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生理特點,反映在行經和孕育胎兒上,不論是月經生理還是孕胎產嬰,除與子宮直接相關外,同時與衝任督帶密不可分。衝任脈與十二正經相通,三陰脈皆會於任脈,衝脈隸屬於陽明,精、血、氣皆通過衝任而下注於子宮。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上可溫養於腦,下可溫煦子宮。帶脈橫束於腰,約束諸經而不致妄行,又可固攝子宮胎元。四脈(衝、任、督、帶)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婦女經、孕、產、乳的生理功能。
2.天癸《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認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所衰,形體皆極。”從這段經文闡述中可以看出,“天癸”是人體內的重要物質,無論男女,均有“至”及“竭”的問題,且隨其年齡增長而至,並到一定年歲而竭。“天癸至”在女性,則“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在男性,則“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在這裏,“至”的含義應該理解為“至,極也”,也就是說,天癸達到成熟階段。結合本書以女性特征為例,“至”主要是指天癸已達到成熟程度,促成生殖係統發育已經或接近成熟,並為正常月經周期的建立和完善生殖功能打下基礎。天癸直接參與著男女精血產生的活動,它與腎所藏之精均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的功能。天癸成熟的標誌,在女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①月經的按時初潮(14歲左右)。②作為女性的第二性征的出現,如乳房豐滿、腋毛、陰毛生長,肩、胸、臀部皮下脂肪增加,以及呈現女性特有的體表外形。③具有受孕及生育能力。以上三者是密切關聯的,缺一則提示天癸不足或衰弱。
從以上認識可見,“天癸”所表達的物質概念,與現代醫學研究定義的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一類內分泌激素物質相當或等同。國內有學者提出“天癸必至”的概念,是很有見地的。臨床觀察和臨床經驗也證實,天癸的成熟與否,可直接影響到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以及婦女月經周期的建立。因此,凡原發性或繼發性閉經,第二性征出現遲緩或不明顯,以及不孕症等,除考慮其他因素外,應首先想到天癸這一點。天癸之所以不能按時成熟(或成熟後複減退),其原因主要為:其一,脾氣虛弱,健運失職,失卻水穀精微之滋養。其二,腎氣不足,腎間動氣的衰微,不能對天癸加以激發。治療宜用健脾、補腎兩大要法。據臨床驗證,人參、黃芪、附子、黃精(健脾)與鹿茸、紫河車、仙茅、淫羊藿、川續斷、杜仲、巴戟天(補腎)等藥對天癸的成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月經 月經又稱月事、月信、月水、月汛、月候、經候、信水等,是指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一般每月1次,經常不變,信而有期。我國曆代醫家對月經十分重視,而且有專著論述,其中有不少精辟見解均為現代醫學研究所證實。
中醫對月經周期的認識是相當深刻的,認為是女性生理過程中陰陽消長、氣血變化節律的體現。在月經的產生過程中,隨著陰陽的消長、氣血的盈虧而出現月經期、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的生理節律,從而構成了月經周期。並認為,在月經周期中,腎氣、天癸、衝任、胞宮、氣血有著規律性變化。月經周期中4個不同階段的連續與再現,形成了月經的周期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