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00年1月10日美國《財富》雜誌報導,在這種背景下,可口可樂公司的兩位董事巴菲特和赫伯特·阿倫,1999年12月1日在芝加哥的一個飛機庫召見了道格拉斯·伊維斯特,明確表示,他們已經對他的領導“失去信心”。
道格拉斯·伊維斯特看到兩位大股東居然這樣表態,感到大勢已去,自己也沒什麼可說的了,賴在董事長位置上是沒有意義的,作出反擊又缺乏勇氣。因為這時候如果他有不同意見,就必須召開全體董事會投票表決,而表決的結果必然會出現兩派意見,從而導致董事會成員之間產生裂痕。歸根到底,他也不想讓可口可樂公司四分五裂的。於是他沒多說什麼,三人互相道別後就各自走向自己的專用飛機。
1999年12月6日,道格拉斯·伊維斯特在召開緊急董事會後馬上宣布自己將於2000年4月退休。消息傳出後,原來他在業界就不太好的名聲就更加急轉直下了。
實際上,巴菲特是想用這種直接撤換經理人的方式來扭轉困難局麵,修複可口可樂公司及其產品在全球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巴菲特認為,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那些經理人究竟能否以實際行動來維護公司聲譽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進入伯克希爾公司後養成的,這也是他特別注重在公司購並前就考察公司管理層的原因之一。
他在伯克希爾公司1990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他和查理·芒格可以很自在地誇耀這支團隊,是因為這些經理人擁有的優秀品質和管理才能與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用不著“避嫌”。
他解釋說,這些明星經理人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而巴菲特的工作隻是在挖掘了這些有才能的經理人之後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讓他們去好好發揮而已。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現金源源不斷地送回伯克希爾公司總部,然後由巴菲特有效地運用它們。
巴菲特舉例說,在他4歲小孫女的生日宴會上,曾經專門請了一位小醜演員為她表演了一段魔術。開心的小孫女在魔術師的引導下神奇無比,她還真的以為自己有多麼了不起呢。
巴菲特的意思是說,現在的他就像他的小孫女一樣,在這些魔術師(明星經理人)的配合下揮灑著渾身本事。其實他很清楚,有這些明星經理人的共同協作,他和伯克希爾公司才會有如此優秀的業績表現。
[啟示錄]
愛護企業的聲譽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珠一樣,這不但是口號,更體現了企業經營宗旨和發展方向,這就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社會效益。其實早在美國運通公司發生色拉油事件時,巴菲特就這樣據理力爭了。
§§24 很少負債,股東回報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