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究竟為了什麼要去工作呢?除了維持生計,我們還能從工作中獲得什麼呢?我們這樣工作一輩子對自己的人生有何實質的意義呢?
在許多員工眼裏,認為自己認真工作隻是在幫助自己的“上司”成功,他們覺得自己在公司的貢獻再大也隻能得到那麼一點可以數得著的薪水,並不能從中再獲得其他實質性的東西,自己再怎麼努力,一輩子的前景似乎已經擺在眼前。因此,一旦付出超出薪水的努力便會覺得自己吃了虧,“便宜”了老板。事實上,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這種認識誤區所導致的直接後果便是,工作上裹足不前,無法為自己的工作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也埋沒了自己應有的才幹。
在任何一個公司,員工為老板打工,老板付給員工報酬,這是肯定員工價值的一種體現。但是,除了工資之外,任何一家公司和老板其實還給了每一位員工很多更加珍貴的東西,那就是工作經驗的積累和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還有就是職業品質的提高和個人品德的完善。這些東西,對每一個企求在工作中有所發展的人而言,比有限的薪金貴之百倍。如果員工在企業裏工作時能很好地獲得這些東西,它們將會是自己受益一生的財富。這些財富可以為日後的成功創造出更多的機會。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那些隻知道為工資而工作的人,其實是對自己的人生事業缺乏長遠規劃的人。這樣的人在一個公司裏工作再久,不僅對公司美好前景無多大益處,對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種摧殘。不能在公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得不到公司領導層的賞識,不注重工作技能和職業品質的提高,每一天的工作除了保證每月能拿到薪水外,實在是在讓自己的事業生命一天天枯萎。相反,那些在工作中抱有長遠眼光的人,認真做事、踏實工作,付出雖常常超出自己的得到,但卻因此從中獲得了使自己不斷提升的機會,從而慢慢成為被“羨慕”的人。
有個名叫湯姆的小夥子,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了一年,由於不滿意自己在公司所受到的待遇,有一次憤憤地對朋友說:“我在公司裏的工資是最低的,公司員工不把我當回事,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裏,如果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我會和他們拍桌子,然後辭職走人。”
他的朋友聽後問他道:“那你把這個公司的業務都搞清楚了嗎?公司運營的竅門你都完全搞懂了嗎?”
湯姆氣憤地說:“沒有。”
“沒有!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你先靜下來,認認真真對待工作。把他們的一切經營技巧、商業文書和業務往來完全搞通,甚至把如何書寫合同等具體事務都搞懂了之後,再一走了之,這樣你不僅為自己出了氣,還讓自己有所收獲,不是更好嗎?”湯姆的朋友說道。
湯姆聽從了他朋友的建議,一改往日的散漫作風,開始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工作起來,甚至於下班後還要在辦公室研究商業文書的寫法。
一年之後,湯姆偶然遇見了那位朋友。
朋友問道:“你現在大概都學會了吧,可以準備拍桌子走人了吧?”
湯姆有些難為情,但臉上明顯洋溢著快樂的表情:“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以來,公司每個人對我都很好,老板也開始對我刮目相看,最近還對我委以重任,我的職務升了,工資也比以前高很多了,說實話,現在我已經成為公司裏最受歡迎的人了。”
“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在公司不受歡迎,不被老板重用,是因為你根本不重視那份工作,不努力工作,也不認真學習。後來你痛下決心,積極工作,努力學習,工作能力自然加強,做的工作也自然越來越重要,他們當然也對你刮目相看了。”
你糊弄工作,工作自然也會糊弄你。如果你目前工作不順利,不妨從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首先擺正自己的工作態度,然後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其實,許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都是從工作中學來的。無論你新進一家公司,或是在一個單位已經工作了很久,都可以將每一次工作當作一個學習的機會,從中總結行業經驗、學習業務知識、提高個人修養、完善個人職業品質。如此,可謂一本萬利。反之,如果你不認真工作甚至投機取巧,雖可能得到一時的清閑,但卻會給你以後的工作埋下隱患,讓你最終得不償失。因此,能夠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的人,實是最能為自己創造機會的人,因為他們在工作中所養成的一切優秀品質,早已為他們日後在同別人的競爭中占了先機。
維斯康公司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最為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許多前去參加該公司每年一度招聘會的應聘者都被拒絕了,詹森也不例外。但是他並不死心,暗暗發誓無論如何也要進入這家公司。
為了能夠進入這家公司,他決定從最底層幹起。於是,他假裝自己一無所長,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工作,他將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什麼心,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的廢鐵屑。
在接下來的整整一年時間裏,詹森認認真真地重複著這項簡單而又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得去酒吧打工。盡管他得到了公司領導層和員工的一致好感,但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1990年年初,因為生產質量問題,維斯康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無一不是產品質量存在問題,公司為此蒙受巨大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尋找解決方案。會議進行了一大半,仍未拿出有效的方案。這時,詹森胸有成竹地闖入會議室,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並拿出了自己的產品改造設計圖。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既恰到好處地保留了產品原有的優點,又克服了已經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會成員覺得這個編外清潔工竟有如此深厚的專業技能,便詢問他的背景及現狀。於是,詹森當著公司高層決策者的麵,將自己的意圖全部說出。之後經董事會舉手表決,詹森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詹森利用清掃工到處可以走動的便利條件,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詳細記錄,然後花了一年時間針對一些部門生產技術上的漏洞搞設計,終於為自己人生事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詹森寧願在維斯康公司當一名清潔工,也不願失去這個工作所能帶給他的成功機會。他知道自己在為公司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工作。因此,他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成了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在不懈的努力中為自己的未來創造了成功的契機。
美國零售業大王傑西?彭尼說:“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最明智的辦法是選擇一份即使報酬不多也願意做下去的工作。因為暫時的放棄是為了未來更好地獲得。因為你在為公司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工作。”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梯級就是一個舞台,每一個舞台都可以讓你得到展示自己的機會。隻要認真去對待每一份工作,將腳下的每一步都走好,即便最簡單和微小的事情也會令你從中受益,為自己創造成功的機會。
做人智慧
最平凡的工作,也蘊含著成功的機會。端正態度,將每一件事認真地做好,就增加了一次成功的機會。
努力找工作還是努力幹工作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一些人,他們整日在不同公司之間穿梭,看起來很忙,但卻不是在為工作而忙,而是在忙著到處尋找工作。他們曾經在許多公司任職,從事過不同的職業,能力不能說沒有,但卻被自己滿腹的抱怨掩蓋。其實,他們所抱怨的東西並不是導致失業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這種抱怨的行為正好說明,他們現在的處境———四處尋找工作的苦楚,完全由自己一手造成。
他們說:“每天累死累活,隻能拿到這點錢,這算是什麼工作。”
他們說:“老板太摳門,幹得再好有什麼用?”
