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漆樹分布較廣,以河南、陝西、四川、湖北、貴州等省為最多。生漆產量居世界第1位,年產二三百萬公斤。是傳統的出口商品,每年出口量達總產量的1/6,為國家創造大量外彙。中國有五大名漆,即湖北毛壩漆、竹溪漆,陝西安康漆,四川城口漆和貴州畢節漆。其中,四川城口大木漆以色鮮豔、味酸香、抓力強、幹燥快等特點而居首位。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漆聲譽很高。
漆樹主要產品為生漆、漆蠟、漆仁和木材。生漆剛割出時為乳白色或灰黃色,與空氣接觸後變為棕紅色或黑色。在空氣中容易幹燥,結成黑色光亮堅硬的漆膜。它具有優異的防潮、防腐、絕緣、耐高溫、耐火、耐水浸等特性,被譽為“塗料之王”。用生漆塗飾的家具、木器及各種工藝品,光亮美觀,經久耐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漆器,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仍完好如新,可見生漆之奇特功能。北京故宮中陳設的各種貴重家具、器皿等,多是用生漆塗飾的。
漆樹果實中含有豐富的漆蠟(俗稱漆油)和漆仁油。漆蠟是製造肥皂和甘油的重要原料。漆仁油是溶點較低、碘價高,不飽和程度較高的液體不幹性油,可用作油漆工業的原料,經處理後也可食用。
幹漆和漆樹的葉、花、果實均可入藥,有止咳嗽、消淤血、通經、殺蟲之效,還可治腹脹、心腹疼痛、風寒濕痹、筋骨不利等病。漆根和葉可作農藥。
漆樹的木材可作建築、家具、細木工製品和室內裝飾等用材。據古農書記載,古人還用漆木製琴,造弓。
19.白蠟
白蠟樹也是中國的特用經濟樹種。主要用以放養蠟蟲,生產白蠟。白蠟樹是落葉大喬木,高15米左右,分布範圍很廣;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湖北等18個省、區均有分布,尤以四川省為最多,四川省樂山地區的白蠟產量約占全國的80%。
白蠟為中國著名特產,亦為中國傳統出口商品,“峨眉白蠟”,暢銷國外。
白蠟樹放養蠟蟲,生產的蠟色白,無臭味,有光澤,呈結晶狀。質堅,性較脆,經久不壞。在工業上用作著光劑;造紙工業用作填充和上光原料;日用工業用以製造鞋油和化妝品,又是製造蠟布、蠟繩及防雨,防潮等物品的原料;家具、用具、教具和地板等均可塗飾白蠟,以增加光亮、美觀。在醫藥上白蠟有生肌、止痛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能。白蠟樹皮入藥,性苦,微寒,有瀉熱、明目、清腸、健胃、消炎等效能,對細菌性痢疾有良好療效。
白蠟樹木材堅韌,富有彈性,紋理通直,是良好的工具柄、船槳、運動器械等用材。白蠟樹枝條可編製各種用具、筐、籃、房笆等。
20.橡膠
橡膠樹,別名巴西橡膠樹、三葉橡膠樹。是熱帶產膠樹種之一,原產於南美亞馬孫河流域。目前世界共有橡膠林麵積近9000萬畝,年產幹膠約350萬噸。中國從1904年以來,分別引種到雲南、海南、廣東和台灣等省。
橡膠樹是各種產膠植物中產膠量高、質量好、容易采割的樹種。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天然橡膠,絕大部分是用這種橡膠樹生產的。橡膠是國計民生不可缺少的物資,它和鋼鐵、石油,煤炭並稱為世界四大工業原料。
橡膠具有很強的彈性和良好的絕緣性、可塑性及隔水、隔氣、耐拉、耐磨等特殊性能,因而,用途非常廣泛。汽車、飛機、船艦、電纜、傳送帶、薄膜製品、襯墊等多種工農業機具配件,人民生活用品,都或多或少地需用橡膠。如一輛2.5噸卡車,需要240公斤橡膠,一架飛機需要600公斤橡膠,一艘35000噸的軍艦需要68000公斤橡膠。
橡膠樹種子含油率為22%~25%,膠子油為半幹性油,可作油漆原料和肥皂。經精煉去毒後還可食用,其營養價值與大豆油相似。果實的木質果殼可製優質活性炭及醋酸等化工原料。
橡膠樹木材可作膠合板,或鋸後用硼、稀硫酸或五氯酚鈉等處理防蟲,可作各種家具。橡膠木漿摻入5%~10%的長纖維木漿,可製高級用紙。
21.紫膠
