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際關係學家阿爾伯特`愛德華`威根在他的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在過去一年內失去工作的4 000名職工中,隻有400人即總數的10%是因不能勝任工作而被開除的。其餘的90%則是因為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而被解雇。”
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很好地為人處世,甚至連自己的飯碗都保不住。為人處世已經成為人的一項生存技能。
古人說:“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如何能夠避免無意義的為難與糾纏?保持低調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敬人一尺,人敬一丈
有的人天生性格倔強,能折不能彎。跟你過幾招他幹,照顧你幾拳他敢,要他服軟不行。他們的口號就是:文打官司武打架,軟的硬的全不怕。
其實,這種人也不是真的什麼都不怕,他也有一樣怕的東西,怕什麼呢?怕敬。你看《水滸傳》裏的霹靂火秦明,殺他的腦袋他也不服軟,可是宋江往地上一跪,口稱將軍,自稱罪囚,嚇得他立馬滾在地上叫哥哥,當了朝廷的“叛徒”。
俗話說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這是很普遍的心理。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但是,那些聰明的人,不會先要求別人的尊重,而是首先“敬人一尺”,然後自然會得到“人敬一丈”的回報。
大衛?史華茲初創羅蘭奴真服裝公司時,因為沒多少錢,聘不起服裝設計師,隻能生產一些很普通的衣服。一天,史華茲去一家零售商店推銷成衣。店老板不屑一顧地說:“你的衣服是三流設計師設計的,也許你的公司裏根本就沒有設計師。”
史華茲見他一語說中要害,頓時來了興趣,便坐下來,同他攀談起來。原來,此人名叫杜敏夫,是位服裝設計師,曾在三家服裝公司打工。由於老板沒眼光,對他的設計總是不滿意,他幹不多久就隻好走人。後來,他一氣之下,索性不搞設計,做起了服裝生意。
史華茲相信杜敏夫是一個好設計師,便邀請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誰知杜敏夫竟大叫起來:“寧可餓死,也不做服裝設計師。”史華茲隻得暫時作罷。
後來,史華茲一次又一次地拜訪杜敏夫,終於使他接受了邀請。盡管杜敏夫脾氣古怪,很不易相處,但史華茲卻以包容之心,真心實意地接受他。後來,杜敏夫設計出了許多極具創意的時裝,幫助公司一舉打開了市場。
現在,羅蘭奴真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服裝公司。
聞名全球的時代華納公司創始人羅斯,年輕時曾在一家殯儀館任總裁,後來才投資娛樂業,並收購了多家電影、唱片及藝術公司。作為一個外行,要經營一份專業性極強的事業,難度可想而知。但他能夠運用內行代他經營,所以他的事業做得很成功。
羅斯求賢若渴,千方百計地將各種人才網羅到華納旗下。即使暫時用不上,他也要請進來,這個部門不行,就調到另一部門,而且絕不輕易解雇人。
有一次,羅斯收購了大西洋唱片公司,並希望該公司總裁厄地根繼續擔任原職。厄地根聽說羅斯出身於殯儀業,頓生輕視之心,打算掛冠而去。羅斯求賢心切,他特地邀請厄地根的一位好朋友,一起去拜訪厄地根。厄地根以為羅斯是個大老粗,用法語對朋友說:“我不可能與這些人共事!”羅斯也學過法語,立即用流利的法語回敬道:“我將保證你擁有現在的一切權力。”
羅斯的誠意終於使厄地根改變主意,決定留在華納效力。
還有一次,羅斯收購了美國電視傳播公司。他親自拜訪該公司原總裁史丹,勸他留任。羅斯打聽到,史丹有一個關於有線電視的全新計劃,卻因資金不足無法實現,至今引為憾事。於是,他對史丹說:“請你以你的想象力來告訴我,在未來五年內,要建立所有的有線電視係統並實現你的夢想,大致需要多少資金?”