他們說:“公司領導一個比一個差勁,這根本就是一個爛攤子,在這幹得再久也翻不了身。”
……
他們就這樣抱怨公司的老板摳門,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公司管理製度嚴苛,甚至抱怨自己當初怎麼會進這家公司……他們的這種抱怨,有時也許會受到一些善良之人的寬慰,使自己的內心壓力暫時得到一定緩解,並不會給公司造成損失而影響自己的發展。但是,持續的抱怨勢必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不能專注地工作,甚至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問題自然就出現了,到那時即使你不炒老板的魷魚,老板也已將你排在了最應辭去的人之列。何況,如果你因此養成抱怨的習慣,想找到下一份工作,或者想在下一份工作中有所作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這一點,凡是頻繁換過工作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體會。
《致加西亞的信》的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曾向一位聘用過數以百計員工的管理者請教他是如何考察不同的應聘者的。這位管理者說:“我招聘員工時,十分看重應征者如何評價自己剛剛離開的那家公司和以前從事的主要工作。如果前來應征的人隻是說過去雇主的壞話,甚至惡意中傷,這種人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加以考慮的。”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頭腦裏裝滿了抱怨的人無法容納未來,也不會被未來容納。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隻知抱怨不努力工作卻在努力找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機會,總是抱著近乎愚蠢的奢望,以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他們不懂得,豐厚的物質報酬是建立在努力工作的基礎上的,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在日複一日的抱怨中,失去一次又一次工作機會,任自己的大好年華白白流逝,使自己未得到良好增長的技能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變得一錢不值。他們始終沒有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嚴酷的現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在自己現有的工作中努力,不管學曆有多高,能力有多強,最終都會被龐大的失業隊伍淹沒。
小王大學畢業後便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同學、朋友都祝賀他,他開玩笑道:“瞧瞧你們那點追求,這工作就算好了,這隻是開頭,好的還在後麵呢。”小王工作後,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這時他的女友也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於是倆人決定合租。兩個人兩份工資,交完房租外,剩下的足夠貼補生活之需,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個月小王就突然煩躁起來,從公司一回家就對女友訴說對公司的不滿,抱怨公司領導層的無能,沒幾天就辭職另找了一份自己認為不錯的工作,並將家也搬了過去。
如此幾年後,他因不停更換工作,將家從南城搬到東城,再從東城搬到北城,有時一年中光搬家就有好幾次。她的女友開始還以為他真的沒碰上好工作,還經常安慰他,讓他不要著急。後來越發覺得不對,女友也慢慢對他各種各樣的抱怨產生了反感,終於在他又一次準備辭掉工作時,向他發出了最後通牒。
她說:“咱們倆在一起這麼多年,光工作你就換了七八個,每個你都說不行,難道這些公司真都像你說的那樣不行嗎?我看你幹事就是虎頭蛇尾,而且不願意吃苦,別人住在東城都可以去北城上班,你為什麼不行?”接著又說:“如果你這次再不堅持下去,我看我們也隻能做個普通朋友了。”
聽了女友的話,小王不知如何是好,沒幾天就一個人搬了出去。原來,這次不是他不想堅持幹下去,而是他沒好好幹公司要辭他,他不好意思給女友說實話,才說是自己想要辭職的。這樣的事在他身上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卻是第一次無可挽回。
幾個月後,小王在一家超級市場門口偶然碰到他的女友,女友問他最近怎樣,他很尷尬地笑了笑說:“現在要找一份好工作真是不容易,到處都是找工作的人,競爭很激烈。不過我剛找到一家還算合適的,雖工作性質和以前不同,工資也沒有以前高,但和我找的別的幾家比起來已經很不錯了。”
女友看到他這種情況顯然不知道該說什麼。他急忙說:“我得走了,這家公司約我兩點半麵試,我不能遲到。”
故事中小王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生活中像他這樣因不努力工作而去努力找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在一次次的失業中降低了自己,使自己得到了應得的藐視。
人們說,賭博就像用兩隻碗來回倒一碗水,倒來倒去,隻有一個結果:碗裏的水越來越少。其實,因為自己不努力而頻繁更換工作也一樣,是用無數個碗來倒一碗水,最後能剩下什麼可想而知。
現在社會上找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光北京一年大型招聘會就有幾十場,每一場都是人滿為患。據此,很多人認為,大多數人的失業是因為用人單位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才使得很多很有能力的人無工可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現在許多公司、機構裏,有很多空缺職位沒有合適的人填補。在報紙上,到處都有“誠聘職員”的廣告,許多老板也正急切地想找到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再者,一年幾十場的大型招聘會本身也說明這種說法根本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