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就前去拜訪子楚,為子楚出謀劃策。他對子楚說:“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已經被立為太子。我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能夠選立太子的隻有華陽夫人一個,但華陽夫人沒有兒子。現在您的眾多兄弟中,您排行中間,而且不受秦王寵幸,長期被留在趙國當人質,即使哪天秦王駕崩,安國君繼位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你的兄弟們爭繼承人之位。”子楚一聽,便問呂不韋該怎麼辦。呂不韋說:“您現在生活十分困窘,又長期客居在此,拿不出什麼東西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雖然也不是很富有,但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遊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盡力讓他們立您為繼承人。”子楚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願意將秦國的土地與您共享。”
呂不韋於是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交結賓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買了一些珍奇玩物,自己帶著西去秦國遊說。呂不韋將所有寶物都獻給了華陽夫人,順便談及子楚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而且常常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父親和夫人。華陽夫人一聽十分高興。呂不韋又讓人勸說華陽夫人道:“我聽說用美色來侍奉男人的,一旦色衰,寵愛也就會隨之減少。現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寵愛,但沒有兒子。不如趁這個時候早一點在太子的兒子中結交一個有才能而且孝順的人,立他為繼承人而又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那麼,丈夫在世時受到尊重,丈夫死後,自己的兒子又能繼位為王,始終也不會失勢……現在子楚賢能,而且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可能被立為繼承人的,而且他的生母不受寵愛,於是他隻有主動依附於夫人,夫人如果能在這個時候提拔他為繼承人,那麼您一生在秦國都會受到尊寵。”華陽夫人一聽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便向太子提議立子楚為繼承人,太子答應了。
呂不韋又選了一位美貌女子送給子楚,這個女子為子楚生了個兒子,叫嬴政,他就是日後的秦始皇。
不久子楚和呂不韋密謀,逃回了秦國,而將妻子和兒子留在了趙國。又過了幾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安國君繼位不久就去世了,子楚即位,他就是莊襄王。莊襄王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把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莊襄王即位三年之後死去,太子嬴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國,稱他為仲父。此時,呂不韋權傾朝野。
當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嚐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且都極力在這方麵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也應該在這方麵超過他們。於是他召集了許多文人學士,給他們十分好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呂不韋組織自己的食客編了《呂氏春秋》,名聞天下。
秦王嬴政逐漸長大,漸漸對朝政有了自己的主見,但呂不韋仍然把持著朝政,君權和相權的矛盾開始激化。後來秦始皇終於找到個理由,將呂不韋罷免,讓他回到自己河南的封地去。
又過了一年多,各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到封地問候呂不韋。秦王嬴政怕他發動叛亂,於是寫信給呂不韋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已經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和寡人又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現在命令你和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呂不韋一看就明白自己已經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後被殺,於是就喝下毒酒自殺。
曆史上對呂不韋並沒有多少好評,但是對他卓絕的經商頭腦確實讚歎不已,尤其是他所認定的“奇貨可居”,正說明了呂不韋這個人眼光十分敏銳,而且看得長遠。但是呂不韋唯一看不長遠的是,他沒有看到自己幹涉了一個英明國君的成長,他已經權傾朝野,還要著書立說,求得盛名,更不為秦王嬴政所容。後世很多人猜測呂不韋之所以沒有反叛嬴政,是因為嬴政是他的私生子。呂不韋和嬴政不管是不是父子關係,他們的矛盾最終是要激化的,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十分強硬的人。而最終會采取極端行動的必然是嬴政,因為呂不韋功成之後還居高位,功高蓋主,不知道自我保全。
做人智慧
縱觀曆史,即便是再顯赫的人,最終也會受製於人。今日的驕橫不會換來別人的妥協,反倒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功高不要忘記低調。
將名利看作身外物
知名的科學家居裏夫婦發現鐳後,世界各地紛紛來信希望了解提煉的方法。麵對數量龐大的信件,夫婦二人對於怎樣處理這件事頗傷腦筋。
在一個星期日的早晨,居裏先生平靜地說:“我們必須在兩種決定之中選一個。一種是毫無保留地說明我們的研究結果,包括提煉辦法在內。”
居裏夫人做了一個讚成的手勢說:“是,當然如此。”
居裏先生繼續說:“第二個選擇是我們以鐳的所有者和發明者自居,但是我們必須先取得提煉鈾的專利執照,並且確定我們在世界各地造鐳業上應有的權利。”
“專利”這個名詞,就是代表著他們能因此得到巨額的金錢、舒適的生活,還能夠傳給子女一大筆遺產。
但是,居裏夫人卻堅定地說:“我們不能這麼做,這樣做,便是違背了科學精神。”
這就是居裏夫人,一個聞名天下卻始終不求名也不求利的人。
遇到陌生人問她:“你是居裏夫人嗎?”她總是平靜地回答:“不是,你認錯了。”
她出名以後,幾乎每天都要收到世界各地慕名者要求簽名的來信。為了擺脫這種幹擾,她還專門印了一種寫著概不簽名的卡片,每逢接到來信,就給對方寄一張。
如此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更令人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氣度。
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她卻絲毫不以為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學會剛剛獎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連忙問:“居裏夫人,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
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對居裏夫人來說,名利隻是身外之物,即便是一生清苦,她也不願意以自己的成就來換得舒適的生活享受,因為她認為一旦將名利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她的生命與科學研究將不再純粹。
她就是這麼認真執著於生活的一名女性。
居裏夫人的女兒曾說:“要在家庭生活與科學家的生活之間做一個抉擇的想法,從來未曾浮現在母親的心裏,她在為人妻所應付出的愛情,與為人母所應負的責任,還有身為一個學者治學所應做的努力,使她體認到自己無論在哪一方麵都不能偷工減料,而事實也證明,她每一樣都非常完美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