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合二為一(2 / 2)

不用說,企業管理做到這個份上,是皆大歡喜並且十分成功的了。

在許多人眼裏,巴菲特作為伯克希爾公司化身,許多重大問題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既然是這樣,那麼他去世後伯克希爾公司會走向哪裏呢?自然,這也是巴菲特晚年經常考慮的重要問題。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5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提請各位股東放心,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強勁的發展動力、非常傑出的經理人,並且伯克希爾公司獨特的企業文化已經深深植根於下屬每一個企業中,所以即使他今晚去世,這些公司的業務經營也不會出半點差錯。更不用說,他已經在伯克希爾公司選定了3位相當年輕、並且完全勝任首席執行官的經理人了。

他形容說,這3位經理人中的任何一位在某一方麵都要超過他自己,隻是他們3個人中的任何一位都不具備他那種獨特的交叉性經驗。他請大家放心,伯克希爾公司董事會已經充分討論過這3位首席執行官候選人中的任何一位,並且就接替他的最終人選達成一致決議。他的意思是說,即使他百年之後伯克希爾公司也不會停止發展更不會導致混亂。

確實,要保證全球矚目的伯克希爾公司文化不因巴菲特去世而有任何改變,實在是一件至關重大的事,來不得半點馬虎。

巴菲特作為全球首富,個人生活一向儉樸。他住的房屋是幾十年前在老家蓋的,所用私家車是普通的美國車,用了10年後交給秘書繼續使用。他不但沒有任何奢侈性消費(盡管他付得起這筆錢),更不用說會像那些小富即安的人買幾艘遊艇顯擺顯擺了,就是每天的夥食也多是快餐店的漢堡包和可樂,和中國讀者經常看到的快餐盒飯沒有多大區別,更不會像有些小老板那樣以每天下館子感到光榮。

巴菲特曾經開玩笑說,他有足夠的錢雇用1萬名藝術家在他的有生之年每天給他畫像,當然他不可能會這樣去炫富。不但不會,而且他還在2006年作出重大決策——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有資產的85%通過5個基金會捐贈出去,回報給社會;並且他的這種捐獻是完全徹底的,既不準把自己的名字貼在捐建醫院的牆壁上,也從來不在慈善聚會上坐最顯眼的位子,他覺得後者這種做法很無聊,不符合“雷鋒精神”。

回過頭來看,巴菲特的消費理念和舉措與伯克希爾公司經營原則高度一致,這也是一種處理賺錢與花錢藝術的高超技巧。

[啟示錄]

巴菲特關於接班人的問題考慮了許多年,方案、人數、人選也變更了許多次,但始終不肯說出究竟是誰。這既給外界一種神秘,又能考驗候選人。要保證伯克希爾公司文化不變,這方麵不能不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