紫膠同白蠟一樣,是紫膠蟲所分泌的膠質物。紫膠產區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和東南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世界上主要生產紫膠的國家有:印度、泰國、中國、緬甸、越南、老撾和巴基斯坦。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西藏東南部、廣東和台灣等地,年產紫膠1000多噸。
放養紫膠蟲的樹木,通稱為特用經濟樹種,種類很多,中國僅雲南省已經發現的就有百餘種,其中優質高產的寄主樹就有10多種,比任何國家都多。目前,中國膠區普遍放養的優良寄主樹有5種,即牛肋巴、秧青、泡火繩、三葉豆和南嶺黃檀。
紫膠的主要成分是樹脂,約占總量的80%,最高含量可達85%。紫膠有多種優良性能,它具有絕緣、黏著力強、膨脹係數小、光澤度高、防潮、防鏽、防腐力強等優點。在電氣工業上是極好的絕緣材料和黏著劑;紫膠作為塑料,最早用來製造留聲機唱片;在油漆工業上,用紫膠調製的膠漆,油刷物件易幹燥,漆膜平滑,透明,光亮,耐磨,耐腐,不易脫落。在輕工業上,印刷業用的防水油墨,製帽業用的粘合劑和硬化劑,皮革業用的潤飾劑,食品業用的防腐劑和著色劑,製作禮花、複寫紙和化妝品等,都需要用紫膠作原料。
紫膠在醫藥上早有使用,早在我國古醫書上就記載有紫鉚(音礦)或赤膠,用以治療經血不調、牙齦出血等症,為婦科、兒科常用藥,外科用它拔毒生肌、治瘡止痛。在西藥上,用紫膠作內服藥(特別是腸溶藥物)的包衣。牙科上安裝假牙用的牙膜也需要紫膠。
22.桑樹
桑樹是落葉大喬木,高達20多米,胸徑1米左右。有數百個品種,大致分以下六大類:廣東荊桑類、湖桑類、嘉定桑類、魯桑類、格魯桑類和白桑類。桑樹生長快,適應性強,遍布中國各地。
中國是世界上栽桑養蠶和穿用絲綢最早的國家,早在殷商時代(前1562~前1066)即有甲骨文記載。公元前四五世紀,中國絲綢和栽桑技術即傳入南亞、中亞和歐洲。曆史上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商賈向歐、亞販賣絲綢所開辟的光輝道路。孟子說:“五畝之宅,樹之於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見中國勞動人民在幾千年前就以綢帛為主要衣著原料。
桑樹用途很廣,桑葉是養蠶的最好飼料,桑蠶絲也是所有蠶絲中最好的絲,用桑蠶絲織的綢緞,更是各類綢緞中的上品,質地柔軟,染色後漂亮美觀,經久耐用。
桑樹除以葉養蠶外,木材堅硬耐久,紋理美觀,刨麵有光澤,可做家具、樂器及裝飾用材;桑樹皮是造紙、製繩的好原料;桑果(俗稱桑椹)可生食,比楊梅果還甜,也可入藥,釀酒。解放後,我國桑蠶事業發展很快,各地栽桑養蠶大幅度增加。
23.山蒼子
山蒼子又名木薑子、山雞椒、香葉子樹等,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山蒼子是一種芳香油料樹種,它的果葉、根皮、花都可蒸餾芳香油。油內含檸檬酸達70%,高級醇19.4%,有機脂肪2%。這些化學成分發揮時與易氧化、水解的毒素接觸,起化學反應,使毒素消失殆盡,糧食不受汙染,故被譽為“居家良友”、“保糧靈丹”、“殺菌防蟲能手”。
山蒼子仁油可提煉正癸酸、月桂酸、烯酸、油酸、精甘油等多種工業原料。葉、花、果、皮又是提煉製造特種高級化工香料紫羅蘭酮和藥用甲種維生素的主要原料。前者是製造牙膏、香皂、化妝品以及糖果、餅幹的好香料。
山蒼子又是很好的藥用植物,全株均可入藥。有祛風散寒,溫腎健胃,消腫止疼等功效。
24.杜仲
杜仲為中國特有的藥用樹種,從樹皮形態特征上看,可分為粗皮杜仲和光皮杜仲兩種。是落葉喬木,高15米,胸徑40厘米。在中國分布很廣,黃河以南、五嶺以北13個省區均有分布,主要產區為陝南、鄂西、湘西、川北、滇東北及貴州全境。
杜仲樹皮可作藥用,早在公元前中國第一部《神農本草經》上就記載了杜仲的療效。中國人民栽培杜仲也有上千年的曆史。杜仲樹皮剝下幹燥後入藥,稱為杜仲,是貴重藥材(葉亦可入藥)。藥性溫辛無毒,有強筋骨、補肝腎、益腰膝、除酸痛的效能。能治陰下癢濕,小便餘瀝或作強壯劑,配合其他中藥有安胎作用。
杜仲葉、樹皮及果實均含有杜仲膠,是一種硬度膠,有高度絕緣性及黏著性,是製造海底電纜必需的材料。
杜仲木材材色潔白,材質堅韌,紋理細致勻稱,無心材、邊材之分,是製作家具、農具、車船和建築的良好用材。
