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如此呢?那是因為“放下身架”比放不下身架的人在競爭上多了以下兩方麵的優勢。
能放下身架的人,他的思考富有彈性,不會有刻板的觀念,而能吸收各種資訊,形成一個龐大而多樣的資訊庫,這將是他的本錢。
能放下身架的人比別人早一步抓到好機會,也能比別人抓到更多的機會,因為他沒有身架的考慮。
因此,即便你的水平再高,即便你的能力再強,即便你的頭銜再多,即便你的人際關係再廣,隻有放下你的“身架”才可能真正提高你的身架。
做人智慧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不放下“身架”可能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市場,抓不住機遇。放低身架就是一種競爭力。
低姿態高標準地去做事
讓我們看看美格科技中國事業部的執行副總裁俞翠薇的成功曆程: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方四通,上班10多天後老板說:“我還是給你買張機票回去吧。”她非常天真地問他:“能不能給我一個雜事幹幹?”她當時的職業規劃是能夠每一天都坐在有空調的辦公室裏麵,和有知識、有文化的同事一起共事,她把那當成是一種榮幸而快樂的事情。然而她的第一個夢想在十幾天後就不幸地被總裁打破。老板告訴她:“我們這裏沒有雜務!”
在經曆了壓抑和痛苦後,俞翠薇認識到: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有夢想,都會遭遇失敗。要坦然麵對失敗,同時要有夢想,也要超越夢想。
於是,她在獲得了第二份工作後,就格外珍惜。她每天給老板擦煙灰缸,每10分鍾就看一眼他的煙灰缸裏有沒有煙灰;看他的杯中水是不是還熱,需不需要加水;看他有沒有工作要交給她。在淩晨2點以後,還要回答讀者來信,直到淩晨4點才結束。但第二天一早還是正點上班。當然,僅僅早起晚睡還是不夠的,還有更多的挑戰要去麵對。
雖然是如此眾多的看似無聊而又繁雜的工作,她並沒有消極抱怨。她用心將每一件事情做好。即使在老板不斷的讚揚中,她仍然保持低調的姿態。
直到今天,當所有光環籠罩在她頭上的時候,她也時刻提醒自己還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一個人開始走上工作崗位時,適應是一個過程,自身價值的發揮也是一個過程。如果你不能相信自己,不能肯定自己,那也沒有任何人會肯定你、信任你、賦予你責任。
當你麵對社會的時候,你就是社會的人,自己要承擔起責任,要獨撐一份天空,從自己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做起。這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們每個人都會抱怨工作中的壓力,但是如果你把承受壓力當成一種被動狀態的時候,你會很痛苦,沒有絲毫的快樂;如果把壓力當成一種自在、自然的狀態,你就會覺得是一種享受,是你非常願意接受的。
要保持低調的姿態去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你以前不能理解的事情以及將來要發生的事情。如果你想要成熟,想要由成熟而成功,就要保持低調。保持低調但不能喪失自信心,要把手中的每一份工作當做一份事業去做,高標準、高質量地去完成。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邁出腳下的一步是很容易的,但貴在堅持,要以低姿態看待邁出的每一步路,也許成功就在你前麵的轉彎處。
做人智慧
當一個新人剛從事工作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往往是小事不願幹,大事做不了。其實,無論身處什麼位置,最應該把自己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獲得上司的信任,這樣才有機會發揮更大的價值。
承認錯誤不找托辭
錯誤是有教育意義的,人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這樣,一個小小的錯誤就可以警告人們避免犯大的錯誤。
通常,許多人在犯了錯時,心裏總是不知所措,盤算著是不是要把事實隱瞞。其實,犯錯也是工作經驗,勇於承認,更是鞭策自己的方法之一。
像美國總統羅斯福這樣偉大的人物,也從來不怕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他還在紐約警備團第18中隊當隊長的時候,就顯出了這種高貴的品性。
曾經和他在同一個隊裏待過的一個中尉說:“當羅斯福帶隊練操的時候,他常常會在中途這樣喊一聲:‘停一下!’”
“他邊喊,邊從褲袋裏拿出一本教練手冊來,當著全隊所有人的麵,翻到某一頁,找出他所要找的內容來,認真讀一遍,然後對我們說:‘剛才我做錯了一點,本來應當是這樣做的。’像他這樣極端誠懇的人實在不多。有時候,對他的這種行為我們常常忍不住笑出聲來。”
在他當紐約市市長的時候,在一次更為嚴重的情形中,他也顯示出了這種品格。經過他提議和努力的一個議案在國會通過之後,他發現自己的判斷錯了,他就勇敢而主動地承認自己的失誤。
“我感到很慚愧,”他當著國會議員的麵承認說,“當我極力讚成這項議案的時候,我當初確實是有一點隱衷的,我不應當這樣做。而我之所以會這樣,部分原因是我的報答之心,部分是依從紐約人民的意願。”
從這裏我們看出,尋找托辭為自己開脫,並不是羅斯福的習慣。相反,他能直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盡量去糾正它。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傑出的外交官之一。
當富蘭克林還是毛躁的年輕人時,一位教友會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對他批評道:“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尖刻了,使得沒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沒有人能再教你什麼。”他指出了富蘭克林刻薄、難以容人的個性。而後,富蘭克林漸漸地改正了他的這一缺點,變得成熟、明智,一改以前傲慢、粗野的習性。
後來,富蘭克林說:“我立下規矩,絕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自主。我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覺得’或‘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這種方式使他漸漸成為事業的強者。
由此可見,錯誤是有教育意義的,人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一個小小的錯誤就可以警告人們避免大的錯誤。那些不肯承認自己做過錯事的人,就失掉了這種避免大失誤的寶貴經驗,而以後就會繼續犯這種錯誤。而最終的結果是他頹喪地坐下來,哀歎自己的悲慘命運。
芝加哥的醫學專家瑪威爾遜說:“我寧願讓一個人犯錯誤,而不喜歡他為自己的錯誤找托辭來回避責任,隻要他第二次不犯同樣的錯誤。托辭是一種危險的東西,容易使人養成很壞的習慣。一個從不找托辭逃避責任的人,雖然工作不一定都做得很好,但他總會盡力往好的方麵去做。”
做人智慧
由於愛麵子,很少人能夠主動承認錯誤。但這種“死不承認”的態度往往會讓自己更沒麵子。既然錯誤已經發生,不如大方地承認,讓人為你寬闊的胸懷而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