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聰明要講低調,大智若愚大巧若拙(3 / 3)

大智若愚,在外表的愚笨之後,隱含無限巧計,如同大巧無術一般,愚的後麵隱含著大徹大悟、大智大慧。大智若愚,藏鋒露拙,實在是一種智者的行為,用以修身養性,則是一種智慧人生;用來待人處世,則是一種智慧之術。用它可以保全自己,免遭滅頂之災。

常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岸,流必湍之。如果一個人鋒芒畢露,一定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非議。這種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在整個自然界中,許多小動物被人們視作無能、任意宰割的生命體。豈不知它們自有一套避凶趨吉的妙法,這就是它們的保護色和偽裝術。如變色龍的身體顏色會隨著環境的顏色而改變;竹節蟲爬附在樹枝上如同竹節一般,以此來騙過天敵的眼睛;枯葉蝶在遇到天敵時會裝成枯黃的樹葉,它的天敵哪裏會想到這枯黃的樹葉竟然是它苦苦尋找的美味,還有的動物遇危險時裝死以迷惑敵人。在人們看來,這些方法未免太低級了,可是正是這些看似無能的方法使動物種群得以生存和發展。

在中國古代,皇帝跟前的王公大臣,可以說是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憂,時時刻刻都在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在這種情況下,大智若愚的人才能獨保其身。商紂王在曆史上是個有名的暴君,終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竟然弄不清年月日,左右的人也都說不清楚。紂王又派人問箕子,箕子是很清醒的人,他知道這件事後,悄悄對自己的弟子說:“做天下的大王而使國家沒有了日月概念,國家就危險了。而一國的人都不知道時日,隻有我一個人知道,那麼我也就很危險了。”於是箕子也假裝酒醉,推說自己也不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因而得以幸存。

大智若愚,不僅是一種自我保全的智慧,同時也是一種實現自己目標的智慧。俗語說“虎行似病”,裝成病懨懨的樣子正是老虎吃人的前兆,所以聰明不露,才有更充沛的力量。這就是所謂“藏巧於拙,用晦如明”。現實中,人們不管本身是機巧奸猾還是忠直厚道,幾乎都喜歡傻嗬嗬不會弄巧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不會對對方造成巨大的威脅,會使人放鬆戒備。所以,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機巧權變是不行的,但又要懂得藏巧,不為人識破,也就是“聰明而愚”。

大智若愚並非讓人人都去假裝愚笨,它強調的隻不過是一種處世智慧,即要謹言慎行,謙虛待人,不要太盛氣淩人。這並不是一種消極被動的生活態度。倘若一個人能夠謙虛誠懇地待人,便會得到別人的好感;若能謹言慎行,更會贏得人們的尊重。

做人智慧

大智若愚是指在生活當中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做人低調,從來不向人誇耀自己、抬高自己。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智慧。

難得糊塗方為真

如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聰明,越聰明越好,越聰明越顯示自己為人處世的高明。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聰明過頭,並非是件好事。一個人還是別過於精明,知道的太多,事事計較,反而會讓人傷神。

聰明有大聰明與小聰明之分,糊塗亦有真糊塗、假糊塗之別。

北宋人呂端,官至丞相,是三朝元老,他平時不拘小節,不計小過,仿佛很糊塗,但處理起朝政來,卻機敏過人,毫不含糊。宋太宗稱他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有一種人恰恰相反,隻要是便宜就想占,隻要是好處就想貪。為了一點小利,不顧前程;為了一點小過,爭個你死我活。這種人看似聰明,其實再糊塗不過。

人畢竟沒有三頭六臂,當你事事比別人聰明時,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和嫉妒,終究“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導致自己受到無謂的傷害,甚至犧牲。真正聰明、正直的人大可不必在一些瑣碎小事上錙銖必較,此時“糊塗”一下又有何妨?隻要能在大事上、原則上保持清醒頭腦就行了。為人處世,千萬不要在小事上糾纏不休,搞得自己精疲力竭,心緒不寧,而到了大事麵前,卻又真的糊塗了。這樣太得不償失了。

小事糊塗者,輕權勢、少功利、無煩惱,則終成正果;大事糊塗者,則朽木不可雕也。

俗話說: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聰明得讓人不以為其聰明。這句話的本意不也就是難得糊塗的內涵嗎?聰明的人表麵愚拙、糊塗,實則內心清楚明白,這不是一種更為高明的處世藝術嗎?