(三)林副產品多不勝收
在中國的綠色寶庫中,第三大類寶藏是成千上萬種多不勝收的林副產品,下麵僅舉數例。
1.鬆香
鬆香是中國林區的一大副產品,它是由鬆樹脂提煉加工而成的。新中國成立後,鬆香生產有很大發展,成為中國林產化工的主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年產鬆脂已達1000多萬擔,提煉鬆香30多萬噸,鬆節油六七萬噸,鬆焦油2000多噸。現在采割鬆脂的樹種主要是馬尾鬆,約占全國鬆脂總產量的90%以上。其他鬆樹,如紅鬆、油鬆、華山鬆等,大都未被利用,如果把各種鬆樹的鬆脂都利用起來,每年生產的鬆香、鬆節油等就更多了。這是一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應該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鬆香的用途很廣,如製造肥皂、紙、油漆、油墨、合成橡膠、塑料、醫藥、農藥等均離不開鬆香。肥皂如不加鬆香就不能固形,不起泡沫,去垢力差。紙張若不加鬆香膠,則強度低,抗水性差,寫字時墨水浸散,影響效果。再如電影膠片、高級水泥、炸藥等產品,都離不開鬆香。就連生產二胡和毛筆,也離不開鬆香。
鬆香、鬆節油,經再加工可製成很多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更高的產品,如歧化鬆香、氫化鬆香、聚合鬆香、馬來鬆香、鬆香胺、鬆香醇……它是石油、高級膠粘劑、高級印刷油墨、高級香料等生產上不可缺少的原料。
中國的鬆香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鬆香為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暢銷五大洲60多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每年出口鬆香十五六萬噸,最高年出口量近20萬噸。
2.栲膠
栲膠是一種重要林副產品。是從含單寧的落葉鬆、櫟類等的樹皮、果殼、樹葉、樹根和木材中提取的膏狀或固體物質。主要分兩大類,一是凝縮性栲膠,二是水解性栲膠。
中國的各種樹木,大部分都含有單寧,其中含量較高的樹種有鬆類、杉類、櫟類、桉樹類、相思樹、海連、紅茄冬等。現在用來生產栲膠的原料,僅僅是采伐下來的落葉鬆樹皮和采集的部分橡梳,還有大量可利用的原料沒有利用。中國年產栲膠不多,隻有三四萬噸,這與中國豐富的栲膠資源相比,是極不相稱的。
栲膠是重要工業原料,用途很廣。在皮革工業上用栲膠作鞣皮劑,各種皮張用栲膠鞣製後,生皮變熟皮,具有堅韌、彈力、耐磨、不透水、不易腐爛等特性。在漁業上用栲膠作防腐劑,可防止魚網腐蝕,延長使用時間。在交通運輸上,用栲膠作軟化劑。如火車蒸汽機車的鍋爐用水,就是用栲膠來軟化硬水,減少鍋爐汙垢,保證鍋爐安全。在冶金工業上用栲膠作吸附劑,用來提取稀有金屬。在化學工業上用栲膠作媒染劑或染料。在石油鑽探、鑄鐵以及醫藥衛生等方麵也都需要栲膠。
3.各種食用菌
森林中菌類植物品種繁多,能食用的有一二百種。最長食用和產量最多的有香菇、黑木耳、白木耳(銀耳)、猴頭、鬆蕈等。林中的食用菌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還具有治病、健身、滋補及抗癌的效能。
香菇具有營養上的5種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這是其他食品所無法代替的。香菇所含蛋白質中有18種氨基酸,入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香菇就含有7種。據日本科學家研究,香菇還有較強的抗癌作用。
香菇在中國各地均有大量生產。據不完全統計,僅國有林區每年采集的野香菇和人工培養的香菇即達五六千噸。中國生產的香菇,主要是供國內自用,同時,每年都有一定數量出口。
