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女子在經期或行經前後下腹疼痛,痛及腰骶部,甚至其下腹部劇烈疼痛,並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呈周期性發作,稱為痛經。
痛經多發生於青年未婚女性,一般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殖係統無器質性病變,可因子宮後屈或宮頸狹窄,經血流通不暢致子宮痙攣性收縮而引發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有學者認為,此類痛經部分可在生育後減輕或消失。繼發性痛經指因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慢性盆腔炎、生殖器腫瘤(子宮肌瘤)等。
對於痛經的臨床表現應予以充分重視,大多發生在月經前1~2天或月經來潮時,常為下腹部陣發性絞痛,有時也放射到陰道、肛門及腰部。可同時伴有惡心、嘔吐、尿頻、便秘或腹瀉等症狀。腹痛可持續較長時間,偶可長達1~2天,經血排出通暢時疼痛消失。疼痛劇烈時可發生前述的部分症狀,如麵色蒼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等,膜樣痛經的患者,一般在月經的第3~4天時疼痛最劇烈,膜狀物一旦排出,疼痛繼而消失。要特別提及的是:凡小腹疼痛隨著月經的周期而反複發作,對疼痛劇烈的患者,如見肢冷、麵青、汗出等症狀,提示可能發生昏厥,須采取應急治療措施。
中醫學認為,痛經的發生,有實有虛,以小腹痛為主症,大多經前痛多實,經後痛多虛;脹痛、絞痛多屬實證,隱痛多屬虛證,一般以實證為多見。在經期或行經前後因情誌所傷或六淫為害或起居不慎,導致氣滯血瘀、寒凝胞中或濕熱與血瘀互結,使衝任阻滯,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形成實性痛經。若因體質虛弱或大病久病損傷氣血,多產房勞傷及肝腎,導致氣血虛弱或肝腎虧虛,衝任、胞宮失於濡養,不榮而痛,引起虛性痛經。
西醫學認為,痛經與內分泌失調或生殖器官發育不全有關。痛經患者子宮內膜中前列腺素含量明顯升高,前列腺素作用於子宮肌及血管,使子宮痙攣性收縮而引起疼痛;前列腺素進入血液循環,則可引起惡心、嘔吐,甚至昏厥等全身性反應。此外,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子宮頸口狹窄)、子宮過度屈曲(前傾曲或後傾曲),以及膜樣月經(即大片肥厚子宮內膜或子宮內膜管型等)在排出時受阻,引起子宮劇烈收縮而致痛經。
在痛經治療上,經前著重理氣;經期需活血化瘀;經後宜以補虛為主。氣滯多發於經前或經行時,下腹脹滿、胸悶乳脹,治宜行氣疏肝。血瘀痛多在經前,小腹刺痛拒按、經少有塊,治宜活血散瘀。寒濕凝滯者,下腹冷痛或絞痛、得熱痛減輕、經血色黯不暢,治宜溫經祛濕、活血止痛。氣血虛弱痛以經後為甚,其痛綿綿,喜按喜溫,治宜補氣養血。肝腎虧損者,痛亦以經後為甚,兼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治宜調補肝腎。在痛經的食療中,應遵循以上原則。
2.辨證施食
(1)氣滯血瘀型
主要症狀: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拒按,經量少,經色紫黯夾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月經幹淨後疼痛消失,伴胸脅、乳房脹痛,痛甚伴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舌質紫暗,有瘀點或瘀斑,苔薄白,脈弦或弦滑。
食療原則:疏肝行氣,化瘀止痛。
食物宜忌:宜食生山楂、艾葉、生薑、紅糖、米酒、桃仁等食物及紅花、當歸、川芎、益母草等藥食兼用品;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三棱莪術蜜飲
“原料”三棱30克,莪術30克,五靈脂30克,肉桂1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三棱、莪術、五靈脂、肉桂分別揀去雜質,洗淨,曬幹或烘幹,切碎或切成片,共研為細末,瓶裝即成。
“用法”經前10天開始飲用,每次5克,每日2次,用蜂蜜10毫升調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
山楂蒲黃靈脂飲
“原料”山楂20克,蒲黃15克,五靈脂12克,青皮10克,紅糖50克。
“製作”山楂、蒲黃、五靈脂、青皮分別揀去雜質、洗淨,同放入鍋中,加水濃煎取汁,加入紅糖攪勻,煮沸即成
“用法”月經前3天左右開始飲用,每日1次,連服5日。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對膜樣痛經屬血瘀型,症見月經淋漓不暢,有膜片狀組織排出者也適宜。
丹參檀香蜜飲
“原料”丹參15克,檀香9克,炙甘草5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丹參、檀香、炙甘草放入砂鍋,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調入蜂蜜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對膜樣痛經屬血瘀型,症見月經淋漓不暢,有膜片狀組織排出者也適宜。
川芎白芍蜜飲
“原料”川芎30克,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蜂蜜30克。
“製作”將川芎、白芍、炙甘草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煎煮兩次,每次30分鍾,合並濾汁,待藥汁轉溫後調入蜂蜜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對膜樣痛經屬血瘀型,症見月經淋漓不暢,有膜片狀組織排出者也適宜。
桃紅飲
“原料”桃仁15克,紅花15克,丹參15克,白芍2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5克,沉香2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諸藥洗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煎熬2~3次,每次50~60分鍾;再將3次藥汁再混勻煎熬10分鍾,濾渣取汁,混勻白糖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對膜樣痛經屬血瘀型,症見月經淋漓不暢,有膜片狀組織排出者也適宜。
皂刺飲
“原料”皂角刺50克。
“製作”將皂角刺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活血化瘀,溫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對膜樣痛經屬血瘀型,症見月經淋漓不暢,有膜片狀組織排出者也適宜。
