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物意外險公司以浮存金成本來判定公司好壞時,很少有公司的成績可以令人感到滿意。而有趣的是,不像一些產業普遍存在的現象,規模或品牌並非保險公司獲利的關鍵。事實上許多最大、最有名的保險公司其成績表現大多平平。這個行業最要緊的是承保的紀律原則,真正成功的公司必須堅守以下三項重要原則。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這樣煉成的]
巴菲特一生的投資態度是小心、謹慎。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可以說這也是伯克希爾公司成功的秘訣之一。道理很簡單,做任何事情隻有未雨綢繆才能防患於未然,以錢為代表的投資就更是如此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1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當用浮存金成本高低來判斷財產保險公司好壞時,很少有保險公司的業績表現是令人感到滿意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在其它產業中規模和品牌都是獲利的關鍵因素,可是在保險行業卻並非如此。並且事實證明,有許多最大、最有名的保險公司的業績表現都是乏善可陳的。所以投資者千萬要記住,這個行業中最重要的要遵守承保紀律,真正成功的保險公司都必須記住三項重要原則。
究竟是怎樣三條原則呢?巴菲特闡述說:一是保險公司隻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接受投保,不必追求市場占有率;二是要嚴格限製保險業務內容,確保企業不會因為發生單一的意外及其連帶事件發生破產倒閉的風險;三是如果保險業務涉及道德風險,不管這樣的業務盈利前景多麼誘人都不能接。要知道,與任何有道德問題的人打交道,事後證明其成本和風險要比想象中的高得多。
應該說,從保險公司這個特定角度看,如果能做到上述三條,確實能從最大限度上保證企業經營的無風險。
巴菲特檢討說,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就可以看出通用再保險公司在上述第一條、第二條原則方麵執行得相當差,不是忽略就是低估了大規模恐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設定費率和評估累積可能造成的風險方麵存在問題。而實際上,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承保因素,遺憾的是過去並沒有加以應有重視。
舉例來說,保險公司的財產保險業務在製定價格時,通常會根據過去的經驗隻預期可能發生的颶風、火災、爆炸、地震等自然災害,誰也不會想到會發生“9·11”這樣的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這說明什麼呢?這實際上就表明所有從業人員都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錯誤,那就是在注重過去經驗的同時並沒有考慮到真正暴露的風險。在麵對這樣一個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時,保險公司並沒有為此收到任何一分錢保費。
一方麵,過去的經驗對保險公司的絕大多數業務來說可能會是最有用的出發點。例如保險公司在承保某一地方的地震風險時,就絕對必須了解過去100年來當地發生的規模在一定級別以上的地震次數。雖然這種信息並不能確切告訴你明年發生地震的概率大小,但顯而易見這種參考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麵對大範圍地震災害保險時,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