白木耳又稱銀耳,是食用菌中的珍品,營養價值很高,在我國很早就作為高級滋養品。它含有膠質、磷質、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在醫藥上有滋陰、補腎、潤肺、生津、提神、補血、強身等作用。故對肺病、貧血病、腸胃病、血崩及一切虛弱病,都有一定療效。中國的白木耳與黑木耳,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聲譽,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尤其是東南亞華僑,更以白木耳作為招待外賓的上品。
中國生產白木耳,主要有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福建等省,尤以四川省通江縣出產最多,質量也好。湖北省保康農民生產白木耳收入占農副業總收入的40%以上。
黑木耳雖不及白木耳名貴,但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在藥用方麵,有益氣強身、活血止血、鎮靜止痛的功效。並且具有消化含纖維素物質的特殊功能,故紡織工人需要經常食用黑木耳。中國黑木耳生產較為普遍,僅國有林區年產黑木耳達三四十萬斤。中國生產的黑木耳,除供國內自用外,每年均有出口,如1981年出口786噸,收入外彙900多萬美元。
猴頭,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中國曆來把猴頭與燕窩、熊掌、海參並列為四大名菜。中國林區野生的猴頭產量不大,主要產於東北林區。另外,河北、山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亦有少量猴頭生長。自1959年開始,不少地區進行人工培養猴頭實驗,現已完全掌握其生長特性和培養方法,可以較多地生產。
猴頭作為食用品不同於其他食用菌,它自身不具有良好的鮮味,主要依靠配菜。猴頭配雞、鴨、火腿、鮮豬肉等食用,味道鮮美可口。
猴頭藥用價值很高,在古書中曾記載著有利五髒,助消化的功能。能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竇炎、慢性胃炎、胃悶脹、胃痛等病。猴頭菌絲體製劑,對消化道腫瘤有較好的療效。猴頭藥物現已成為治療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藥物之一,中國有不少地方生產。有些省市還將此藥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較好的信譽。
4.中藥材
在無數的森林副產品中,尤以中藥材為最多。中國從神農氏嚐百草起,幾千年來主要是利用中草藥為人民解除疾病。中國的中草藥,屬於植物類的有數千種;動物類的約有七八百種。每年生產的中草藥無計其數。中國各個林區都是活的藥材寶庫。如長白山、神農架、西雙版納、武夷山、鼎湖山、海南島尖峰嶺等林區,都以藥材資源豐富而聞名全國。僅神農架林區每年為國家提供中藥材即有50多萬斤。
在幾千種植物類藥材中,屬於名貴的品種舉不勝舉。如人參、靈芝、黨參、杜仲、枸杞、三七、天麻、貝母、肉桂、金雞納、五味子、刺五加、厚樸、茯苓等等。在幾百種動物藥材中,名貴的品種也很多,如鹿茸、麝香、虎骨、熊膽、龍骨、犀牛角、穿山甲、金龜、犛牛角、羚羊角等等。
例如,人參是植物藥材中最名貴的藥材,主要產於我國東北林區。吉林省長白山林區生長的天然人參,自古以來譽滿中外,可稱得上“百草藥之王”。
中國吉林、黑龍江兩省都是人參的主產區,吉林省居第一位。吉林省長白山林區的天然人參,是人參中的佳品。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前幾年,吉林省撫鬆縣有4位農民,在本縣境內的長白山南麓原始森林裏,挖出一棵生長百餘年的大山參,重287.5克,外形美觀,紫皮,細紋,參須上長滿勻稱的金珠疙瘩。從頭顱到須根長54厘米。經專家們鑒定,大山參屬於靈體形,是長白山百餘年來發現的山參之王,為古今中外罕見的山寶。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不少地方大力發展人工養參,尤以黑龍江、吉林兩省為最多,這兩省每年人工養參產量達幾十萬斤。
人參味幹、微苦、無毒。用於治病,入脾、胃、肺三經。能大補元氣,固脫生津,益陽安神。主治勞傷虛損,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反胃嘔吐,大便滯泄,眩暈頭疼,陽萎尿頻,婦女崩漏,小兒慢驚,五勞七傷等病症。
