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性情要講低調,鷹立如睡虎行似病(3 / 3)

曆史上有很多人都成功地使用過“扮豬吃虎”這一招。比如三國時期的王允、司馬懿,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當然還有民國時期的蔡鍔。

1913年,國會大總統袁世凱將時為雲南都督的蔡鍔調配到京,目的是借蔡鍔之力建立強勢政府。蔡鍔雖知袁世凱是野心家,但仍選擇赴京協助之,除了因為大總統之命不可不從,更重要的是因為綜觀全國,唯有袁世凱可以獨挑大梁。因此蔡鍔進京向袁世凱表明效忠之心,但前提是袁世凱以民為重。但是到後來,袁世凱意圖恢複帝製,讓蔡鍔極為憤慨。但是在袁世凱的嚴密監控下,蔡鍔無法脫身回到雲南起義。於是蔡鍔便想出了種種計策。先是以患過肺病,現今又患上了咽喉病,身體不佳為由,特請袁世凱準予休養一段時間再任職;隨後又偽裝墮落,貪圖女色,經常出入戲院或妓院,並在妓院中結識了小鳳仙。兩人雙宿雙飛,儼然一對神仙眷侶。袁世凱認為蔡鍔已經沉迷其中,對自己的威脅不大了,這才放鬆了對他的警惕。袁世凱盯著蔡鍔和小鳳仙,而蔡鍔和小鳳仙也在盯著袁世凱。等到袁世凱徹底放鬆警惕的時候,蔡鍔馬上抽身離開了北京。1916年,蔡鍔在雲南舉行的“倒袁起義”,打碎了袁世凱的皇帝夢。

“扮豬吃虎”是以弱勝強的一個計策。如果你深處不利的位置,與人爭奪無勝算的時候,可以采取這個策略來迷惑對手,乘其不備,反戈一擊,勝算往往就很大。

做人智慧

俗話說,會叫的狗不咬人。人際交往中,如果對方是性格張揚之輩,必然不會有很深的心計;如果對方處處顯得深藏不露,那麼就可能是人際交往中的高手。

剛柔並濟能長勝

如果一個人過分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過分地相信自己,過分地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就容易表現得過於剛強,自然也會傷害周圍的人。

馮道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爭議較大的一個人物,不同的人對他的評價不同,比如歐陽修說他不知道禮義廉恥,司馬光說他是奸臣中最奸詐的;而蘇軾卻說他是佛,李贄把他歸為聖人。這些有爭議的評價我們暫且不管,關鍵問題是馮道在亂世中好好地生存了下來,而且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人如果太剛直不僅會讓自己受傷,而且也會讓身邊的人受傷。太剛直往往表現為太講原則,很多事情認為自己辦不到,即使丟掉自己現在的一切,也辦不到。讓他說別人一句好話,他做不到;讓他攬上一個別人犯的錯誤,他做不到,他認為誰犯的錯,誰就應該承擔責任。這種人不能靈活機動,做人不夠聰明圓滑。

馮道不是一個過分講原則的人,他比較務實,怎樣做對國家和百姓有利,他就怎樣做。比如他並沒有立石重睿為皇帝,而是去迎立石重貴。後世有人以這件事情為由來說明馮道這個人圓滑,是個奸佞小人。按照忠臣的一貫做法,無論主子是個什麼樣的人,隻要是先皇囑托的,就一定要好好輔助。如果地方勢力起兵造反,大臣就要組織抵抗,實在無法抵抗就要死節,而絕對不能投降。如果地方勢力不造反,大臣就要盡心輔助幼主,即使幼主是個昏君,隻要自己盡心,也可以被稱為忠臣。到幼主長大成人,忠臣就要交權,但在這個時候交權最大的問題是容易被陷害,而且容易被安上謀反的罪名。後世更是會把忠心輔助幼主的過程叫做奸臣當道。與其惹出這麼多麻煩,倒不如像馮道一樣務實,去迎立長君。

