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心的醒度修煉課(2)(1 / 3)

一個人最可悲的行為,就是喪失了理想,沒有了進取心,一味地去享受安逸。這樣會讓你的人生蒼白無力,使你越來越墮落,不懂得珍惜你得到的東西,也不會對周圍的事物心存感激,更不容易找到滿足感。而通過工作來實現自我價值,通過個人努力來獲得成就,你會體會到收獲的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對周圍的一切心存感激,那麼,你將會獲得長期的快樂和幸福。所以,無論你是腰纏萬貫的富豪,還是一貧如洗的窮人,都要記住,隻有工作才能讓你在充實中體會到生命的本質意義,才能讓你獲得快樂和滿足,才能讓你在奮鬥中感受到生命的真精彩。

第117天自省是一種力量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我,自我當然離自己最近,應該最容易認識。事實證明正相反,自我最不容易認識……一般的情況是,人們往往把自己的才能、學問、道德、成就等評估過高,永遠是自我感覺良好。這對自己是不利的,對社會也是有害的。許多人事糾紛和社會矛盾由此而生。

——季羨林

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省人者智,自省者明。真正明智的人,是善於自省的人。自省是一種力量,真正能做到自省的人,能夠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規範自身的行為,本身能散發出巨大的能量。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意思是說,孔子說,射箭很像君子修身的道理,射不中靶子,要回過頭來檢討自己,反省自身。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意思為,孟子說:“你愛護別人但人家不親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愛夠不夠;你管理人們卻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夠不夠;待人以禮對方不報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夠不夠。任何行為如果沒有取得效果,都要反過來檢討一下自己,隻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就會歸順於你。”孔子和孟子的話,都表明了自省對一個人聰明才智增長的重要性。

反躬自省,即當出了問題時,當麵對批評時,多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得,但是做起來,卻很難。為何難?因為我們挑戰了自己的自尊。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為自己辯護,給自己找借口,指出外界或他人的責任,這些都是自尊的需求。遇到了問題或者在接受批評指責的時候,自我防禦係統會第一時間啟動起來,我們的心理馬上就進入了防守狀態,豎起堅硬的盾牌來保護脆弱的自尊。所以,反躬自省,是需要足夠強大的內心的。

心理學家指出,當自我內心強大到一定的程度時,你就可以完全放下自我了,不需要時時捧著它。這就如同太極拳的以柔克剛,放下了自我,你就沒什麼非要去保護的,你便可以敞開了心去迎接一切,而不必擔心失去或者受到傷害。這時,你便完全可以反躬自省了。

同時,你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遇到問題或者批評,你先別著急去關照你的自尊心,先去做點建設性的事情。你可以跟自己說:自尊啊,你先等一等,我有點別的事情要做,別鬧,辦完了就回來哄你,給它來個延遲滿足,如此才能讓自我進行反躬自省。

其實,當你真正反躬自省了自身的問題之後,通常情況下,你的自尊也便沒有問題了,它甚至要比之前更為強大!

如此一說,要想真正做一個清醒的人,就要做兩件事:反躬自省和內心強大。同樣是這兩件事,順序對了,就是一件事:先反省自己,而且還能獲得額外的獎勵:內心變得強大。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問題,被人冤枉、指責的時候,當我們本能地要為自己辯護,到外界去尋求責任的時候,我們就一定要有意識地打住自己的思維,轉個念頭,回頭想想自身的問題和責任。如此才能真正地做到反躬自省。

第118天清醒地認識自己

人是能被激活的,人人都能被激活。

——葉舟

在希臘德爾非阿波羅神廟的石板之上,古希臘的先哲們在上麵刻下了這樣的箴言:“認識你自己。”所謂的認識自己,就是清醒地反觀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如此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才能規劃好自己的職業選擇,這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你在昏茫的狀態下,在一個不適合或者不擅長的方向中辛苦努力,不僅活不出自己的價值,會過得不快樂,甚至還會讓你一生都處於迷茫的狀態下,一無所獲。

生物學家達爾文16歲就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這期間,他每天唯一能做的就是讀大量的枯燥的醫學文獻,然後再回去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