珍貴動物梅花鹿,渾身是寶,鹿茸、鹿角、鹿皮、鹿肉、鹿血、鹿尾、鹿骨、鹿腎、鹿膽、鹿胎、鹿鞭等全是貴重藥材,可治百病。其中,尤以鹿茸為最佳。中國鹿茸主要產地為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等省區。產於東北的稱“東馬茸”,又名“關馬茸”,品質最優。產於西北的稱“西馬茸”,品質略次。除上述兩大品種外,尚有同屬動物水鹿(分布於四川、雲南、廣東、台灣省)、白唇鹿(分布於四川、西藏、青海)、白鹿(分布於四川)、坡鹿(分布於海南)等的幼角亦作鹿茸使用。
鹿茸味甘鹹,無毒,能壯元氣,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主治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陽萎,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等疾病。
中國每年產鹿茸約有幾十萬兩,並有相當數量出口。
(四)野生動物資源豐富
森林既是人類的搖籃,也是森林野生動物的搖籃。我國現存的森林野生動物能夠生殖繁衍,是與現有森林資源分不開的。中國的森林野生動物,在上述七大林業地區中均有分布,而種類較多、生殖量較大的是分布在東北、西南高山峽穀、南方和華南熱帶林保護地區4個林業地區。
1.東北林業地區
這裏向以森林野生動物繁多而聞名。據目前所知,全區有獸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五六百種。其中,屬於珍貴稀有的動物有東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錢豹、麝、獾、水獺、猞猁、馬鹿、駝鹿、黑熊、棕熊、青羊(斑羚)、雪兔、丹頂鶴、白鶴、白枕鶴、鴛鴦等。在這些野生動物中,東北虎、梅花鹿、青羊、丹頂鶴、白鶴、白枕鶴等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2.西南高山峽穀林業地區
中國西南地區,動物資源極為豐富,僅考察中發現的脊椎動物,就有近300種。其中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白唇鹿、梅花鹿、野驢、野馬、黑頸鶴、野犛牛、紅腹角雉、白尾梢虹雉、綠尾虹雉等;二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毛冠鹿、喜馬拉雅葉猴、藏馬雞、藏雪雞、大天鵝、小天鵝等。
3.南方林業地區
這一地區因受海洋潮濕季風的影響,水熱條件好,林木生長快,加上地貌類型多樣,構成了動物生長、生活的優越條件。這裏所擁有的珍稀動物,不論是數量、種類還是分布狀況,均不亞於西南高山峽穀林業地區。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蘇門羚、扭角羚、金錢豹、白唇鹿、毛冠鹿、華南虎、麝、水獺、獼猴、金貓、黑頸鶴、朱鹮、天鵝、金雞、血雉、黃腹角雉等。
4.華南熱帶林保護地區
中國華南熱帶林區,森林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獸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有數百種之多,僅滇南熱帶林保護區內,就有脊椎動物500多種,占全國總數的39%,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38種,占全國珍稀動物總數的1/4。全區主要珍稀動物有:大象、白頭葉猴、黑頭葉猴、長臂猴、獼猴、海南坡鹿、黑熊、野牛、水鹿、雲豹、眼鏡蛇、孔雀、犀鳥等。
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密林中,生活著獸類約62種,鳥類400餘種,這裏保存著野象、野牛、白頰長臂猿、懶猴、巨蜥、犀鳥、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