“糊塗”常可使我們心境平靜,無欲無貪,正如“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一樣。沒學“糊塗學”之人終會在凡塵俗世中不得安寧。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事情非要尋出個究竟,有時也是不現實的,倒不如多一點“糊塗”少一點執拗,這何嚐不是另一番開朗、超脫的生活風光呢?

做人智慧

“人生都道聰明好,難得糊塗方為真。”不過,有時候糊塗恰恰是很難做到的。“難得糊塗”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舍棄枝節雜碎、隻著眼大方向的大智慧。

難得糊塗的要領

西漢大臣霍去病曾六次出擊匈奴,為漢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霍去病出身貧寒,自小過著奴仆的生活,但沒有失去自己的誌向。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考慮到霍去病精於騎馬射箭,作戰英武勇猛,於是下令,派大將軍衛青挑八百名精銳的騎兵歸於霍去病的帳下,讓其指揮出擊匈奴。霍去病在帶領騎兵作戰中出奇製勝,活捉了單於的叔父、相國及將軍多人,開戰告捷,大快人心。在以後的抗擊匈奴戰爭中霍去病又屢建奇功,漢武帝龍顏大悅,對他加官晉爵,大加賞賜。

這一年,漢武帝為霍去病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府邸,他帶著霍去病參觀了一遍,出門後以為霍去病會謝主隆恩。哪知,霍去病看過這些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的深宅大院後,對皇上深深地一拜,說道:“多蒙皇上賜愛,匈奴一日不滅,去病一日不安,又何來雅興享受榮華富貴,深居廣廈呢?還望皇上多多包涵。”說完,翻身上馬,急急朝軍營奔去。漢武帝望著他遠去的背影,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淡泊明誌,寧靜致遠”,見利讓利,處名讓名,這種態度常人會認為你太糊塗,然而在背後,自然是名利雙收,邁向更大的成功。

人是不可能沒有欲望的。然而,在一般情況下,忍住顯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獲得更多才能,保持不自滿的心態的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炫耀自己的才能,招致他人對自己的失望、妒忌、攻擊、陷害。

過於顯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過分地招搖,首先會招致對自己的損害。大凡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傑,都常常身懷絕技,但他們也都知道,要想贏得勝利,後發製人,就要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亞馬遜公司的總裁傑夫?貝索斯小時候,經常在暑假隨祖父母一起開車外出旅遊。

貝索斯10歲那年,有一次在旅遊途中,他看到一條反對吸煙的廣告上說,吸煙者每吸一口煙,壽命就會縮短兩分鍾。看到這個,貝索斯想起自己的祖母也在吸煙,而且已經有30年的煙齡了。於是,他便自作聰明地開始計算祖母吸煙的次數。計算的結果是:祖母的壽命將因吸煙而縮短16年。小孩子無知,他馬上得意地把這個結果告訴了車上坐著的祖母,祖母卻傷心地放聲大哭起來。

祖父見狀,便把貝索斯叫下車,然後拍著他的肩膀說:“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仁愛比聰明更難做到。”祖父的這句話雖然隻有短短的19個字,卻令貝索斯終生難忘。從那以後,他一直都按照祖父的教誨做人。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自以為是,他們為人處世,以謙虛好學為榮。常以自己的無知或不如人而慚愧,能夠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向別人求教,豐富和完善自我是他們的目的。即使自己確有才智,也不會四處去出風頭,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

難得糊塗是一種很科學很智慧很藝術的為人處世之道,掌握起來真不容易,也許這才是“糊塗”之所以“難得”的原因。因為隻有“大智”才能“若愚”。

做人智慧

我們自己為人處世是不是也該這樣?一律糊塗,不可取;每事糊塗,要不得。該糊塗時則糊塗,能糊塗就糊塗;不該糊塗則旗幟鮮明,執著堅持,或者這才是鄭板橋所謂的“難得糊塗”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