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快樂最重要,億萬財富不會給人能力和成長,反而會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從一定意義上講金錢隻是一串數字,隻有樂觀、自信、勇敢、勤於思考的性格才能收獲快樂而豐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說,我已經把我最珍貴的財富都贈送給了我的孩子們了。
——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這樣煉成的]
作為全球首富,巴菲特的財富觀同樣非常值得所有人學習。
2006年6月26日,巴菲特宣布正式向5家慈善基金會捐出他個人財富的85%,約合375億美元,創造了美國曆史上慈善捐款數額的最高紀錄。具體方式是,他把自己的1000萬股伯克希爾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每年實施5%;與此同時,給以亡妻、孩子名義設立的4家基金會各捐贈135萬股伯克希爾B股。
巴菲特在回答《紐約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他的孩子們小的時候他並沒有對他們有過多要求,隻是一味地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玩泥把侍弄花草、聽音樂唱歌、看攝影作品、在田野裏瘋跑……總之一句話,就是盡量讓孩子們快樂,並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
因為他認為,一個人活在世上快樂是最重要的。億萬財富並不會給人以能力和成長,反而可能會消磨人的激情和理想。從某個角度看金錢隻是一串數字,隻有樂觀、自信、勇敢、勤於思考的性格才真正屬於自己,才能得到快樂而豐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說,他早就把自己最珍貴的財富給了這些孩子們了。
其實,巴菲特的這個捐贈計劃已經考慮了50年,他1986年9月就在美國《財富》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你應該把所有財富都留給孩子們嗎》的文章,表達了自己想把所有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的願望。那麼,為什麼直到這時候這一願望才付諸實施呢?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巴菲特總認為先不忙著捐款,認為把財富放在自己手裏的增長速度會比交給慈善基金會更快,事實也正是如此。與此同時,他個人並不擅長慈善基金會運作,一直在尋找運作有效、值得自己信任的慈善基金會,過去沒找到,現在找到了,這就是比爾·蓋茨夫妻於2000年創建、已經透明並高效運作了6年的慈善基金會。
二是巴菲特原來估計妻子的壽命會比他更長的(妻子比他小兩歲,並且一般來說女性的壽命要更長一些,所以這種考慮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他把這些捐贈事項完全交給了樂善好施的妻子來辦理。沒想到現在妻子已經先他而去,輪到他不得不自己出麵來考慮捐贈計劃了。
細細研究會發現,巴菲特的捐款技巧完全可以和投資技巧相媲美。
他之所以捐股票而不是現金,目的是不至於引發伯克希爾股價動蕩,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公司原有股東利益,今後股票價格如果上漲還能保障這些捐贈出去的股票增值。
巴菲特捐贈出去的這些B股,是用自己原來直接持有的A股轉換成1250萬股B股後實現的。之所以這樣操作,是因為如此一來巴菲特手中的股權比例雖然大幅度下降了,可是由於B股投票權隻有A股200分之一,他依然能夠完全控股伯克希爾公司,確保公司正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