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姿態要講低調,放低身架抬高身價(2 / 3)

做人智慧

是金子總會發光。現實生活中,懷才不遇的終究是少數,如果你有真本事,總會有用武之地,怕的是什麼都不會卻以為自己什麼都會。

低姿態讓你有用武之地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有一尊雕塑被稱為“鎮館之寶”。這是一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豎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側,雙目炯炯,凝視左前方。兩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狀。

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已經出土清理的1 000多尊陶俑中,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複的。仔細觀察,就連衣紋、發絲都還清晰可見。

為何隻有這尊兵馬俑保存得如此完整?這得益於它的低姿態。它的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傾倒、破碎。另外,由於跪射俑身高隻有1.2米,當兵馬俑坑棚頂塌陷、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首當其衝,低姿的跪射俑受到的損害自然就小。

雖然說“藝高人膽大”,但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都應該保持一種低姿態,以免別人對你形成華而不實的印象。

曾幾何時,MBA就像是一個金字招牌,似乎讀了MBA,就意味著高職、高薪、榮耀、名譽,而隨著不斷出現的大學功利化的現象,企業對MBA越來越趨於理性的認識,MBA身價暴跌。其中有就業市場的原因,但是也應該認識到,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在於MBA自身。

創維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王大鬆說:“2001年,創維從全國引進了8名MBA,但一年內都離開了。”王大鬆很感歎:“MBA給我的感覺很一般。”王大鬆第四次去北大招MBA時,開出了“不低於2 000元月薪”的承諾,引來的卻是一陣笑聲。

是創維付不起錢嗎?還是他們小氣?都不是。創維管理層的老員工,年薪都是30萬~50萬元。心浮氣躁,連基本的工作都幹不好或者不願意幹,你如何能讓別人認識到你的能力,你又如何能走向成功的管理層?最終可能別人連區區2 000元也不願意給你。

其實拿什麼樣的薪水,幹什麼樣的工作,都是由我們最初的工作狀態決定的,踏踏實實地幹好了我們手頭的工作,就給了我們勝任更輝煌工作的機會,有了讓別人正視你能力的機會。

隻要我們真的有才華,又何必在意從什麼地方幹起呢?重要的是修煉好自己的能力,我們終有一天會有用武之地的。

做人智慧

保持生命的低姿態,能避開無謂的紛爭、意外的傷害,更好地保全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放下身架才能提高身價

對於每一個剛走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要成就一番事業,並不一定一開始就得從事“高人一等”的職業。縱觀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的經曆,更多的人都是經曆了別人眼中所謂的“低人一等”的工作,積累了經驗,增長了閱曆,才取得最後的成功,甚至有人就在那些所謂“低人一等”的職業上幹出了成績。

有一位大學生,在校時成績很好,大家對他的期望也很高,認為他必將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他是有成就,但不是在政府機關或在大公司裏有成就,而是賣蚵仔麵線賣出了成就。

原來他畢業後不久,得知家鄉附近的夜市有一個攤子要轉讓,那時他還沒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錢”,把它買了下來。因為他對烹飪很有興趣,便自己當老板,賣起蚵仔麵線來。他的大學生身份曾招來很多不以為然的眼光,卻也為他招來不少生意。他自己倒從未對自己學非所用及高學低用產生過任何懷疑。

現在呢,他還在賣蚵仔麵線,但身份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身無分文的大學生。蚵仔麵已經成為他的事業,他已經跨入功成名就者的行列。

“要放下身架”這是那位大學生的口頭禪和座右銘。“放下身架,路會越走越寬。”那位同學如果不去賣蚵仔麵線或許也會很有成就,但無論如何,他能放下大學生的身架,還是很令人佩服的。這裏並不是說放下身架就非得去做類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時候,實在也應該有這樣的勇氣。

人的“身架”是一種“自我認同”,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是一種“自我限製”。也就是說,“因為我是這種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種事。”而自我認同越強的人,自我限製也越厲害,博士不願意當基層業務員,高級主管不願意主動去找下級職員,知識分子不願意去做“不用知識”的工作……他們認為,如果那樣做,就有損他們的身份。

其實這種“身架”隻會讓人的路越走越窄,並不是說有“身架”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是,在非常時刻,如果還放不下身架,那麼,就會讓自己無路可走。

你如果想在社會上走出一條路來,那麼就要放下身架,也就是:放下你的學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讓自己回歸到“普通人”中。同時,也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批評,做你認為值得做的事,走你認為值得走的路。

有一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專業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接連碰壁,好公司不要,差一點的公司自己又放不下麵子,結果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曆,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麼找不到一份工作呢?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士決定不在乎麵子,換一種方法試試。

他收起了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一名最基層的程序錄入員。這是一份稍有學曆的人都不願去幹的工作,而這位博士卻幹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了他的才能: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人員所能比的。這時他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於是老板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遊刃有餘,還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老板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對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敘述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此時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因為對他的學識、能力及敬業精神早已全麵了解了。

這個博士是聰明的,碰了幾次釘子後,他放下身份與架子,不在乎博士的麵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在實際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次地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漸高大起來。

許多年輕人初入社會時,往往把自己的一堆頭銜、底牌全部亮出來,誇耀自己,結果或者讓別人反感,難以與你合作,或者招來很高的期望值而讓人失望,稍有失誤便不好翻身。倒不如放下身架,低姿態走入社會,反而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