益母草雞蛋羹
“原料”益母草50克,延胡索20克,雞蛋2個。
“製作”將益母草、延胡索洗淨,入鍋,加水煎40分鍾,取汁,打入雞蛋,攪勻,上鍋蒸蛋羹。
“用法”上下午分食,經前連服1周。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
紅花山楂酒
“原料”紅花50克,生山楂2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製作”將紅花、生山楂浸入酒中,放置1周後即成。
“用法”於每月月經前3日開始飲用,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
玫瑰花山楂酒
“原料”玫瑰花15克,山楂60克(幹品30克),黃酒500毫升,紅糖、冰糖各適量。
“製作”將山楂洗淨後切成片,與玫瑰花同放入黃酒瓶中,加紅糖及冰糖,加蓋,密封,每日振搖1次,浸泡7天後即成。
“用法”經前3天開始飲用,於每晚臨睡前飲1小盅(約20毫升)。
“功效”行氣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
血竭酒方
“原料”血竭80克,黃酒30毫升。
“製作”將血竭研成細粉,瓶裝即成。
“用法”早、中、晚用10毫升黃酒衝服血竭粉3克,經前1周及經期連續服用。
“功效”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
田七燉乳鴿
“原料”田七15克,黑木耳30克,乳鴿2隻,植物油、精鹽、味精、紅糖、蔥花、薑末、料酒、香油、雞湯各適量。
“製作”將田七揀去雜質,洗淨,曬幹或烘幹,切成片,放入布袋中,紮緊袋口,備用;將黑木耳用冷水泡發,洗淨,待用;將乳鴿宰殺,除去毛及內髒,洗淨,控淨水,用精鹽及醬油適量揉抹勻鴿身,待用;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蔥花、薑末煸炒出香,逐個放入乳鴿,急火爆香乳鴿,烹入料酒,加雞湯(或清湯)適量,並放田七藥袋及黑木耳,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燉40分鍾,取出藥袋,瀝盡藥汁(藥袋內田七飲片另放入碗內,勿棄),加精鹽、味精、紅糖,拌和均勻,繼續用小火煨燉至乳鴿熟爛,淋入香油即成。
“用法”佐餐,田七飲片亦可同時嚼食咽下。
“功效”活血化瘀,益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對兼有體質虛弱者也適宜。
乳沒當歸湯
“原料”乳香10克,沒藥10克,當歸15克,地龍20克,川芎30克,生山楂20克。
“製作”將以上6味洗淨後,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鍾,合並濾汁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活血化瘀,益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對兼有體質虛弱者尤為適宜。
牛筋祛瘀湯
“原料”牛蹄筋100克,當歸尾15克,紫丹參20克,雪蓮花10克,雞冠花10克,香菇10克,火腿肉15克,薑、蔥、汾酒、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牛筋用溫水洗淨,將5000毫升清水煮沸後放入堿15克,倒入牛筋,蓋鍋燜2分鍾,撈出用熱水洗去油汙,反複多次,直待牛筋脹發後切成段,放入蒸碗中;將當歸、丹參入紗布袋放於周邊;將雪蓮花、雞冠花點綴四周;香菇、火腿肉擺其上麵,放入調料,入籠蒸3小時左右,待牛筋熟爛後出籠,去藥袋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益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對兼有體質虛弱者也適宜。
(2)寒凝胞中型
主要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得熱痛減,經量少、經色黯黑夾血塊,畏寒肢冷,口淡,舌質淡黯,苔白潤,脈沉緊。
食療原則:溫經暖宮,化瘀止痛。
食物宜忌:宜食肉桂、生薑、幹薑、艾葉、紅糖、羊肉、狗肉、川椒、胡椒、小茴香等食物;忌生冷食物及冷飲。
艾葉生薑紅糖飲
“原料”艾葉10克,生薑20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艾葉、生薑洗淨,瀝幹,切碎,生薑連皮切成片,同放入砂鍋,加水煎煮30分鍾,過濾,取汁回入鍋中,加紅糖拌勻,再煨煮至沸即成。
“用法”每日1劑,經前10天開始飲用。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適用於寒凝胞中型痛經。
川芎延胡索蜜飲
“原料”川芎15克,延胡索30克,赤芍30克,白芍3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川芎、延胡索、赤芍、白芍分別揀雜,洗淨,瀝幹,切成片或切碎,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濃煎2次,每次20分鍾,合並2次濾汁,調入蜂蜜拌勻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適用於寒凝胞中型痛經。
附桂延胡索飲
“原料”桂枝15克,熟附片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延胡索15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熟附片入鍋煎煮30分鍾,再加入桂枝、當歸、川芎、延胡索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調入紅糖,待糖溶化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經前1周開始連續飲用。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適用於寒凝胞中型痛經。
淫羊藿延胡索茶
“原料”淫羊藿20克,延胡索30克。
“製作”將上藥研粗末,加水煎煮20分鍾取汁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適用於寒凝胞中型痛經。
桂枝茶
“原料”桂枝30克,枳殼30克,延胡索50克,白芍50克,生薑2片。
“製作”將以上5味洗淨,同入鍋中,加水適量,小火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適用於寒凝胞中型痛經。
川芎白芷茶
“原料”川芎15克,白芷10克。
“製作”將川芎、白芷分別揀雜、洗淨後瀝水,切成片,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中火煎煮15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即成。