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更需要保持低調。低調者不自滿,不妄自尊大,不大肆張揚,而是以平靜、淡然的心態看待成功。為人處世態度一如既往,在事業上積極進取的態度一如既往,專心於幹自己的事,從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天不言自高,海不言自深
天從來不會標榜自己高遠,但人們也明了天的高遠;地從來沒有標榜自己的深厚,但人們也一樣明了大地的深厚。有知識的人很少標榜自己學識淵博,但人們也無不對他們投以羨慕的眼光。
曾在北大任教的季羨林老先生治學達半個多世紀,是一位學貫中西、聞名世界的學界泰鬥。他在古印度學、數學、中印文化交流研究領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許多獨到的見解幾乎無可匹敵。他在中國傳統文化、文學理論、語言學、曆史學、中國翻譯史、比較文學等多個領域,都卓有建樹。但他卻從不以名家學者自居,而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認為自己在各個領域的研究也隻是剛剛深入到皮毛。他多次請求人們摘掉其“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三項桂冠。他在書中昭告天下:“三項桂冠一摘,還我輕鬆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麵目,皆大歡喜。”他始終認為,真情待人,才能坦誠相待;真實為事,才能有為當世;真切處世,才能心闊坦蕩。“三真”延伸出來的是季老那博大的胸懷和深厚的做人情懷。做人“真情、真實、真切”最為難得,這種平實低調的作風,更使他成為仰之彌高的做人榜樣。
越是少有本事的人,才越是會到處炫耀自己的本事,因為他們心裏空虛,惟恐別人小看了他,隻好到處炫耀和顯擺自己,以抬高自己的身份,獲得別人的尊重。而事實上卻往往事與願違,人生失敗的人幾乎都有這種好高不好低的習性,也許他們的吹噓會給自己帶來一時的榮耀與光環,但殊不知越是這樣做也越早暴露了他們的無知和淺薄,反而最先遭到無情的淘汰。而那些深藏不露的人雖然不聲不響,不言不語,卻是胸有百萬兵的奇才,他們的低姿態不足以引人注目,也很少受到幹擾,所以他們能使自己充分發揮所有的特長,最終取得成功。
許多成功者在功成名就之前大都保持低姿態做人做事的作風,在成功之後也能保持冷靜,用冷靜的態度應對熱鬧的世界,很少把寶貴的時間耗費於無謂的吹吹捧捧的活動中,這種作風使他們能夠很快從成功的喜悅中沉下心來,投入到新一輪的奮鬥中。成功並不永恒,低調卻可以永恒。
劉書於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學係,現任微軟MSN中文網執行出版人兼總編輯。劉書是一個很低調的人,她先後擔任過《北京晨報》首席記者、新浪網財務中心總監,曾獲得“北京市優秀新聞工作者”。她認為大學生剛剛走上社會的時候,都要經曆一個茫然而後才逐漸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的過程。走出校門,自己覺得應該幹一番事業,而後又不知怎樣起步,這時如果還是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一定會被人拒之千裏之外。低姿態才是唯一可取的正確選擇。於是,她從求職投放簡曆到麵試,再到上崗,以至於得到重用,一路秉承著低調務實的作風,才使自己越走越遠。她說:“工作時一定要低姿態,特別是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你的工作經驗、人生閱曆決定你沒有可以擺高姿態的理由。”她對自己曾經獲得的各種榮譽看得非常淡,她覺得它們僅僅是人生經曆中留下的雪泥鴻爪。
劉書的經曆是低姿態的經曆,她從低姿態中學到了走向社會獲取成功的資本。可想而知,如果她抱著好為人師的姿態走進社會,放不下北大罩在身上的光環,即使她有經天之才,恐怕也難以找到施展才華的舞台。放低身份做人,是許多成功者的自覺行為。放低姿態做人,可以使他們的大本領通過不說的方式用超人的業績展現出來,獲得社會的認可。
大學四年隻是漫長人生路的一個瞬間,再好的大學也不可能使學生掌握到可以成就一生的知識和本領,未來的路上仍需要時時當小學生。如果認為已經學懂學透走向社會的本領,那麼就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錯誤,結果不僅做不來大事,連小事也做不好。
曲高必和寡,心高必氣傲。氣傲的人就會成為孤家寡人,因為誰都不會親近高傲的人。隻有放低姿態,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才更容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找到做人的快樂。詩人魯藜說得好:“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有被埋沒的痛苦。”
做人智慧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如果你無法認清楚自己,不妨給自己找一個參照。
取得多大成就要靠他人評價
中國人常說,有本事要讓別人去說。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喜歡自吹自擂的,因為別人的眼睛要比你的眼睛亮得多。就像1999年3月舉行的那場世紀拳王大賽一樣,由於裁判有爭議的判決使這場比賽被判為平局,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劉易斯獲勝的,真正的拳王當是劉易斯。1999年11月劉易斯與霍利菲爾德再度相逢,經過12回合的激戰,劉易斯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重量級拳王。
美國南北戰爭時,北軍格蘭特將軍,和南軍李將軍率部交鋒,經過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戰後,南軍一敗塗地,潰不成軍,李將軍還被送到愛浦麥特城去受審,簽訂降約。
格蘭特將軍立了大功後,是否就驕奢放肆、目中無人起來了呢?沒有!
他很謙恭地說:“李將軍是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人物。他雖然戰敗被擒,但態度仍舊鎮定異常。像我這種矮個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較起來,真有些相形見絀,他仍是穿著全新的、完整的軍服,腰間佩著政府獎給他的名貴寶劍,而我卻隻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裝,隻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條代表中將官銜的條紋罷了。”
這一番謙虛的話聽在人家耳裏,遠比自吹自擂好得多。唯有對自己的成就發生疑問的人,才愛在人家麵前吹牛,以掩飾自己的缺陷。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必自我吹噓自我炫耀的,因為你的成績,你的成功,別人會比你看得更清楚,而且會記在心上。
也許你認為格蘭特將軍的自謙,固然值得讚美,而李將軍以敗將的身份,居然也昂首挺胸、衣冠整齊,似乎有些驕傲呢?其實不然,李將軍雖然戰敗,但仍能坦然忍受恥辱,這正是他勇敢堅毅的地方。他這樣做,是表示他把失敗當做一種經驗,而非一種恥辱,如果能再給他一次機會的話,他仍能挺身奮戰、爭取光榮。所以,他仍不失一位偉大軍人的風度。他之所以與格蘭特持相反的態度,並非不肯謙虛,實在是由於兩人所處的環境不同。
格蘭特將軍不但讚美了李將軍的態度,而且也沒有輕視他的戰績。他認為自己的成功和李將軍的失敗,都是偶然的機會造成。他說:“這次勝負是由極湊巧的環境決定的,當時敵方軍隊在弗吉尼亞,幾乎天天遇到陰雨天氣,害得他們不得不陷在泥潭中作戰。相反的,我們軍隊所到之處,幾乎每天都是好天氣,行軍異常方便,而且有許多地方往往是在我軍離開一兩天後便下起雨來,這不是幸運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