16.5%,蛋白質0.3%~0.5%,維生素C711毫克。有降血壓、解酒、治胃病等醫療效能。柿子除鮮食外,可加工成柿餅、柿幹、柿糕、柿麵,可釀酒、製醋等。

柿餅是柿子的主要加工品種,是中國的傳統特產,以山東菏澤地區的“曹州耿餅”和河南滎陽地區的“廣餅”為最著名,暢銷國內外。

柿子切片曬幹磨成麵,脫成柿坯,能長期保存,災荒年景可用來代替糧食渡荒,群眾把柿樹叫做“木本糧食樹”。

14.荔枝

荔枝原產中國熱帶及南亞熱帶。現在,廣東雷州半島和海南省均有荔枝占優勢的原始林;廣西西南部一帶石質山區,也有半野生狀態的荔枝林分布。作為果樹栽培的品種,在中國已有一兩千年的曆史。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雲南、四川及台灣等省區均有栽培,尤以廣東、福建為最多。

荔枝是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餘米,胸徑1.3米左右,壽命很長。福建莆田縣有一株900多年生的大荔枝樹,至今仍枝繁葉茂,結果不息,年產荔枝最高可達1000多公斤。

荔枝是果中佳品。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為其大唱讚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對荔枝的讚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亦賦詩稱讚荔枝的品質:“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連生水,鮮逾桔得霜。”成熟的荔枝不僅果肉鮮嫩,汁多味甜,而且營養豐富,含有糖、鐵、鈣、磷、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C、B等。除鮮食外,還可製成荔枝罐頭、荔枝幹。藥用價值也高,據《本草綱目》記載:荔枝能補腦健身,治療瘰癘療腫,開胃益脾。幹製能補元氣,是產婦及老弱者的補品。對貧血、失眠、健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在盛產荔枝的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每年蟬鳴稻香的季節正是荔枝成熟之時,荔林果實累累,如花似火,把南國的江山點綴得十分壯觀。

15.龍眼

龍眼也是熱帶果樹,原產於中國,已有2000多年栽培曆史。由於它在百果中久享盛名,所以在曆史上一向作為皇家的貢品。

古代傳說,有一年輕樵夫,一日在山中發現一種味道很美的果子,帶回讓其雙目失明的老母品嚐,其母食後雙目複明。後人遂將此果取名為“龍眼”果。

龍眼樹齡較長,生長期一般為百年左右,樹冠繁茂,終年碧綠,尤其在盛夏8月龍眼成熟時,碧葉之中掛著一穗穗沉甸甸的淡黃果實,實為好看。

龍眼也叫桂圓,有230多個品種,其中有肉厚、味道甘美、外形圓飽而馳名中外的興化桂圓;也有肉厚、質脆、色如凝脂、晶瑩潤澤的“東壁”桂圓。根據其顆粒大小,又可分為大三元,大四元、大五元、中元4種。

龍眼肉果鮮嫩,潤澤晶瑩,汁多味甜,清香可口,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及葡萄糖,蛋白質、脂肪等成分。有健脾益神、養血補心的功效。在藥用上可用於治療貧血,胃痛、久瀉、崩漏等症。龍眼樹根、葉、花果均可入藥。根、幹還可提取栲膠;果實含澱粉,可釀酒,也可磨粉做家禽飼料。花多且花期長,是極好的蜜源樹種。龍眼蜜,是蜜中珍品。

龍眼在中國以兩廣、海南及福建分布較多,而以福州以南詔安沿海30~60公裏一帶,為栽培龍眼的最佳地區。

16.油桐

油桐原產中國,國外稱為“中國油桐”,是主要工業用油料樹種。全國總種植麵積有133萬多公頃,年產桐油1.25億公斤,占世界總產量的80%。長江流域是油桐主要產區,尤以四川、湖南、貴州、湖北四省為最多。主要品種有三年桐,千年桐等。

中國勞動人民利用和栽培油桐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傳統的使用範圍是:塗刷農具、家具、門窗、漁具、器皿、船舶等。桐油具有幹燥快、比重輕、光澤度高、黏著力強、耐酸、耐堿、防腐鏽、絕緣性能好等特性。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以桐油作為主要原料的油漆、油墨及化工,醫藥等產品越來越多。1950~1979年,中國共出口桐油48萬噸,平均每年出口近3萬噸。

17.烏桕

烏桕是一種重要工業用油料樹種,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曆史。全國總種植麵積為13萬多公頃,年產桕子1.4億公斤。甘肅、陝西以南各省區均有分布。主產區為浙江,占全國年產桕子量的1/3。

烏桕子含有兩種油脂:皮油和梓油(青油)。皮油是從桕蠟中提取的固體油,梓油是從種仁中提取的液體油。種子含油率達41%以上,每100公斤種子可出皮油25~26公斤,梓油16~17公斤。這兩種油都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皮油中含有14%甘油,從甘油中可提取環氧樹脂和硝化甘油,是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每113公斤皮油可提取100公斤硬脂酸,是製造汽車輪胎、電影膠片、塑料薄膜等的原料。還可提取高級香料,製作雪花膏、香皂等,也可製作蠟紙。梓油是幹性油(褐黃色),是油漆、油墨工業的重要配料。尤其是淡色梓油製造的高級噴漆,具有光滑、易幹燥、色澤鮮明等特點,為其他植物油所不及。桕餅可作飼料;桕子殼可製糠醛,是配製農藥的原料。桕葉富含單寧,可作染料,亦可養蠶;桕花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桕樹木材,紋理細致,堅韌耐用,是製作家具、農具和雕刻的好材料。

18.漆樹

漆樹是中國重要的特用經濟樹種,既是天然塗料樹和油料樹,也是一種用材樹。是高大落葉喬木,一般高20米,胸徑80厘米,經濟壽命在70年以上。中國勞動人民利用漆料和栽培漆樹曆史悠久,遠在4000年前舜禹時代即用生漆塗飾食具、祭器;到西周時代用生漆塗飾車輛,並設置了征收漆林稅的漆園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