史丹一聞此言,立即決定加盟華納。日後,史丹在實現夢想的同時,也為華納的有線電視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實,大部分人都怕別人敬,不怕別人貶低。正像有些人說的:怕表揚,不怕批評。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呢?這是因為,要把事情做得漂亮是很難的,馬馬虎虎對付卻很容易。你把他看低,他正好揀容易的做,馬馬虎虎對付你一下。你把他看高,他拗不過你的好意,隻好勉為其難地往好裏做。
所以,在生活中,為了讓對方的表現合乎你的期望,最好是敬著點,千萬不要隨便貶低別人。否則,他的表現可能像你所說的一樣糟糕。
做人智慧
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當你尊敬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尊敬你。無形之中,你就已經占據了一個主動的位置。
克己忍讓,彰顯自己的心胸
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即將出版的時候,他接到來自好朋友華萊士的一封信,請達爾文為自己寫的一篇論文做個審定。達爾文在看了朋友的稿子之後覺得異常為難,因為這個文稿的研究結論與自己的《物種起源》一書實在是太接近了。兩人有著多年的交情,而這兩部稿子無論是誰先發表都會對另一個人造成傷害。一邊是多年的友誼,一邊是傾注了20多年心血的稿子,達爾文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人勸達爾文,趕緊把自己的書出了。但是達爾文卻不願爭奪名利,便打算把自己的書稿毀了。後來華萊士知道了這件事,深受感動,堅決阻止了達爾文毀書的行動,最終這部有名的稿子才得以問世。
此事一經傳出,大家紛紛為達爾文和華萊士的大度所讚歎,達爾文以及他的《物種起源》也因此名聲大噪。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最讓人難以忍受的便是無休止的爭鬥。老子的哲學“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智慧並不能為人輕易領悟,爭強好勝之心也就成了人際矛盾產生的根源。如果人人都像達爾文和華萊士一樣有顆大度包容之心,人際關係就會變得和諧;若人們都能學會以不爭之心來看待事物,對人處處忍讓,他的人際關係一定少有挫折。
寬容待人,這是一種境界。寬容並非一種消極的不作為,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一種力求與人為善的待人處事態度。工作本極平常,敬業不衰,全力以赴,竭盡心智……
江南有一個大家族,老爺子年輕時是個風流種子,養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兒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這麼大一個家當總得交給一個兒子來管吧。可是,管家的鑰匙隻有一把,兒子卻有一大群。於是,兒子們鬥得你死我活,不亦樂乎。這時,隻有一個兒子默默地站在一邊,隻幫老爺子幹事,從不參與爭鬥。爭來鬥去,老爺子終於想明白了,這把鑰匙交給這群爭吵的兒子中的任何一個,他都管不好。最後,老爺子將鑰匙交給了不爭的那個兒子。
同樣道理,我們在日常交際中,對人對事也要善於製怒控慍。
歌德有一天到公園散步,迎麵走來了曾經對他的作品提過尖銳批評的評論家,這位評論家在歌德麵前高聲喊道:“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卻克己忍讓,幽默地答道:“而我正相反!”歌德一邊說,一邊滿臉笑容地讓到一旁。
歌德的忍讓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也顯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氣量。
容與忍往往是統一的,這不是懦弱,也不是個人做事原則的背叛,而是以退為進,在容忍中尋找事情解決的最佳方案。
常言道:“佛麵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佛能如此豁達,我們為何不群起效法呢?
佛能,人也應該能!
做人智慧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最高的複仇是寬容。”寬容是一種胸懷,一種睿智,一種樂觀地麵對人生的勇氣。它能驅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淚,傳播心靈的快樂和微笑。正如有人所說:“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麼的藝術。”
施惠於人,無須張揚
某先生給我們講過他祖父的故事,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麵,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當年,祖父很窮。在一個大雪天,他去向村裏的首富借錢。恰好那天首富興致很高,便爽快地答應借祖父兩塊大洋,末了還大方地說:拿去開銷吧,不用還了!祖父接過錢,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著急用的家裏趕。首富衝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還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開院門,發現自家院內的積雪已被人掃過,連屋瓦也被掃得幹幹淨淨。他讓人在村裏打聽後,得知這事是祖父幹的。這使首富明白了:給別人一份施舍,隻能將別人變成乞丐。於是他前去讓祖父寫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淚水。
祖父用掃雪的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首富向他討債極大地成全了他的尊嚴。在首富眼裏,世上無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
把“施恩”變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見,效果大大不同。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俠郭靖。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靖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靖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靖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靖還有高人一著的棋,有更技巧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麵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他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說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為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