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其他保險公司同行很難做到這一點。
例如,在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有人向巴菲特提起英國倫敦勞埃德銀行的話題時巴菲特說,這家銀行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以這種方式運行的,它的每一個機構都積累了巨大的負債。巴菲特說,也許它們過去並沒有意識到將來會為這些負債付出多大成本,而實際上人們已經對該銀行失去了信心。雖然勞埃德銀行也在尋求途徑解決負債包袱,但卻不可能輕易找到解決辦法。它們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去探索和研究才能最終解決問題,而這又為伯克希爾公司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他說,從表麵上看,美國佛羅裏達州的颶風造成了160億美元損失,但顯而易見這並不表明今後就不會有更大的颶風來臨。或許是在長島,或許是在其他地方,完全有可能出現損失數額達到這次颶風三四倍的自然災害。
經過這樣一番分析,問題就很清楚了——保險行業中的一些主要保險公司隻有幾十億美元淨資產,如果這些保險公司明知將來有可能造成500億或600億美元損失,就會自然而然地尋找伯克希爾公司這樣的巨無霸企業投保再保險業務。伯克希爾公司在資產方麵所具有的突出優勢,能夠確保這種巨額風險損失的承受能力。
其他保險公司如果真的都這樣想,伯克希爾公司哪裏還用得著擔心相當可觀的保費收入呢?
巴菲特說,他不知道勞埃德銀行的資本總額究竟有多少,但他確信低於伯克希爾公司。這一說法也可以從塞奎亞基金的比爾·魯恩那裏得到證實,他說:“如果我們一旦不幸遭遇到像安德魯颶風這樣真正的災難,我們就隻有求助於一家保險公司,他們的承保能力完全可以達到現有承保金額的20倍。伯克希爾公司擁有大約100億美元資本總額,它們在常規業務方麵的承保金額為2億美元,在再保險和災害性保險業務方麵的承保金額為5億美元。”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6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伯克希爾公司開展的許可回溯再保險交易業務,無論在數量還是金額上都是其他同行望塵莫及的。例如,伯克希爾公司對受傷員工的終身傷害醫療給付保險期限都在50年以上,這種完整的保障條件和充分的理財能力是其他同行無法比擬的。毫無疑問,這會受到原來的承保業者、保險客戶、主管部門的皆大歡迎。
[啟示錄]
巴菲特先是從保險業務中受益,然後又利用最強大的財務實力啃硬骨頭,以此來開辟一些資金實力雄厚、保障條件充分、其他同行望塵莫及的保險業務,從而鑄成了獨一無二的保險業務優勢組合。
§§9 抓住間隙股票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