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具體數據看,通用再保險公司的金融衍生產品部門2000年虧損0.63億美元,2001年盈利0.11億美元,2002年稅前虧損1.73億美元,2003年稅前虧損0.99億美元,這個部門由此成為巴菲特眼裏的討厭鬼。
2000年2月22日通用再保險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它們正在對公司金融產品業務從戰略角度進行權衡,以決定哪些部門和業務需要最終被剝離出去。
2001年通用再保險公司終於邁出了實質性一步,決定把金融產品業務中可以控製的風險部分出售給摩根·斯坦利公司兩位前高級管理人員,一位是皮特·漢考克,另一位是羅伯特·門多薩。
毫無疑問,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轉嫁大部分交易風險,隻讓通用再保險公司承擔其中一部分很小的經營風險,把自己經營不好的業務部分轉交給懂行、有能力的部門或公司經營管理。
巴菲特的教子、通用再保險證券交易公司的馬克·巴恩在一次講話中說,對於通用再保險證券交易公司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把這些業務出售給皮特·漢考克和羅伯特·門多薩,他們所帶來的資源能使通用再保險證券公司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繼續拓展業務,有助於實現通用再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
而巴菲特認為,把業務出售給皮特·漢考克和羅伯特·門多薩最好不過了,他對此充滿信心。因為在他眼裏,皮特·漢考克和羅伯特·門多薩正是他認為的那種理想對象,他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永久性股東。
然而令巴菲特感到遺憾的是,在接下來的2002年初雙方並沒有就這個問題達成協議。所以,巴菲特最終不得不取消金融衍生產品部門,徹底放棄這項業務。
據摩根·斯坦利公司2003年10月20日公布的研究報告說,當時的伯克希爾公司通過通用再保險公司證券部經營的金融衍生產品大約有1.4萬種。這項業務雖然在2002年就已經出現了稅前虧損1.73億美元,可是並不能保證未來不會繼續虧損。測算表明,截止2002年末如果所有交易對方都出現違約的話,通用再保險公司的損失將會達到50億美元左右,這可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字。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巴菲特及時終止沒有盈利把握、不熟悉的業務部門,把風險控製在合理、有效範圍內,實在是一項明智之舉。
[啟示錄]
巴菲特認為,通用再保險公司購並後一連出現大幅度虧損,主要原因是衍生產品業務不容易把握造成的,所以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整合。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這同樣可以理解為做自己熟悉的事,不熟不做。
§§30 恐慌時買入,樂觀時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