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責任心。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在遇到沒有人能為他負責的時候,就哀歎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其實,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無用的減法。責任心是一種習慣性行為,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素質,是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所必需的。
責任心也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第一要素,缺少甚至沒有責任心的領導,即使才華橫溢,也一樣會禍國殃民,不是瀆職就是濫用職權。唐太宗李世民的責任心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他坐上皇帝寶座後,並沒有像中國封建社會的大多數權力人物一樣自以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來好好放鬆一下,利用手中的職權盡情享受一下榮華富貴的滋味。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於政事,一頭埋在公務裏,每天隻睡很少的時間,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討論國政,裁決案件和辦理公事,有時一連幾個小時也不肯停下來休息一下,以至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和某些意滿誌得的權力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有濃厚的危機意識,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個幅員遼闊、兵強馬壯的強盛帝國(那時的唐帝國確實如此);而是一個危機四伏隨時可能被又一次民變推翻的新生政權。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個剛剛瓦解的、曾經強盛無比的隋帝國,不斷地琢磨隋王朝滅亡的原因,不時提醒自己不要重蹈隋王朝的覆轍,小心而又勤勉地引導他的帝國走出荊棘,走上繁榮,走向輝煌。在李世民當政的中期,唐帝國已成了當時已知世界無與倫比的超級強國,繁榮和富庶達到頂峰。這時李世民應該滿足了,可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繁華和輝煌,而是帝國漫長而艱巨的未來之路,並為夯實未來的路基繼續孜孜不倦地努力。李世民的超強責任心是他高度智慧的集中體現。
當我們對某人說“這是你的責任”時,是指他的職務、角色、分工、技能等因素決定了他應該把某件事情做好。舉例來說,公安局長的責任是全麵管理好所在地區的社會治安;家庭裏父親的角色決定了他的責任之一是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堅強、正直的榜樣;公共汽車司機的責任是保證汽車安全行駛,售票員的責任是向乘客出售車票,並維護車廂內的乘車秩序;火車上如果有乘客突然生病,乘客中的醫務工作者就有責任前去參與診斷治療……相應地,如果某人沒有做好分內的事,人們便有理由要求他對此承擔責任。
1994年夏天,東北遼寧的西部地區發生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由於各級政府組織搶險及時得力,兩萬多受災群眾無一人傷亡。可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是,7月14日淩晨,帶領幹部群眾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的錦州市市委書記張鳴岐同誌,突然被無情的洪水衝走,最後光榮犧牲。這一噩耗頓時使全體錦州人民陷入了無盡的悲痛之中,也極大地震動和感染了全國各地的幹部群眾。此後,黨和國家高度肯定了張鳴岐同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號召全國人民都學習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他的光輝事跡與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人的英雄模範行為一起,鑄成了中國當代曆史上的一道不朽的豐碑。
身為錦州市委書記的張鳴岐,正是以這種“超過分內”的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的。事實上,他的行為的偉大之處正在這裏,他的高度自覺的奉獻精神的震撼人心之處也正在這裏。
美國福特公司的名字由來比較有意思。福特是一個人,他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曆高,當前麵幾個人麵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彎腰撿了起來,發現是一張漬紙,便順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裏。然後才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麼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麵三位的確學曆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隻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看到大事,一個隻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才錄用你。”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個公司,這個公司不久就揚名天下,福特把這個公司改為“福特公司”,也相應改變了整個美國國民經濟狀況,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據鼇頭,這就是今天“美國福特公司”的創造人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