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事的巨災保險業務本身屬於保險業中變動最大的一種險種,從事這類業務,我們將保單賣給其它保險公司與再保公司,以分散其麵臨超大型意外災害所可能承擔的風險。事實上,伯克希爾是有經驗的業者最喜愛往來的對象,因為他們深深知道當有“大事”真正發生時,所有巨災保險的承保業者都會麵臨財務實力的嚴峻挑戰,而伯克希爾無疑是同業之最。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這樣煉成的]
沒有誰希望發生意外災害,但既然發生了就要正確麵對,妥善加以處理。換句話說,巴菲特善於從常識中嗅出投資風險來,雖然這能避免一部分投資風險的發生,卻不能完全避開一些突發事件。這時候的危機公關是很重要的:做得好能夠化險為夷,否則隻會雪上加霜。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談到巨災保險伯克希爾公司的浮存金成本是有可能會突然大幅度上升的,究其原因在於公司所從事的巨災保險本身就是一種不確定性較大的保險業務。
伯克希爾公司從事這類業務是通過把保單賣給其他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以便在它們麵臨超大型意外災害時能夠幫助它們分散一部分風險。事實上,伯克希爾公司是這些保險公司最喜歡的投保對象。因為它們深深地知道,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大事”(巨大的意外災害),同行中財務實力最強的伯克希爾公司是它們理想的救援對象。
毫無疑問,真正重大的自然災害並不是每年都發生的,也不是永遠不會發生。如果每年都發生,這種自然災害也就夠不上“重大”了;如果永遠不會發生,當然也就用不著投保了。巨額災害是一定會發生的,隻不過不知道究竟在什麼時候發生。明白了這一點就容易看到,伯克希爾公司的巨災保險業務通常會在連續幾年中賺大錢,然後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突然發生重大損失。也就是說,開展這項業務究竟能不能賺錢、這項業務吸引力有多大,通常要在好幾年後才能看出來。
保險業務中有這種巨額保險,其實所有投資項目中都有這樣的“巨災”發生。它不是不可能發生,隻是不知道究竟在什麼時候發生。這種“巨災”發生後如果能得到妥善處理,就會把壞事變成好事,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雪上加霜,反而把企業和投資推到全軍覆沒的深淵。毫無疑問,巴菲特在這方麵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行家裏手。
1991年8月16日一條新聞消息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標準·普爾公司把所羅門公司的信用等級降為:負值。”受此影響,所羅門公司的股票和債券狂跌不止,這時候該公司真正是到了破產的邊緣。
引發這場醜聞的真實原因是,大型證券商所羅門公司的幾位高級管理人員存在著違法交易並且沒有上報。醜聞曝光後,公司高級管理層不得不作出集體辭職的決定。這時候他們認為,能夠出麵拯救這個爛攤子的唯一人選就是巴菲特了,雖然這時候外界對巴菲特還很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