人要學會變通,在變通中實現既定的目標。

做人智慧

剛柔相濟,擁有這種智慧的人懂得在生活中求新、求變,遇到挫折永不言敗,具有男子的勇敢和魄力,而在恰當的時刻,他又能夠在各種角色之間穿梭,伸展自如。這是一種能夠保全自身而又積極進取的方法。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大凡英雄豪傑,胸懷大誌,打算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人,都能屈能伸。這就好比一個矮小的人,要登高牆,必須要尋找一個梯子作為登高的台階。假如一時尋找不到梯子,那麼,即使旁邊有一個馬桶,未嚐不可利用作為晉身的階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牆上去。

韓信年少時曾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並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這樣大的屈辱,是因為他抱有宏遠的人生抱負,沒有必要因為無端的是非而破壞長遠的計劃。後來韓信跟隨劉邦逐鹿中原,風雲際會,先後作過齊王和楚王。在他與部下談起胯下之辱時說:難道當時我真沒有膽量和力量殺那個羞辱我的人嗎?而是如果殺了他,我的一生就完蛋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和成就。

人們在製定理想目標時,往往在實踐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致使你氣憤、膽怯、自卑、情緒衝動、灰心喪氣、意誌動搖等,立誌愈高,所遇到的困難就愈大。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樂觀堅毅精神的表現。

苦難是一種前兆,也是一種考驗,它選擇意誌堅韌者,淘汰意誌薄弱者。要達到奇偉瑰麗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遠的偉業,必須具有遠大的誌向和極端堅韌的品質。

一場大雪過後,樹林子出現了有趣的現象,隻見榆樹的很多枝條被厚厚的積雪壓得折斷了。而鬆樹卻生機盎然,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傷害。原來榆樹的樹枝不會變曲,結果冰雪在上麵越積越厚,直到將其壓斷,實在是備受摧殘。而鬆樹卻與之相反,在冰雪的負荷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時,便會把樹枝垂下,積雪就掉落下來。鬆樹樹枝因能向下,使雪易滑落,所以枝幹依舊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剛柔相濟,正是這種氣度和風範使鬆樹經受了一場暴風雪的洗禮。

人世間的冷暖是變化無常的,人生的道路是變化無常的,當你在遇到困難走不通時,或許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當你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一定要有謙讓三分的胸襟和美德,應該把功勞讓與別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該進則進,該退則退,能屈能伸。

富蘭克林年輕時候到一位長者家裏去拜訪,去聆聽前輩的教誨。沒料到,他一進門頭就在門框上狠狠地撞了一下。身材高大的富蘭克林疼痛難忍,不停地用手指揉著自己頭上的大包,兩眼瞪著那個低於正常標準的門框。出門迎接的長者看到他那副狼狽不堪的樣子,忍不住笑起來:“年輕人,很痛吧?”這位長者語重心長地說,“這可是你今天來這兒的最大收獲。”

一個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為,“低頭”是少不了的。低頭是為了把頭抬得更高更有力。現實世界紛紜複雜,並非想象的那麼一帆風順,麵對人生旅途中一個個低矮的“門框”,暫時的低頭並非卑屈,而是為了長久地抬頭;一時的退讓絕非是喪失原則和失去自尊,而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縮回來的拳頭,打出去才有力。隻有采取這種積極而且明智的方法,才能審時度勢,迂回和緩地達到目的,實現超越。對這些厚重的“門框”視而不見,傲氣不斂,硬碰硬撞,結果隻能是頭破血流,成為擺在風車麵前的“唐吉訶德”。

富蘭克林終生難忘前輩的忠告,將“學會低頭、擁有謙遜”作為自己生活的準則和座右銘,並且身體力行,後來終成大器,卓有建樹,被譽為“美國之父”。

做人智慧

忍耐不等於懦弱,放手不意味放棄,退卻不表示逃避。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英雄,真男兒,不是僅憑他的一時所為,而是看最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