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智慧
在公司中,隻有每個成員都能堅決服從工作指令,並完美地去執行,才能保證公司整體正常運轉。這一點,每一個公司老板都很清楚,作為公司的員工更應清楚。
自動自發,不找借口
有一個推銷員,他以能夠賣出任何東西而出名。他已經賣給過牙醫一支牙刷,賣給過麵包師一個麵包,賣給過瞎子一台電視機。但他的朋友對他說:“隻有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麵具,你才算是一個優秀的推銷員。”
於是,這位推銷員不遠千裏來到北方,那裏是一片隻有駝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對遇到的第一隻駝鹿說,“您一定需要一個防毒麵具。”
“這裏的空氣這樣清新,我要它幹什麼!”駝鹿說。
“現在每個人都有一個防毒麵具。”
“真遺憾,可我並不需要。”
“您稍候,”推銷員說,“您已經需要一個了。”說著他開始在駝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廠。
“你真是發瘋了!”他的朋友說。
“不,我隻是想賣給駝鹿一個防毒麵具。”推銷員說。
工廠建成後,許多有毒的廢氣從大煙囪中滾滾而出,不久,駝鹿就來到推銷員處對他說:“現在我需要一個防毒麵具了。”
“這正是我想的。”推銷員說著便賣給了駝鹿一個。“真是個好東西啊!”推銷員興奮地說。
駝鹿說:“別的駝鹿現在也需要防毒麵具,你還有嗎?”
“你真走運,我還有成千上萬個。”“可是你的工廠裏生產什麼呢?”駝鹿好奇地問。
“防毒麵具。”推銷員興奮而又簡潔地回答。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卻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在生活中、工作中有很多的事情不是不可能,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努力地開動我們的腦子去想,並且是不是最終將腦海中的想法付諸實踐。是的,當麵對困難的時候,當麵對挫折的時候,不要給自己任何借口,告訴自己一定能夠戰勝這些困難,告訴自己別人能夠做到的自己隻要掌握了關鍵的技巧,也一定可以做到。在艱難困苦中,隻要你擁有這樣一種不找任何借口的心態,那麼至少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又邁出了至為關鍵的一步。
遇事找借口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了找借口的習慣,你的工作就會拖遝、沒有效率。拋棄找借口的習慣,你就不會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而沮喪,甚至你可以在工作中學會大量的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樣借口就會離你越來越遠,而成功離你越來越近。
人的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是某種行為、思想、態度在腦海深處逐步成型的一個漫長過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種習慣形成了,就具有很強的慣性,很難根除。它總是在潛意識裏告訴你,這個事這樣做,那個事那樣做。在習慣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特別是在麵對突發事件時,習慣的作用就表現得更為明顯。
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種借口為自己的過錯和應負的責任開脫,第一次可能你會沉浸在借口為自己帶來的暫時的舒適和安全之中。但是,這種借口所帶來的“好處”會讓你第二、第三次為自己去尋找借口,因為在你的思想裏,你已經接受了這種尋找借口的行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會形成一種尋找借口的習慣。這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消極的心理習慣,它會讓你的工作變得拖遝而沒有效率,會讓你變得消極而最終一事無成。
如果你留心觀察一下那些喜歡拖延時間的人,就不難從他們的口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詞語——“或許”、“希望”、“但願”——這三個小詞構成了拖延時間者的心理支撐係統,並成為他們不願去做某事的理由。而“但願”、 “希望”無異於童話故事中的夢想,完全是浪費時間。無論你怎樣“希望”或“但願”,它們對你的現實生活都無濟於事,你隻不過是在為自己尋找一種不願從事生活中某項重要活動的借口而已。例如,我們可以聽到他們說:
“我希望問題會得到解決。”
“但願情況會稍好一些。”
“或許問題不太大。”等等。
而事實上,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情況也沒有好轉。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隻要你具有一定的決心和毅力,你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各種意願。然而,如果你總是將事情推遲到未來,那你就是在逃避現實,懷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騙自己。拖延時間的心理會使你在現實中更加懦弱,總幻想情況會如己所願——有所好轉,但事實並非如此。
做人智慧
要成功,就沒有任何借口。不找借口,就是自動自發,就是敢於承擔責任,就是永不放棄,就是銳意進取,就是完美執行。
找借口就是執行乏力
尋找借口是執行乏力的表現,找借口可以說是最容易辦到的事情了,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有一點你必須明白,在你尋找借口並以之為理由來推脫、拒絕采取行動時,你的任務與目標也在停步不前。
1.借口的表現
其實,每一個借口的背後,都隱藏著豐富的潛台詞,借口的主要表現形式無外乎以下幾種:
(1)最近我很忙,我會盡快去做的。找借口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容易讓人養成拖延的壞習慣。通過仔細觀察,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在每個公司裏都存在著這樣的員工:他們每天看起來忙忙碌碌,似乎盡職盡責了,但是,他們把本應一個小時完成的工作變得需要半天的時間甚至更多。
(2)我以前沒做過這種工作。尋找借口的人往往是那種因循守舊的人,他們缺乏一種創新精神和自動自發工作的能力,因此,期許他們在工作中做出創造性的成績是徒勞的。借口會讓他們躺在以前的經驗、規則和思維慣性上舒服地睡大覺。
(3)這不是我的責任範圍。許多人在尋找借口的時候總是把“不”“不是”、“沒有”等否定詞與“我”緊密聯係在一起,其潛在意思就是“這事與我無關”,不願承擔責任,把本應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卸給別人。一個團隊中,是不應該有“我”與“別人”的區別的。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可能獲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更不可能得到上司的信賴和尊重。
(4)競爭對手太強了,我們趕不上他們。當一個人為不思進取尋找借口時,往往會這樣說。借口給人帶來的不利後果是讓人消極頹廢,如果養成了尋找借口的習慣,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是積極地去想辦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其潛台詞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這種消極心態將剝奪個人成功的機會,最終讓人一事無成。
(5)我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技能來完成這項工作。這種說法其實是在為自己的能力或經驗不足而造成的失誤尋找借口,這樣做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隻能讓人逃避一時,卻不可能讓人如意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