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討厭把時間浪費在喧鬧上(1 / 2)

另外還有一條1956年的基本原則現在看來倒還適用,那就是“我個人不敢保證績效”。不過查理跟我可以向各位保證在持有Berkshire股票期間所得到的效益絕對會與我們本身的相同,我們不會靠領取獎金或股票選擇權等方式使得我們所得到的利益優於各位。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這樣煉成的]

企業管理費用高低與公司管理層的務實作風密切相關。公司管理層如果熱衷於誇誇其談、交際、務虛,管理費用就必然居高不下;相反,如果踏踏實實、埋頭苦幹、不圖虛名,則可以省下許多費用。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1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1956年的一條基本原則現在看來倒還適用,那就是雖然巴菲特不敢保證每一位投資者的投資業績,不過他和查理·芒格可以向大家保證,各位投資者在持有伯克希爾股票期間所得到的投資收益絕對會和他們相同。換句話說,作為公司最高管理層的他和查理·芒格,不會通過提高酬金、獎金或股票選擇權等方式從中撈到額外好處。

巴菲特的意思是說,由於他和伯克希爾公司所有投資者一樣都要依靠公司分紅才能得到獲利回報,所以他會真正把伯克希爾公司當作自己的企業來對待,節省每一個銅板、努力提高業績。可以看出,這也是巴菲特平時踏踏實實工作、把管理費用降到最低的動力之一,雖然他早已不需要靠它來謀生了。

事實上,巴菲特個人99%以上的財產都在伯克希爾公司裏,他和妻子過去從來就沒有出售過任何伯克希爾公司股票,以後也沒有這樣的打算。這頗有點像中國上市公司高層手中擁有的禁止流通的股份,隻不過期限是“永遠”罷了。不用說,如果哪家上市公司高層手中的股票也“永遠”被禁止出售,並且他們沒有超越一般員工所能得到的任何收入,同樣會成為促使他們把管理費用降到最低的動力。

所以巴菲特說,他和查理·芒格看到有那麼多上市企業的公司管理層即使把企業搞得負債累累、虧損連連,個人收入依然旱澇保收並且非常豐厚,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感到相當無恥。

這些公司管理層在公開場合鼓勵投資者高價買進他們的股票,然後他們自己卻在暗中拋售自己擁有的股份或者幹脆參與高拋低吸。在這些可恥的管理層眼裏,投資者簡直是他們的禁臠而不是合作夥伴,在這喧鬧的背後他們一個個被填得腸肥腦滿。

而對照自己呢,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公司特別強調成本意識。他在伯克希爾公司2002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該公司在壓縮管理費用方麵的榜樣是一位刊登丈夫死訊的寡婦。這位寡婦去報社刊登訃文時,報社告訴她,這種廣告是要按照字數多少收費的,所以她要求隻刊登簡簡單單的3個字:“Fred死了”。報社提醒她說最少計費字數是7個字,這時候她馬上又把它改成如下7個字:“Fred死了,售高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